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跡塘鎮貧困戶:“挖筍賣,最多的一天賺了1000多元”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軍 通訊員 盧靜

“今年我挖春筍,20多天賺了1萬多元。最多的一天賺了1000多元。”4月16日,桃江縣馬跡塘鎮益陽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滿餘對記者說。

劉滿餘家有20多畝竹林,從3月25日開始挖春筍,到4月15日,共挖了5000多公斤春筍。

益陽侖村是桃江縣馬跡塘鎮的一個偏遠貧困山村。2018年3月,桃江縣農業農村局駐村幫扶工作隊進村後根據該村山地多水田少的條件,與村支兩委幹部考察討論後決定改造低產竹林,發展筍竹產業。

“現在春筍是竹林收入的大頭,從春分到穀雨,可挖筍五六輪。今年雖然是竹筍的‘小年’,但我們合作社已在村裡收購90多萬公斤春筍,比去年多15萬公斤。”億陽侖竹筍生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震說。何震是益陽侖村人,2018年回村組建起竹筍加工廠,成為村民家門口的“扶貧車間”。2019年,他支付農民工資100多萬元。僅挖春筍一項,益陽侖村人均增收600多元。

竹林成了聚寶盆,村民發展筍竹兩用林積極性高漲。“我現在的收入至少是原來4倍以上。低產竹林改造技術是免費教的,肥料也是免費送的,我只要出勞力就行了。”筍竹基地改造讓劉滿餘嚐到了甜頭,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今年縣裡還對貧困戶挖的鮮筍每公斤補貼0.4元。”正在益陽侖村調研產業扶貧的桃江縣政協副主席、縣扶貧辦主任胡喜明說,核實情況後補貼很快會打到每個貧困戶的卡上。

聽到胡喜明這麼一說,劉滿餘一算賬,還有2000多元的“意外之財”,咧開嘴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