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被詩情畫意地誤讀的莊子


近來有人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表面意思都懂,然各方解讀不一,而且都頗富詩情畫意,簡而言之:

有人的理解是:貧窮的在一起恩愛,不如富裕的孤獨

也有人理解成:相愛不如相忘

還有人認為是:與其在困境中相互扶持,不如各自迴歸自由。

不知你作何解?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解讀到底是何意?是要站在個人的立場之上,從自己所認知的領域,以自己之專業和所長為出發點解讀?還是要設身處地,從莊子本人的角度,盡己所能趨近其思想,還原其本意?

這兩種思路解讀出的結果必然有差異。

其次,這句話出自《莊子▪大宗師》,因此,對其解讀應放在《大宗師》之中,通篇考慮才不會謬之千里。

而在《大宗師》中,莊子認為,"道"是真正的大宗師,它是"一"而無分別的,是沒有人所制定的概念和對立的,是渾然一體的。人所謂的美醜,善惡,是非,曲直,都是偏離"道"的。因此,不該用人為去損害"道"。這也是《齊物論》思想的延續。

同時,莊子又辯證的指出:人為和大道也是沒有分別的。它們沒有優劣之分,沒有好壞之分,也是齊同合一的。所以他說:

"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

回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是莊子在說明"道"的"一"和人的"不一"時舉的例子。所以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與其相互仁愛,不如相忘於大道。仁愛本就是人為定義出來的善,是小知,它看似至理,實則毫末。

"昭曠獨觀,與道盈虛,消息往來,如淵之魚",此之謂也!

某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以上愚見,未免貽笑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