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英國中學在教學中實踐正念課程的報道

今天的筆記翻譯來自mosaicscience上的一篇關於正念與中學教育的報道,之所以翻譯這篇報道,也是因為身為父母的我最近也時常感到焦慮,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是否應該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培養孩子們形成真正的自尊、自愛和自我接納,可能是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現在應該重視的話題。

作者追蹤採訪了英國兩所中學,從2010年開始學校開始在教學中開設正念課程,讓我們來看一下英國的中學是如何在學校生活中開展正念教育以及她們所獲的效果。

寫在前面:作者所報道的正念在教學中的實踐收穫,僅代表英國學校的情況,兼聽則明,正念具體是否適合國內的教育環境或正念是否有助於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還需要尋找更多的科學研究證明。

2010年,學校教師理查德·伯內特(Richard Burnett)和克里斯·庫倫(Chris Cullen)創建了《學校中的正念》項目。他們的九課時的“正念”課程旨在使正念所倡導的理念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相關起來——比如: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心情更平靜、如何處理一次考試前或一次音樂演出前,甚至是校園欺凌所帶來的緊張和壓力、同時提高他們在課堂上和完成家庭作業中的注意力。同年,一個類似的美國組織“正念學校”(Mindful Schools)成立。

阿曼達·貝利(Amanda Bailey)是英國曼徹斯特郡-奧爾特靈厄姆女子文法學校(Altrincham Grammar School for Girls, AGGS)的助理校長,她注意到肯特郡(Kent)的湯布里奇學校(Tonbridge School)正在開設第一個“正念”教師培訓課程。她一直對冥想很感興趣——“我很幸運成長在一個冥想者的家庭“她說,——所以儘管她的一些同事對此表示懷疑,她還是參加了。她開始在11年級的化學課中加入“正念”課程的內容,並在2011年在六年級學生中開辦了自願旁聽課程。“後來到那年年底我開了三、四門課”,2012年,在收到學生們的積極反饋後,同時學校聘請了一名新的校長,"正念"課程正式進入了教學課程中。

此後,貝利開始為光明未來教育信託基金(Bright Futures Educational Trust)全職工作,該基金管理著AGGS以及其他6所學校。“正念”課程現在已經在六所學校的教學大綱裡了,貝利正在編排第七所學校的“正念”課程。

基金會所屬學校的新入職教師都會被要求參加為期八週的成人正念課程,以便他們理解所教授的內容,並能夠運用正念來支持他們的教學。“有些老師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貝利說,她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公開的反對。

我訪問了一群14—16歲的學生,他們來自AGGS和Melland高中(這是一所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開設的學校),也是光明未來信託基金(Bright Futures Trust)所屬學校。AGGS的很多女生都談到,如果她們在等待考試時感到壓力很大,或者有什麼問題她們認為自己回答不了,她們會使用一些"正念"課程中教授的技巧,比如: ".bs "方法——立即將注意力集中在腳上,然後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或“7—11”方法——吸氣時數到7,數到11呼氣,以及這些如何幫助他們平靜下來。15歲的克洛伊說:“當我上床睡覺時,我會想很多事情,很多幾年前發生的事情。正念真的幫助我放鬆下來,思考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問了Melland的副校長吉爾•希南(Jill Cinan),這個項目有什麼幫助。她找來了學生薩拉,她14歲。“我們能談談你和你的憤怒嗎?”她問道,“昨天,有個男孩,”薩拉說,“他威脅我,我本想走到他面前,但我停了下來,做了“正念”課程中的內容,這真的很有幫助。”,希南問她如果是幾個月前會發生什麼事。莎拉聳聳肩。“我會揍他的,”她就事論事地說。

AGGS的宗教研究主管麗貝卡•斯托克維斯(Rebecca Stokwisz)邀請我去旁聽一個八年級學生的課程,他們的年齡在11歲至13歲之間。女孩們坐在排列在教室周圍的塑料椅子上。麗貝卡在投映機前坐下。在她的前面,在藍色的地毯上,放著一盒家庭裝的麥麗素巧克力豆。對於這些幸運的女孩來說,她們的這堂關於正念的“品嚐課程”既有字面意義,也有隱喻意義。

“有人聽說過正念嗎?”麗貝卡問道。六個女孩舉起了手。“你們可能已經注意到教室裡中間有一盒巧克力豆,”她說。“如果你注意到了,請舉手。”每個人都舉了手。麗貝卡把那盒巧克力豆傳給了大家,當她讓女孩們拿起一顆巧克力豆,把手舉到與眼睛平齊的位置,認真地看著巧克力豆,教室裡爆發出一陣咯咯的笑聲,甚至還有些竊笑。“我希望你能呆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要和你旁邊的人說話,只是拿著這顆巧克力豆,注意它會對你產生什麼的影響。”,竊笑聲變得更大了。

麗貝卡堅持不懈地帶領著女孩們進行正念“巧克力冥想”。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左右,她要求女孩們如同第一次看到巧克力豆一樣,認真地注意所有的視覺感覺,檢查巧克力豆的每一個角落和縫隙,然後聞一聞它,最後讓它碰一碰嘴唇,然後是她們的舌頭,讓它在口中融化,同時專注所有的感官體驗。隨著練習的進行,大多數女孩似乎更投入了——到最後只有一個女孩看起來更願意做別的事情。

麗貝卡讓女孩們和旁邊的人談談她們注意到了什麼,房間裡爆發出一陣嘈雜的談話聲,談話聲直到她要求一個志願者站起來描述她的感受時才停止。一個女孩說:“當巧克力豆靠近我的嘴時,我的心跳加快了。”,“我不喜歡巧克力,”另一個羞怯地承認,她的手指仍然握著她的,現在她的手指已經變得很巧克力了。

接下來,麗貝卡帶領女孩們進行了一項旨在將她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手上的練習——讓她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手掌的感覺上,然後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指上。“也許你能感覺到有一些刺癢感,或者感覺血液在流動,”她說。“也許你什麼感覺都沒有,這沒關係。她在屏幕上引用了一段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Milton)的話:“心自有其所在,它本身能把天堂變成地獄,也能把地獄變成天堂。”,“誰的大腦會走神呢?”她問道。每個人都舉了手。

在最後的階段,麗貝卡問女孩們感覺如何,她們在想什麼。那位不喜歡巧克力的女孩說:“我在想我該坐在哪裡吃午飯,我需要買巧克力蛋糕的原料,然後我開始想家庭作業,然後我開始為考試感到壓力。”,“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想了很多,”麗貝卡說。“這麼多事情湧入我們的腦子裡,難怪我們這麼累。”

奧爾特靈厄姆女子文法學校和梅蘭德高中(Melland high school)的孩子們雖然有著不同的背景和優勢,但是所有的孩子顯然有著各自不同的壓力來源。當麗貝卡問她的學生關於考試的問題時,女孩們談論著頭痛、咬指甲、肚子裡的蝴蝶和不眠之夜。

“正念幫助你看到你的思想和身體之間的聯繫,”麗貝卡說,“它會給你提供幫助的工具。”


譯/wayne

原文/https://mosaicscience.com/story/chocolate-meditation-and-mindfulness-

school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