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諸天、明王到底有何區別,菩薩為何又稱佛

佛,是梵語音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者”,是對徹底覺悟佛教真理的人的尊稱。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意。小乘佛教所說的“佛”,往往是專指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

大乘佛教除了專指教主釋迦牟尼佛之外,則更加強調對於佛法的領悟,認為只要掌握了佛法的真諦,無論是誰都能證悟成佛。因此大乘佛教所說的“佛”還泛指一-切覺悟得道者。


佛、菩薩、諸天、明王到底有何區別,菩薩為何又稱佛


菩薩全稱“菩提薩堙”,意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有時又意譯為“開士”、“大士”。所以常有人把菩薩稱為大士的,如“觀音大士”者即是。佛教中,有時又以“菩薩”一詞專指成佛之前的釋迦,即悉達多王子。

菩薩是立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又經過一定程 度的修行才獲得的階位。大乘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很高,僅次於佛,而且菩薩將來都是要成佛的,所以他們是處於佛的候補地位。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眾生。大乘佛教有時又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者都稱之為菩薩,這就大大擴展了菩薩的範圍。


佛、菩薩、諸天、明王到底有何區別,菩薩為何又稱佛

梵音“提婆”,意為“天”。在佛教中,所謂“天”,主要是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所感得的殊勝果報。如六道(佛教所說眾生輪迴的六種趨向,指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十界(前六道“凡界"再加聲聞、緣覺、菩薩、佛四類“聖界”)中的天道、天界。這時的天稱為“天人”或“天眾”,而並非指自然界的天。佛教認為天是有情眾生的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趣處,只有修習十普業道者才能投生天部。然而,“天”雖然處於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越的地位,能獲得種種享受,但仍未脫離輪迴,一旦前業享盡,則重新墮入輪迴之中。另外,佛經中說到“天”時,往往又同時指這些有情眾生的生存環境。佛教把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其中欲界有六天,主要包括四大天王天、忉(音ren)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也有說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淨天、無想天、大自在天等。


佛、菩薩、諸天、明王到底有何區別,菩薩為何又稱佛

明王是按照密宗教義和儀軌創作的佛教圖像。按密宗的理論說,諸佛可顯化為自性輪身、正法輪身和教令輪身三種身。所謂自性輪身,是諸佛住於自性之法身;即諸佛之真身。所謂正法輪身,即諸佛為教化眾生而顯化為菩薩,以正法度人,這時所顯化的菩薩即為此佛的正法輪身。

佛、菩薩、諸天、明王到底有何區別,菩薩為何又稱佛

大足北山石刻 孔雀明王


所謂教令輪身,即菩薩受佛之數令而化現忿怒威猛之形相,以摧伏淫剛眾生之邪魔,此時的忿怒威猛之身形即為數令輪身。例如密宗以大日如來為真實不變之法體,故大日如來為自性輪身。當他以正法化人時,則垂跡顯化為般若菩薩身,此般若菩薩即為正法輪身。而忿怒威猛的不動明王則為他的數令輪身。關於諸佛三種身的具體配置內容,各經典中又有多種不同說法。明王的“明”字是光明的意思,密宗稱以佛和智慧光明摧破眾生的煩惱業障,所以稱為明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