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还有点难度的。

饮食的历史学研究,99%的情况下都只能用文献法来研究。也就是看历史上的文献记载,不管是正规的史书、文献,还是诗歌、小说、绘画什么的。

总之,你很难搞出什么太多实物证据,来佐证或者了解一段历史。

毕竟,不要说经过几百年、几千年,就是现在要找回一年前的食物来研究,恐怕都很难还原当时的情况。

所以,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CHEESE,也就是芝士,也只能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来了解了。

中国历史上,对于乳、酪、酥、醍醐、乳腐的记载其实很多。然而,这些与今天我们所说的起司、芝士这个意义上的奶酪,其实都不太一样。

在《唐书·穆宁传》记载,穆宁有四个儿子,非常优秀,所以被比喻成四种乳制品。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大儿子比作酪,此子是酥,三子为醍醐,四子则是乳腐。

也就是说,早在唐朝,中国就已经流行这些乳制品,而且比较常见,都可以拿来打比方了。

这个信息很重要,说明唐朝人对于这些乳制品是很熟悉的。

你换位思考一下,今天有个人说自己有四个儿子很优秀啊,大儿子是马苏里拉,二儿子是车打,三儿子是高达芝士,四儿子最厉害,是帕马森。你觉得会有很多人理解吗?

恐怕很难吧。

就是说,今天国人对于芝士的了解,今天中国芝士的流行程度,远不如唐朝。

但是,上述的四种乳制品,经过考证,其实都没法跟芝士画上等号的。

酪是芝士吗?

在《齐民要术》中有集中制酪的方法。但是,这时候的酪的制作方法,基本可以认为是一种脱脂的酸奶或者酸酪乳。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酪其实是一种酸奶

当时有个说法叫做“食肉饮酪”,也就是吃肉喝酪,可见当时所说的酪,是一种流质的饮料。

那么有没有固态的酪呢?

其实是有的,这就是干酪。

但是,这种干酪,其实也只是这些液体酪当中的悬浮物,被过滤出来干制的结果。

这种乳制品,跟采用了凝结酶和多种微生物发酵的芝士,有着巨大的区别。

酥是芝士吗?

根据文献记载,酥是从酪中提取的精华部分。

在《齐民要术》中,同样有记载。根据做法来推断,酥其实是从酸奶中分离出来的,黄油一样的东西。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酥其实就是黄油

所以,酥也不是芝士。

醍醐是芝士吗?

这个醍醐就更加神秘了,因为醍醐被描述成酥的精华。

在做法上的描述,也很模糊。仅有的一些记载中说,对酥进行加热,搅拌和提炼,然后让它放在容器中,让其凝固。然后再把上层软滑的结皮拨开,下面就是醍醐了。

所以,经过考证,这个醍醐其实是一种经过澄清的黄油脂肪。

在今天的印度,人们在制作食物的时候,会用到这种黄油,成为ghee。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印度的ghee


所以,咱们已经知道,酪、酥和醍醐,分别是酸奶、黄油和澄清的黄油,都不能叫做芝士。

乳腐是芝士吗?

乳腐,也叫做乳饼。

今天的云南,也有一种奶制品,叫做乳饼。这个云南的乳饼也被承认是是奶酪的一种。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云南乳饼

那么历史上的乳饼到底是什么呢?

虽然乳腐、乳饼经常被提起,但是它的做法却是到了元代的《居家必用》(1271-1368年)才有了记载。

这个记载中,乳腐的做法是先将牛奶煮沸,然后用少量的水来稀释,再加入一些醋,让其凝固,类似于做豆腐一样。当凝固完以后,就用丝袋来过滤排水,再用一块石头压着,放盐以后,放到罐子里储存。

这个过程,其实跟今天的家庭自制干酪比较类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是有类似芝士的乳制品的。

然而,今天咱们所说的芝士,都需要凝乳酶的参与,使其形成酪蛋白,然后与乳清分离。然后利用发酵过程,将乳糖分解,形成有利人体吸收的物质。

但是,乳腐这个过程中,一、缺乏凝乳酶的参与,二、经过高温煮沸,杀灭了大部分的菌种,抑制了发酵过程。

所以说,乳腐也不能等同于芝士。


至此,咱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有很多不同品种的乳制品,但是并没有芝士!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芝士?


小伙伴们,你们了解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