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01.大唐政變不斷

西漢遭遇了兩場統治危機,一個是呂后之亂、一個是七王之亂。但七王之亂算是地方對抗中央,可以劃歸央地關係的問題。所以,就宮廷政變來說,西漢只遭遇了一場危機。

而大唐呢?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同時逼迫父親李淵退位禪讓。此事之後,一直到安史之亂,大唐政變不斷。皇帝這個帝國權力核心,始終處在你爭我奪之中。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唐太宗期間,有太子李承乾謀亂。高宗及其之後,武則天從太后稱制到女皇稱帝,不僅換掉了李家皇帝而且改唐為周。武則天女皇去號,是因為神龍政變。但神龍政變之後,馬上就有景龍政變跟上。唐中宗以後,從睿宗到玄宗,先後發生韋后之亂、太平公主之亂。

經歷前後兩起政變,唐玄宗終於登上了帝位,勵精圖治開啟了大唐盛世。盛世終結於安史之亂,但政變的模式卻一直不改。肅宗靈武稱帝,仍然也是政變的套路。因為玄宗並未禪位,最後逼不得已只能就號太上皇,承認靈武朝廷。

一次是偶然、兩次是巧合,但如果三次、四次,那就不能再用概率說服人了。究其原因,就是:一直就沒有確立嫡長子繼承製的政治秩序,帝國權力一直處在競爭之中。

02.李淵平衡權力

公元618年,李淵長安稱帝之後,立李建成為太子。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宰制天下,次子李世民出兵河西,四子李元吉鎮守河東。所以,在隋末的亂世諸侯中,李淵集團的凝聚力和穩定性是最強的。關鍵是李淵設計的這個權力結構,非常穩定。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但是,這個穩定的結構,很快就被李世民打破了。原因就是李世民太能幹,不僅功高震太子,而且功高震天子。

以秦王世民為左武候大將軍、使持節、涼、甘等九州諸軍事、涼州總管,其太尉、尚書令、雍州牧、陝東道行臺並如故。

公元618年,李世民帶兵擊敗薛舉父子後,大唐開疆河西。這個開疆功勞,只能記在李世民的頭上。公元619年,李世民武兼太尉、文領尚書省,統涼、甘九州軍事。這已經打破了李淵設計的權力平衡。

於是,李淵就要對風頭正盛的李世民實施打壓。

就在李世民剛被冊封完一堆官職後,李淵就處死了大唐開國元勳劉文靜。不論劉文靜與李淵之間的關係,只看他與李世民的關係。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李世民征討薛舉父子之時,劉文靜為李世民元帥府長史,實際上就是大軍的二把手。如果李世民沒能力領軍,那元帥府長史就會擔當統軍之責。討平薛舉之後,李世民為尚書令,劉文靜為戶部尚書,是直接的上下級關係。公元626年,李世民受禪登基;公元629年,李世民就把老爹處死的劉文靜平反昭雪了。而這時候李淵還活著。

所以,李淵處死劉文靜的目的就是要打壓李世民。但是,打壓不住,因為戰爭是大唐的主要矛盾,李世民太能打。所以,在河東之戰、洛陽及虎牢關之戰、河北之戰後,李世民徹底打破了李淵設計的這個權力平衡。玄武門之變,也就在這個大趨勢之下,不得不發了。

03.李世民恢復秩序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於是前後三次跑到史官那裡,要篡改歷史。改歷史,只是為了贏得後世名。但李世民關鍵是要處理好當下事,而最緊要的當下事,就是恢復嫡長子繼承製。

公元626年7月,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9月,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公元626年10月,李世民就冊封長子李承乾為太子。這時候李承乾剛剛8歲。李世民立太子,為什麼如此急迫?

原因就是玄武門之變顛覆了嫡長子繼承製這個政治秩序。而且,還是由李世民這個皇帝親手顛覆的。所以,他必須趕緊拿出政治措施來,把這個秩序給重新立起來。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如果這個秩序立不起來,那以後的問題將會非常嚴重。李世民可以搞政變、上位當皇帝。那麼,其後世子孫也完全可以有樣學樣,自然也要搞政變、當皇帝。如果都這麼玩,大唐帝國就不用幹別的了,大家就一直搞政變就得了。

李世民9月份當上皇帝、10月份立李承乾為太子,實際上做出了一個宣告。那就是:我可以搞政變當皇帝,但是你們誰也不能這麼玩。

李世民立太子還只是恢復秩序的第一個步驟,李承乾順利接班才能把這個秩序徹底恢復起來。李世民為了完成第二個步驟,對李承乾悉心培養,當真是愛子心切。

但是,李承乾太不爭氣,後來各種胡作非為,而且直接發動了對嫡次子李泰的暗殺行動。此事之後,太子被廢,嫡長子繼承製的恢復努力,功敗垂成。

04.政變成為常態

李承乾是嫡長子,李泰是嫡次子。所以,李承乾被廢,太子之位就應該是李泰的。但是,李承乾是因為謀殺李泰才被廢的。所以,李世民不廢李承乾,李承乾繼位後會殺李泰;李世民立李泰為太子,李泰繼位後會報復李承乾。最後,李世民只能立三子李治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但是,經歷連番折騰,嫡長子繼承製不僅沒被恢復,反而繼續遭到顛覆。到這個時候,大唐的未來主宰,已經不需要靠制度了,而只需要靠力量。

武則天以個人能力成就了女皇風采。但是,女皇成為可能,需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皇帝真不行、一個是太子也不行。高宗李治本就懦弱,接連兩個太子也沒有發展出自己勢力。而在兩個條件的底層則是:嫡長子繼承製已經被顛覆,制度不存、風氣不再。於是,到最後,只能是力量決定一切,政變成為常態。

武則天退位,是因為神龍政變。天下重歸李唐皇室。但是,李唐皇室仍舊政變不斷。之前爭奪太子,現在爭奪皇帝,宮廷鬥爭的激烈指數始終居高不下。誰有力量,誰就能主宰一切;誰更狡猾,誰就能遊刃有餘。

唐玄宗主導了兩起政變,才坐穩了皇帝。所以,終其一生,他最信任的人就是高力士。只有高力士值守,玄宗才能睡得安穩。究其原因就是大唐的政變鬥爭太激烈。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唐玄宗在位期間廢了兩個太子。第三個太子李亨,趁著安史之亂在靈武擅自稱帝。李亨在做太子之時,頻頻遭遇權臣李林甫的打壓,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所以,這時候的大唐早就沒有了正常的繼位秩序,要實現新老交替,只能憑藉力量、只能政變作為。

05.嫡長子繼承製真得有那麼重要嗎

皇位繼承,一直就兩種模式,一種是立長、一種是立賢。古代

大唐為何政變不斷?玄武門之變顛覆的政治秩序,一直沒能恢復

王朝大原則,就是立長不立賢的模式。經由周代宗法制固化為嫡長子繼承製。簡言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個繼承製度,成了一條憲法性的制度存在,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

劉邦想改立太子,但是做不到。因為形勢不允許、因為實力不允許,還因為這個制度不允許。朝堂形勢和各方實力,全都聚焦在太子身上,完全可以碾壓劉邦的皇帝意志。


為什麼立長不立賢?從皇子中選拔出一個賢明的繼承人不好嗎?

不是不好,而是不行。一個原因是選拔的標準不好確定;另一個原因是選拔就要競爭。而競爭,是最要命的。為了皇位,這種競爭一定會從皇子間的競爭發展到黨派間的競爭,甚至直接戰爭較量。到這個時候,朝廷和國家就不用幹別的了,朝堂政變、舉國內戰就是常態。

為了限制這種一定會發生的競爭,古代王朝一定要把繼承製度固定下來,否則變來變去就只能亂來亂去。對於歷代君主而言,一定要把太子確定下來。原因就是皇帝要給朝堂諸方勢力一個聚焦點。皇帝活著的時候,各方勢力在繼承人的問題上達成一致。皇帝死了的時候,各方勢力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擁立太子繼位。因為大家早就形成了共識,各方的力量也早就有了聚焦點。

所以,嫡長子繼承製的最大意義不在於選出明君,而在於限制內部競爭。只有解決內部競爭的問題,朝堂才可以有力控制地方,帝國才可以有力對外競爭。

自大唐立國到安史之亂,嫡長子繼承製的政治秩序,就一直沒有建立起來。玄武門之變,初步被顛覆;李世民努力挽救,但功敗垂成;武韋之亂,徹底顛覆了秩序建立的可能。所以,安史之亂前的大唐雖然蒸蒸日上,卻政變不斷。而其原因就是被李世民顛覆的嫡長子繼承製一直沒能重新恢復確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