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用四十年走過了其它國家上百年要走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進步。如果用三個詞概括文化界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經歷的變化,那就是:尋根、多元和創新。尋根。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文化經歷了一次集體的尋根之旅——從古人那裡找到當今時代的基因,找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用四十年走過了其它國家上百年要走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進步。如果用三個詞概括文化界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經歷的變化,那就是:尋根、多元和創新。尋根。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文化經歷了一次集體的尋根之旅——從古人那裡找到當今時代的基因,找到了這種基因就找到了藥方。正因為我們要面向未來,我們才更需要建立尋根的理性。多元。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文化彷彿從沙漠中解放出來。人們如飢似渴地汲取著各種營養。那時候,還是學生的我既念著舒婷、北島、顧城,也念著李白、杜甫、白居易,還在讀著雪萊、拜倫、屠格涅夫;我們那時,一邊學唱京劇,一邊聽著崑曲,一邊也在聽著爵士,一邊也在聽著崔健的搖滾。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渴望通過文學藝術來認識人性、瞭解世界。而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年輕人帶來了文化的春天。在多元的路徑上呈現傳統文化,才能激活中國的古典文化。有自信的文化,是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多元。創新。如果說尋根是連接歷史,多元是呈現當下,那麼真正關於未來的,就是創新。真正的創新,是一種建立在價值規律上,所做的一種有規則的創新。思想無禁忌,創新有規則——創新應該是有理性的。#改革開放40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