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經歷婚姻的我們,該不該恐婚


未曾經歷婚姻的我們,該不該恐婚

圖片來自百度

在《奇葩說》某一期,李誕談到自己對婚姻的理解。
他說:婚姻是一個殼,不是我們去保護婚姻,而是婚姻要來保護我們。
兩個成年人,要把所有最壞的事情都說好,將婚姻這個殼做得足夠堅固。
堅固到什麼程度?
要堅固到即使婚姻不在了,它還能保護我們。


最近看到的家暴事件有點多,我問我幾個年輕的女性朋友,如果遇到問題的是你們,你們會怎麼做?

有人說:我會打回去;有人說:我還和他過什麼?趕緊跑啊;

但是有一位朋友的回答讓我感到震驚。

她說:其實婚姻裡遇到這種情況都是逼得自己不得不接受和忍耐,你知道一個人要接受婚姻前要做對自己做多少的決心嗎?有時候他們會分不清這種愛情,會不會帶入到下個婚姻體系中,甚至有的人會認為之所以會被家暴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但是保護我們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未曾經歷婚姻的我們,該不該恐婚

當下選擇步入婚姻殿堂的人無非只有兩種情況,年齡到了和未婚先孕。

大數據分析,經濟發達的一些大城市,一些獨立的女性越來越多的事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她們有獨立的經濟體系,也有獨立的審美和品味,所以在面對婚姻的過程中,才會顯得更加的特立獨行。

當他們在選擇婚姻和接受婚姻的時候,或者說是真愛,或者也可以說是真的遇到那麼一個特別的人,而不會去將就愛情。

在大多數的小城市中,一部分人會選擇到了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按部就班步入婚姻。

這裡的更多的則是,在小城市中的人際關係簡單且沒有那麼複雜,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在慢慢的步入婚姻,假如你一直一個人會顯得十分的格格不入。

這樣的婚姻可能會長久,也可能不會長久。取決於婚姻後的磨合,需要兩個人都為對方付出一些,反之婚姻裡除了柴米油鹽就沒有其餘的了。

還有我認識的大部分的年輕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未婚先孕,自然而然的就不如婚姻。

這一部分的人可能有一部分是相遇好久的伴侶,也有一部分是初嘗禁果的年輕人,或多或少的感情裡面都有一些遺憾,有的是在惋惜那個生命,有的則是從未正視過那個生命。


未曾經歷婚姻的我們,該不該恐婚

婚姻中保護我們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質

而是我們的彼此坦誠

彼此承擔

彼此都願意為對方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