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別再將就了

為了孩子,別再將就了
為了孩子,別再將就了
為了孩子,別再將就了

李月覺得,即使為了孩子,也絕不能這麼過下去。

以前總是麻痺自己說:

“都是為了孩子,忍忍吧。”

而現在,她決定不再忍受下去,因為這樣的形象,在女兒和未出世的二寶眼中,也絕對不會是一個好榜樣。

每天早晨5點半,李月都會被鬧鐘驚醒,匆忙地洗漱、做早餐。

今天是胡蘿蔔雞蛋煎餅、牛奶燕麥粥,香蕉、獼猴桃。

李月邊看前一天晚上定的食譜,邊手不停歇地忙碌了起來。

為了讓女兒和老公有一頓豐富的早餐,李月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認真地訂好第二天早上的食譜:

主食、粥、湯、水果,一個都不能少,一週不重樣。

做好早餐,馬上叫女兒起床,幫著睡得迷迷糊糊的女兒梳洗;有時候還需要連哄帶騙的讓女兒好好吃早餐。點擊這裡文字關注:人生名言,每天為您更新勵志,銷售,管理,心理學,經典語錄,商戰案例,等經典文章。歡迎您的加入。

7點10分,準時送女兒出門上學。點擊這裡文字關注:人生名言,每天為您更新勵志,銷售,管理,心理學,經典語錄,商戰案例,等經典文章。歡迎您的加入。

每天像打仗一樣的早晨,是李月這個全職媽媽的日常。

週末兩天,雖然能睡到 7 點,但是也依然不輕鬆。

週六女兒要上英語班、美術班和鋼琴課;

週日是舞蹈班、數學思維班和滑冰課,安排的滿滿當當。

看著女兒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看著孩子課餘豐富的素質學習,她才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顆做母親的心。

除了孩子,一家子一切的生活日常家務全部由李月一人承擔,每天送孩子上學後,手就不停歇地繼續忙碌,從洗衣做飯到掃地擦桌,永遠都有幹不完的家務活。

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李月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樣的生活,從女兒上一年級就開始了。

要說自己的人生被改寫的那一年,就是李月26歲那一年。

26歲的李月和交往了兩年的男友老張結了婚,婚後就有了女兒欣欣。

自從女兒出生後,女兒全由自己和母親一起照顧。

與此同時,老公老張剛跳槽到一家新公司,為打下在公司的良好基礎,老張每天早出晚歸,出差加班已是常態。

每當自己讓老公去洗個尿布,燙個奶瓶的時候,老公總說“累、忙。”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李月就開始懶得再看,懶得再吵。

孩子和家庭,就像一根線,時刻牽扯著自己。

李月感到自己已經被一個無形的套,套緊、套牢,但是自己沒有選擇,也不能有其他選擇。

李月很難有時間與老公深入溝通,她感到左右為難,夜夜難安。也第一次感到,這個老公,完全指望不上

晚上十點,李月發現女兒發燒,而且還伴有腹瀉和嘔吐的症狀。

深秋的夜晚很冷,李月懷著8個月的身孕,行動不便,也怕帶女兒出去讓孩子受涼,著急卻束手無策。

她拿起電話撥通了老張的電話,這好像是第一次晚上給在外的老公打電話。

十聲,電話響了十聲,對方無人接聽。

李月繼續打,直到打第三次的時候,老張才接起電話。

“怎麼回事,一直打電話?!不知道我在忙嗎?!”

電話那頭傳來老張含有怒氣的責備聲。

“欣欣生病了,你快回來啊!”

李月懶得理會老張的情緒繼續說:

“欣欣發燒了,而且現在還上吐下瀉的。外面太冷了,你快點開車回來帶孩子去看病啊!”

“怎麼生病了?”老張聲音中透滿著關心說道,“嚴重嗎?吃藥了沒?”

還沒等李月回答,老張又滿含指責,帶有訓斥的口吻說:

“你是怎麼看孩子的?整天啥也不用幹,就這點事你都幹不好!”

李月聽完心裡憋著怒氣想:

“我什麼都不用幹,難到這窗明几淨的家,都是憑空變出來的?”

但這個時候,她沒時間與老張爭這些,“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等會兒,我安排一下就回去。”說完老張就掛了電話。

李月回到女兒房間,看著小臉都擠在一起的欣欣,

心裡無限的著急與心疼,真恨不得自己替孩著想

11點,12點,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的腹瀉和嘔吐越來越嚴重,李月急得眼淚都快掉下來。

她再次撥打老張的電話,無人接聽。

李月再也耽誤不起,給孩子穿上衣服,揹著孩子跑下了樓。

冷冷的寒風,懷著8個月身孕的李月,捂著肚子,一邊揹著大女兒快步走,一邊叫車。

下了車,李月就衝向了急診室,劇烈的顛簸,讓趴在她身上的欣欣不停地嘔吐,那嘔吐物就順著李月的脖子,流了一身。

“欣欣乖!堅持一下啊!馬上就到醫院了。”

“急性腸胃炎”,醫生看著狼狽的母女:點擊這裡文字關注:人生名言,每天為您更新勵志,銷售,管理,心理學,經典語錄,商戰案例,等經典文章。歡迎您的加入。

“先讓孩子在醫院休息吧,這麼冷的天,等明天早上看孩子情況再回去吧。”

一個陌生人,些許的憐憫和同情,讓李月一直繃緊的堅強的心,軟軟地鬆了下來。

一個陌生人都能給予的點滴溫暖,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從老公身上得到了。

看著安靜躺在床上輸液的欣欣,李月心疼又心痛!

心疼病中的孩子,心痛自己的生活!

平日馬不停蹄地忙碌,都讓她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體會和思量自己的生活,即使有些許的感觸,也被自己強壓下去。

等老張趕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一點多了,他看著睡著的女兒,滿眼的溫情和不捨。

看他流露出這樣的刻骨的親情,李月的心軟了。

畢竟他也有他的難處,都是為了這個家,李月一次又一次安慰著自己。

“怎麼回事,怎麼就生病了?你帶她出去胡吃什麼了?”

病房外,老張不耐地埋怨著老婆:

“我這這麼累,還沒個心裡踏實的時候,我連明天客戶的項目都沒安排完就趕回來了。

你這麼大一個人,每天閒在家裡,就照顧不好一個孩子?

什麼都讓我操心,你讓我說你什麼好!”

李月看著老張不耐煩的表情,心中才激起的那一絲動容瞬間煙消雲散。

她瞥了一眼老張,把臉轉了過去,懶得聽也懶得說。

李月知道,倘若把心中積壓的不滿說出來,那肯定一發不可收拾。

而現在,在醫院,在欣欣生病的檔口,沒辦法說這個。

“車鑰匙你拿著,等孩子沒事了你開車帶孩子回去。”

“你幹嗎去?”李月看著轉身就走的老張問。

“我回家睡會兒啊!”

老張的口氣很奇怪,好像李月問了什麼特別可笑及愚蠢的問題,

“孩子沒什麼事了,難道我不趕緊回去睡會嗎?

明天我還要陪客戶,你以為我像你一樣沒事幹,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嗎?”

李月心中冷冷哼了一聲想著,難到我能想睡就睡嗎

最令李月厭惡的就是,老張不僅不幫忙,有時還像個衛生檢查兵一樣,對家裡的家務指指點點。

不是這不對,就是那不行,永遠都能找出李月的錯處,還說三道四。

不是說“你天天也不知道在家幹什麼,這點事也做不好”。

就是說“你在家沒事,就是伺候照顧好老公和孩子,這是你分內的事”。

李月本身是個嘴笨的人,而且也懶得與他爭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兩年……週而復始,年復一年。

每天生活幾乎都在這樣的模板中進行著,李月覺得渾身的疲乏,但是卻不敢有一顆鬆懈的心。

老張晉升了經理,不但晚歸,出差變得越來越多,出差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老張累,李月也累,他們真的連吵架都沒有力氣。

就這麼過著明明結了婚,卻感覺不到另一半存在的日子。

李月每天最能喘口氣的時候,就是女兒睡後自己的休息的時光,真的是累倒躺在床上倒頭就睡。

這樣的生活,任誰都知道不正常,可是能怎麼辦?

當孩子的教育、生活瑣事全部由自己負責,當家裡的生活起居,一切家務堆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誰還有力氣改變什麼嗎?

還不如睡一覺來得實在

看著鐵了心要離婚的李月,老張服了軟:

“老婆,我想清楚了,回來吧!

通過這段時間,我也學著做家務,深刻體會到了你的不易,我錯了!

現在家裡都亂得不行了,什麼東西我都找不到。

冬天了,我換季的衣服還沒收拾好,都是買著穿的,家裡沒你真不行!

趁著過年,你回來吧!二寶馬上就生了,看在我和孩子的份上,你就回來吧,咱們全家過個團圓年!

我這兩天出差回來了,我就去接你!我想欣欣了!”

整篇信息,只有最後一句話讓李月動容。

孩子,他們兩個的孩子,這輩子都是註定的,永遠也無法改變。

她不想讓孩子缺失任何一方的疼愛,這是她所最不忍心的。

為母則剛,沒有什麼是走不下去的。

以後她的世界,只有孩子,為孩子而活,也為自己而活!

這是李月的婚姻,你的呢?還好嗎?記得要幸福啊。

夫妻有了孩子後,妻子與丈夫之間的話題慢慢有了差別:

妻子以孩子為主,而丈夫仍然以工作為主。

妻子慢慢忽略了丈夫發出的求愛信號,而丈夫也慢慢忽略了妻子需要愛撫和浪漫的情感需求。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確實變成了名符其實的老夫老妻,但身心上的距離卻變得越來越遠。

能夠走進婚姻的兩個人,大多都是因為愛。

但奇怪的是,帶著愛衝進婚姻圍城之後,相互指責和厭煩卻逐漸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為什麼?

因為結婚後,我們慢慢忘了去欣賞和讚美曾經愛著的那個人。

媽媽全職,老公一個人上班養家。

老公白天上班累不累?當然累,幹活累,勾心鬥角累,政治鬥爭累。

經常白天說了一天話,晚上到家一句話不想說。

但是,上班的節奏基本是可控的。白天上班,總是有可以喝咖啡、吹吹牛的時候。

期待老婆自己把一切都搞定是不現實的。

即便是兩個人一起,還是會很累,所以經常會鬧矛盾。

因為每個人都看到自己的付出,容易忽略另一方的貢獻。

很多丈夫的通病是和妻子的交流很少,沒意識到交流的重要性。

藉口總是很忙和很累。

每天晚上都儘量花20分鐘陪老婆一會兒,聊聊天。

或許你們的關係就從那天就開始改變了。

雖然困難還在,但是相互抱怨越來越少,關係也越來越好。

如果你是一個丈夫,能讀到這裡,希望你能每天花時間關心一下你的太太。

她可能不是真的需要你做什麼,表示一下支持和理解就會讓她很開心。

抱抱她,親親她,讓她知道自己很重要。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慢慢明白了,不是兩個人都要付出才有結果,

而是兩個人看得見對方的付出,看的見對方家裡的付出,併為之感動,學會珍惜,才會有結果。

歲月在走,生命在衰老,更在成長,練就獨立清醒堅定的成熟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