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談教育:華羅庚如果活在今天,可能考不上大學!

任正非前一段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談到

中國的“創新能力處在什麼水平時”表示,中國現在教育上還是沿著工業革命時期的道路在走,這對孩子的創新精神鼓勵和表揚不夠。

現在衡量一個孩子好不好,主要是看考試成績,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如果活到現在,他可能考不上大學的。

中國未來的教育應該像美國一樣,更加多元化,更多學術自由和思想自由,讓他們在不同的而方向上獲得突破。

華羅庚當年是嚴重的偏科,只有數學最好,其他科基本都不行,初中畢業上了一所職業學校,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熱愛,直到一篇數學論文的發表,才引起了清華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的注意,最後破格到清華大學跟班學習,兩年後晉升為清華大學助教。

華羅庚如果活到現在肯定是上不了清華的,清華考試必須總分680分以上,數學滿分也沒用。

任正非談教育:華羅庚如果活在今天,可能考不上大學!

實際每個行業的頂尖人才,大多都是偏科的。

文學家錢鍾書,高考數學15分,但國文英語成績突出,被清華大學錄取;

​歷史學家吳晗,報考北京大學時,國文、英文各得了一百分的滿分,數學卻考了零分。第二年報考清華,同樣,結果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詩人臧克家,當年高考數學也是零分,但文學極好,被青島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

​聞一多當年報考清華因作文過於優異被破格錄取,數學也很糟糕。

韓寒作文很好,但上學時數學也很糟糕,後來乾脆退學專業寫作。

按現在的標準,這些都是考不上大學的,可見我們的大學埋沒了多少人才呀!

任正非談教育:華羅庚如果活在今天,可能考不上大學!

我們現在有太多的標準在選拔人才,缺一不可。

估計每個行業都是如此,比如教育上。

評職稱有標準,一個老師可能就因為普通話不夠好評不上,但他優秀嗎?可能是非常優秀的教師;

比如評選院士,必須有海歸經歷,但沒有海歸經歷真正優秀的估計也不少,但照樣評不上;

比如大學評職稱,必須外語多少級,但一箇中文教授,外語不會又如何?

我們的各行各業設置了太多的標準,就像工廠企業一樣沒奢望一批批標準化的人才批量生產,這本身就是極不科學的。

任正非談教育:華羅庚如果活在今天,可能考不上大學!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我們非要打造成一樣的。

​每個孩子可以說天生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但我們的教育,偏偏像流水線一樣,把每個孩子都打造成一模一樣的。實際每個人精力有限,他不可能樣樣精通,面面俱到。但目前的孩子必須這樣,就算有點什麼特殊的愛好也不敢去實施,結果各方面都平淡無奇,也很難出什麼大家!

任正非談教育:華羅庚如果活在今天,可能考不上大學!

教育是門大學問,教育制度的改革更關係著千家萬戶。目前的高考可以說是最公平的,但不可避免我們確實可能抹殺了很多偏才怪才。

實際大學教育可以更靈活一點,像民國時期那樣不拘一格吸引各種人才。只有如此,我相信我們的大學教育才會充滿活力,也才會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頂尖的大師級的人物。

希望吧,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