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到,養生除溼健脾最重要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陳佳佳 宋莉萍

受訪專家/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 成傑輝主任中醫師

今天(4月19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氣溫回升,雨量開始增多,潮溼多雨是此時的氣候特點,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易損陽氣,易傷脾胃。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成傑輝主任中醫師提醒:如果人們此時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容易感受溼邪,出現食慾不佳、便溏腹瀉、身體困重、關節肌肉痠痛不適等脾虛溼困症狀。

因此,健脾除溼,助脾運化是穀雨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起居注意防“風溼”

穀雨節氣到,養生除溼健脾最重要

穀雨時節雨水較多,空氣中溼度較大

成傑輝指出,穀雨時節雨水較多,溼度較大,加上潮溼地滑,活動不便,在南方地區,氣候漸熱,溼熱交加,常常讓人一整天感覺很不舒適。

穀雨時期氣溫雖有升高,但早晚時候尤其是雨天期間仍會時涼時熱,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特別是平時有風溼骨病的朋友更應注意,稍受風寒則容易引發關節疼痛。

中醫認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

痺者,為氣血不通之意。預防減輕骨關節病發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避免久處溼地,如經常涉水觸水者,應加強防溼措施,如穿水鞋、戴膠手套。

2、凡有關節疼痛或關節曾受創傷或扭傷的朋友,要注意小心護理患處,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以防病症加重或復發.

3、保持筋骨活動能力,不要久坐不動,尤其是伏案工作者最好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以利血脈暢通。

4、如疼痛發作,可進行熱敷、按摩或及時就診治療。

飲食注意健脾化溼

穀雨節氣到,養生除溼健脾最重要

淮山、芡實、薏仁、扁豆、赤小豆都可健脾利溼(圖為扁豆)

穀雨期間雨水較多,溼氣偏重,人們除感到睏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響,出現口粘口淡,食慾欠佳,甚至腹鳴腹脹,大便溏洩等症狀,這些都與溼氣困脾有關。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喜燥而惡溼,溼邪侵襲,最易傷脾。

因此,穀雨時節飲食應以健脾化溼為基本原則,可吃淮山、芡實、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健脾利溼,或食陳皮、青皮、草果等食材以理氣化溼,或飲藿香、佩蘭等茶水以芳香化濁,但忌吃生冷肥膩之物,以免進一步損傷脾胃,加重體內溼氣困留。

另外,此時進補必然加重腸胃負擔,引發胃腸功能紊亂,無論溫補、滋補均不適宜。

運動注意祛除溼氣

穀雨時期,氣溫上升,人體陽氣向外透達,氣血走於肌表,濡養四肢關節肌肉,以適應活動量的增加。

中醫認為動則昇陽,陽動則氣血隨之運行,有利於水溼運化,且運動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溼氣,減輕體內水溼困阻,從而減輕肢酸身重的症狀,故溼困之人運動出汗後身體不顯疲勞,反而感覺輕鬆。

此時運動首選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其他球類活動,但不建議進行強度較大的器械力量型鍛鍊。

因重體力的器械運動會在短時間內消耗人體大量血氧,然後葡萄糖開始無氧分解,引起體內乳酸蓄積,加重肢體、肌肉、關節的痠痛症狀。

另外專家提醒,穀雨時期雨水較多,戶外鍛鍊時要注意安全,雨天應以室內運動為主,避免外出運動淋雨感冒、滑倒損傷。

巧飲春茶清溼熱

穀雨節氣到,養生除溼健脾最重要

午睡後,來杯春茶可幫你化濁醒神

穀雨前後是採茶的高潮時期,春季溫度適宜,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過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適時飲用對人體有益,能清利頭目,提神醒腦。

穀雨期間天氣轉熱,雨水較多,南方地區易現溼熱交蒸之象,人們常感頭目昏朦,睏倦欲睡。此時適當飲用穀雨茶(特別是綠茶),能清熱利溼,化濁醒神,暢通人體氣機,一掃疲乏困倦症狀。

但成傑輝提醒說綠茶性涼,空腹多飲易傷胃損陽,故宜飯後飲用。

另外,茶葉中含茶鹼和咖啡鹼成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較強的興奮作用,晚上飲用會影響睡眠,故失眠、多夢的朋友晚上不宜喝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