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為武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支招

11月30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漆永祥教授在《涼州講壇》(第五期)作《中國·甘肅·涼州》主旨演講。甘肅情懷倍可親,文化土壤接地氣。漆永祥教授的精彩演講,引發武威觀眾強烈共鳴。這位地地道道的甘肅學者,以謙遜而熱忱的口吻,細數涼州文化資源的七大優勢,為武威發展文化旅遊支招,特別強調要加大對五涼文化、佛教文化、西夏文化、涼州寶卷、武威文廟牌匾等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宣傳、展示,打響涼州文化品牌。同時,就如何深入挖掘我市人文與自然資源稟賦,加強與周邊市州合作,豐富旅遊產品,優化旅遊環境,提升服務質量,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傳承點與接力點

漆永祥教授從一幅世界地圖開講,通過華夏文明所依託的自然條件和所處的地理環境,解讀了華夏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要影響;從大中國的視野來看甘肅的地位與形勢,解讀作為古絲綢之路戰略通道和商埠重地甘肅,是溝通中原與西北各族的紐帶與橋樑。從甘肅的山川形勝來看涼州的地位與形勢,解讀作為古絲綢之路黃金節點城市的涼州,在古代中西方經濟、文化、商貿等交流、交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人文地理的重要性上分析,他認為:“武威處在甘肅最關鍵的節點上,武威斷則甘肅斷,武威連則甘肅連。”武威不但是古代中原文化向西域輸出的交通樞紐與交集點,更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傳承點與接力點。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尤其體現了毋庸置疑的“傳承點”與“接力點”。《涼州講壇》已經舉辦了五期,無論是餘秋雨主張的“涼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穴位所在”,還是酈波推崇的《涼州詞》中的漢唐豪邁氣象,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已經普遍公認涼州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進程中所起的“站臺式”作用,武威在“一帶一路”格局中的“黃金節點”地位也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視。

對於如何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旅遊優勢,漆永祥教授在演講最後支招,他認為武威文化旅遊需要積極同周邊合作共贏,走“共同發展,才是王道”之路。武威發展文化旅遊,要利用好區位優勢,銜接好周邊共有的文化資源,聯力開發。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利用高校宣傳的擴散效應,把涼州積澱的文化資源整理、挖掘、推廣出去,轉學術效應為旅遊宣傳效應。“武威有豐富的文史學術積澱,如果利用科研院所進行整理、校點,形成一套涼州文化體系性的新讀本,使涼州文化名至實歸,可佔領文化名城研讀遊的學術制高點。”

開發利用涼州文化資源七大優勢

漆永祥教授從“五涼稱雄,四涼古都”講起,強調涼州的“王都”地位和“名都”文化資源品牌。武威是中國排名十位之內的建都名城,“姑臧”是中世紀同長安、洛陽、建康併名的城市。從公元301年起,姑臧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空前的人文歷史活力,承接東漢建安、永平“市日四合”、“賢於內郡”的商貿文化與簡牘文化風氣,造就隋唐氣象的淵藪。前涼在武威立都76年時間(含張軌時期),強盛時疆域西括今日新疆全部南疆,西抵蔥嶺諸國(包含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部分),有國土120萬多平方公里,3州、22郡,是南北朝時期的大國。呂氏所建後涼、禿髮氏所建南涼、沮渠氏所建北涼,在武威立都時間共計約60年。另外,史書中記載的張大豫“鳳凰”政權,在涼州朵蘭坪建政,是前涼的延續;沮渠氏北代滅亡後在高昌建立的涼國,奉姑臧為社稷之都;隋末李軌在涼州建立的大涼,是具有六部制的封建王朝;《新五代史》中記載的六穀吐蕃,其王城也是涼州;蒙古窩闊臺系西涼王封地,以西涼府為中心。如果加以細化,武威為九朝之都亦不為過。武威的王都文化在整個中華封建史上,有著鮮明的特色,是武威發展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品牌優勢。

“五涼文學,典雅純正,文采與實用並重,充滿現實關懷,有著深厚的漢賦遺意,具有鮮明而濃厚的儒家文學特徵。” 漆永祥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對五涼文學情有獨鍾。他從“五涼文化,和融儒佛”講起,強調涼州先民在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融匯進程中體現出的包容精神。基於積極進取的包容精神之上的五涼文化,在今天“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時代性,是武威最具潛力的文化資源,需要打響這一主旨性的涼州文化品牌。

漆永祥教授讚歎“五涼史籍,古今輝映”。公元439年以後,涼州積澱的經籍輸傳中原,保存並發展了“五胡亂華”時期中原佚散的文史精粹。他出示的一份簡表上,列舉了五涼時期著名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曇無讖等人首譯出的漢文佛經。從前涼末年到北涼,近80年時間裡,涼州人不但完成了《涼土異經》這部由道安整理的巨大佛藏,而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涼土譯經”活動,譯出五百多部、近萬卷佛經,開闢了一個個江左道場佛剎,把佛教文化擴散到了東部地區。五涼佛教文化影響巨大,這是涼州文化資源中最具競爭力的文化式樣,期待開發利用。

漆永祥教授認為“雷臺漢墓,馬踏飛燕”是武威發展文化旅遊的拳頭品牌,他期望講好“馬踏飛燕”故事,讓遊客發自內心喜歡雷臺景區。漆永祥教授說:“武威文廟,是我這次必須要去瞻仰的地方。這裡的每個牌匾背後,都有歷史和故事。”他以“文廟肅穆,牌匾生輝”為題,講述武威文廟在乾嘉學術史上的重要價值。清代乾隆、嘉慶時期,以張澍為代表的武威學者,以獨到的經籍考據學見解,步入全國高端學人之列,魯迅整理會稽經史就以張澍為榜樣。漆永祥是中國當代乾嘉考據學研究的翹楚,他的學術事業中乾嘉考據研究佔了很大的部分。武威文廟牌匾,作為西北乾嘉考據學的“活標本”,漆永祥教授一腳踏進武威大地,就想去現場看看。他認為武威文廟是當地發展文化旅遊的重要文化資源,還有“寶卷”、“碑刻”都是需要認真挖掘、開發的優勢文化資源。

漆永祥教授強調武威“人才輩出,代有達人”,自漢代起,金日磾、鳩摩羅什、李益、餘闕、達雲、張澍、牛鑑等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朽的人生華章。講好他們的人生傳奇,鉤沉他們的文化步履,對做活涼州文化作用甚大,而且容易轉化為優勢的文化創意項目,為發展文化旅遊添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