詩詞佳句引發的悲劇

古代曾有過不少文士因寫出詩詞佳句而引來殺身之禍,這些悲劇讀來令人扼腕。

隋代著名詩人薛道衡是山西萬榮人,他的詩剛健清新,一掃其時瀰漫的六朝以來的浮豔綺靡文風。薛道衡深得隋文帝賞識,青年時代曾出使南方的陳朝。這期間他寫的一首小詩《春日思歸》,清新有致,含蓄婉約:“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史載,在他寫出前二句時,在場的陳國文人們嗤笑不已,認為平淡無奇。而等看到後兩句時,禁不住都讚不絕口。於是,連向來看不起北人詩文的江東文人學土,也爭相傳誦。

詩詞佳句引發的悲劇

薛道衡的詩歌代表作是《昔昔鹽》。全詩結構完整,語辭綺麗,通篇對仗,一韻到底。而恰恰是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二句,竟使薛道衡慘遭殺身之禍:“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當時,已登基繼位的隋煬帝也善作詩文,嫉妒心甚強,容不得別人超過他。據說薛道衡就是因為這兩句質樸自然,形象逼真的詩文而被隋煬帝羅織罪名殘忍縊殺的。公元609年(隋煬帝大業五年),薛道衡將要被處死時,隋煬帝問他:“你還能寫‘空梁落燕泥’這樣的詩句嗎?”隋代最傑出的詩人,就這樣死於非命。

翻閱《全唐詩》,令人匪夷所思:卷五十一,宋之問有一首《有所思》;卷八十二,劉希夷有一首《代悲白頭翁》,除了第三句,宋之問的“深閨女兒惜顏色”,與劉希夷的“洛陽女兒好顏色”,有六個字的微小變通外,其餘的文字一字不差。正是這首詩,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懸案,引發了一個慘案。

劉希夷,字庭芝,汝州(今河南臨汝縣)人。《唐才子傳》說他是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鄭益榜進士。時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宋之問是劉希夷的舅舅,也是唐代大才子,上元二年(675年)進士及第(進士的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這個宋之問,被後人譏為“才華蓋世,無恥之尤”。他曾給武則天當面首,給張易之提便壺,還曾出賣過自己的救命恩人,人品很不堪。

詩詞佳句引發的悲劇

劉肅《大唐新語》卷八、韋絢《劉賓客嘉話錄》、《唐才子傳》都記載劉希夷不肯將其詩《代悲白頭翁》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讓給舅舅宋之問,因而被殺一事。《劉賓客嘉話錄》這樣記載:“劉希夷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宋生不得其死,天報之也。”

歷代帝王中,經歷最奇特的是南宋的宋恭帝趙顕。他生逢亂世,四歲時在臨安(今杭州市)登上皇帝的龍位,其時,南宋江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兩年後他被元軍俘往大都(今北京),降為元朝的臣子。在大都被幽禁6年後,又被遷居於上都開平(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在開平又被幽禁6年後,再被遣入西藏為僧,竟然成為佛門高僧和翻譯家,最後卻因文字獄被殺。其曲折的生命歷程,令人無法不為之感慨人生之無常。

詩詞佳句引發的悲劇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趙顕寫了一首給他帶來殺身之禍的詩: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這首詩充分表現了他對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他想起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了兩百年前在那裡栽種梅花的林和靖,二十個字平淡中隱含著無限的悲慼之意,讀來令人百感交集。

此詩觸犯了文字獄。被元朝皇帝發現,大怒,遂下令於至治三年(1323)四月賜死趙顕,這一年他53歲。

清初翰林院有位庶吉士名叫徐駿,是康熙朝刑部尚書徐乾學的兒子,也是顧炎武的甥孫,他也不幸因詩作而送命。雍正八年(1730年),徐駿在上呈的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裡找出瞭如下詩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認為是赤裸裸的影射,於是雍正龍顏大怒,就下令把徐駿殺了。

乾隆時期的《一柱樓詩集》事件,有多人因詩句而喪生。江蘇東臺的舉人徐述夔去世後,其子為紀念亡父而刊印《一柱樓詩集》。集中有詩句“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被指用“壺兒”喻“胡兒”,被暗指清朝。還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後來乾隆帝言其“用朝夕之朝為朝代之朝,不用上清都、到清都,而用去清都”,因此是“顯有興明滅清之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仇家蔡嘉樹檢舉詩中辱罵清廷,於是釀成大案,牽連的人很多,只要是涉及到一柱樓詩者,均一個不漏地查過去。乾隆帝指示:“徐述夔身系舉人,卻喪心病狂,所作《一柱樓詩》內繫懷勝國,暗肆底譏,謬妄悖逆,實為罪大惡極!雖其人已死,仍當剖棺戮屍,以伸國法。”故徐述夔及其子已死也開棺梟首示眾,兩個孫子雖攜書自首,仍以收藏逆詩罪處斬。連乾隆帝的寵臣沈德潛因為給徐述夔寫過傳記,又兼寫過《詠黑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儘管沈德潛已死去多年,也被“革其職,奪其名,撲其碑,毀其祠,碎其屍”。

詩詞佳句引發的悲劇

詩詞史上最離奇的悲劇,莫過於北宋柳永的詞作《望海潮》引發的戰爭了。這首詞中有“重湖疊巘清嘉。有“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等佳句,讀來令人欣然神往。相傳,後來此曲流傳到金主完顏亮的耳中,亦不禁豔羨中原大地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於是乎,悍然揮軍南下,飲馬江邊,欲佔繁華的杭州於己有,戰爭曠日持久,北宋隨之滅亡……

於是宋朝上下把這場兵禍怪至柳永身上,說他千不該萬不該寫這麼好的詞。宋人謝處厚有一首詩專門寫這個事情:“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元人所修《金史》言,完顏亮之所以“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除了柳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完顏亮寵臣梁珫曾向他“極言宋劉貴妃絕色傾國”。其實,金人侵宋,一定有著比杭州西湖景色和宋朝某個絕色妃子更重要、複雜的原因。但是,既然古往今來都有不少人願意相信柳永詞是一個禍因,至少可說明柳永詞的巨大藝術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