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環融匯”為海爾產業金融綠色金融打造的平臺,致力於以金融支持增值賦能為基礎,通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構建良性的產業生態圈。

2019年,環融匯將推出環衛行業白皮書及系列研究,內容涵蓋政策解讀、產業形勢分析、重點企業聚焦和國際經驗探討等。我們還將組織系列線下活動,推動交流助力行業發展。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本文是國外環衛行業研究系列的第五篇,關於國外環衛市場的研究內容發佈暫告一段落,我們開始梳理國內環衛產業鏈,本次文章從上游設備環節進行研究,重點關注環衛裝備領域市場情況及新趨勢,下期“環融匯”專欄將對環衛設備主要製造企業及其商業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一、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現狀

發展歷程

由於環衛設備市場增長與環衛運營業務增長呈正相關,後者又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環衛產業發展較早、技術相對成熟,大部分實現了路面清掃機械化、垃圾收集密閉化和垃圾處理自動化。

在國內,建國初期到70年代,環衛市場處於低水平的初級階段,環衛設備在清掃作業中應用極少,且技術含量低、保有量少。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家逐步增加對環衛事業的投入,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帶動了環衛設備保有量的增長。掃路車、清洗車、灑水車、垃圾車等設備開始應用到環衛作業中,由人工作業或低機械化率向半機械化轉變。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變化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2002年-2017年我國城市道路清掃機械化率變化(%)(來源:2018-2019環衛行業白

2013年環衛市場化以來,隨著市場化作業量快速擴張,國內環衛設備保有量實現了大幅增長,環衛作業機械化要求也不斷提高,同時也推動了環衛設備的更新迭代。具體表現為,環衛專用車種類越來越細分,出現了單一功能的裝備,如干式掃路車、專用垃圾車等,大型城市主幹道普遍採用機械化清掃,生活垃圾處置也配備了專用的裝備。

市場環節概述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環衛設備產業鏈結構圖(來源:2018-2019環衛行業白皮書)

環衛設備上游主要包括汽車底盤、鋼鐵、通用設備等的製造銷售,代表企業包括東風、慶鈴、江淮、福田等。

中游環衛裝備製造企業主要包括環衛清潔設備、垃圾收轉設備以及垃圾處理設備生產商,代表企業包括龍馬環衛、中聯環境等。

環衛設備的下游是垃圾分類清運、道路清掃保潔、市容景觀維護、固廢處理等業務的運營企業,代表企業包括玉禾田、僑銀環保、新安潔、康潔環衛等。

環衛設備的銷量增長得益於國內環衛機械化作業的普及。2017年我國城市道路清掃面積達到842,048萬平方米,其中機械化清掃面積547,433萬平方米,機械化率達到65%。縣城道路清掃面積247,581萬平方米,其中機械化清掃面積141,803萬平方米,機械化率達到57%。

截止2017年底,我國城鄉環衛專用車輛保有總量為39.72萬輛,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為5.56%,其中城市環衛車輛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7%,縣城環衛車輛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33%。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2006年-2017年我國城鄉環衛專用車輛設備保有量

近年來,政策層面對節能環保、生態保護、城鄉環境等環節加強力度。特別是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發佈,明確要求在公共服務領域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拉開了環衛市場化的序幕,此後國家級和地方級的環衛政策接連出臺,環衛運營市場化項目不斷湧現,在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驅動下,環衛設備需求市場還將持續增長。

企業競爭格局概覽

根據《中國專用汽車行業月度數據服務報告》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環衛車輛生產企業共301家,市場參與者較多,但普遍規模較小,年產量超過7,000輛的只有3家(不含垃圾中轉站裝備)。2018年我國環衛車總產量為106,986輛。其中環衛清潔類車輛產量53,064輛,垃圾收轉類車輛產量53,922輛。

從環衛車銷售區域分佈來看,環衛車產品主要市場在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廣東等地區。主要製造商分佈於湖南、湖北、福建、江蘇、山東、北京、上海等地。市場競爭格局也經歷了

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地、從發達城市到不發達城市的發展歷程,表現出少量龍頭企業+大量散、小、弱企業的特點。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汽車終端零售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環衛專用車零售數量超過96,000輛。銷售量排名前十名的企業市場集中度為58.13%,較2017年有所下降,但前十名企業銷售總量比2017年增長了199%。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2018年環衛車輛銷售量前30名企業排名情況(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汽車終端零售

環融匯產業研究院系列報告之《環衛車市場統計數據-2018》將於近期發佈,詳情可聯繫小編諮詢。

分產品類型的競爭情況

環衛設備中清潔、收運等功能多以車輛為載體實現。目前,環衛車輛的種類逐漸增多,隨著環境治理需求多樣化,車輛功能趨向專業化、單一化。市場上的環衛車型主要為綠化噴灑車、灑水車、清掃車、清洗車、掃路車、吸汙車、吸塵車、吸糞車等。

環衛車輛主要以中型、重型車輛為主,重型車輛比重在逐漸增加。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近年來環衛車輛產品結構變化情況(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汽車終端零售數據)

根據產品類型、銷量、市場佔有率等情況,可以把環衛車輛生產企業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主要為市場佔有率高,產品類型覆蓋面廣的少量龍頭企業,如中聯環境、龍馬環衛等,環衛車輛年銷售量達到6,000臺-17,000臺。

第二梯隊主要為中型環衛設備製造企業,約為19家,單個企業環衛車輛年銷售量在1,000-4,000臺之間,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但領先於第三梯隊。

第三梯隊主要為大量分散和製造實力較弱的小型環衛設備製造企業,國內此類企業超過260家,單個企業環衛車輛年銷售量在1,000臺以下。

第四梯隊主要為創新型企業,以設備軟件、前沿技術、創新型專用產品為切入點,如製造無人駕駛環衛車、智能分揀機器人等產品。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深,存在技術水平落後、質量不穩定、售後服務滯後等短板的生產企業正面臨市場淘汰。

二、環衛設備技術新趨勢

在科技進步和市場競爭加快的背景下,環衛設備企業也在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創新型的新能源環衛車輛、無人駕駛環衛清掃車、智能分揀機器人、智慧環衛雲平臺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產品陸續出現,使得“新能源化、智能化、雲平臺化”成為環衛技術變革的趨勢所向。

趨勢1:新能源化

2013年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0%。上海市也要求2018-2022 年間新增和更新環衛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比例不低於80%,並且到2022年行業新增車輛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全國各地也陸續推廣新能源專用車的應用,促進了企業研發新能源環衛車輛的積極性,目前工信部公示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中的電動環衛車已經超過200款。

傳統燃油環衛車缺點:

  • 傳統環衛車為中重型柴油車,對城市環境汙染影響較大。

新能源環衛車優點:

  • 降低環境汙染、噪聲小。
  • 運行成本較低。

採用技術:

  • 採用純電動技術路線,能量來源為鋰電池組或氫燃料。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趨勢2:智能化

產品一:無人駕駛清掃車

無人駕駛環衛車的應用場景分為室內場景和室外場景。室內場景包含商場、各類場館與展館、高鐵和機場。室外場景主要是廣場、公園、街道、住宅小區。

減少了傳統駕駛艙的安裝後,車輛的有效作業容積變大,且無人駕駛環衛車平均1個小時能清掃約2.5萬平方米的道路面積,大約相當於10-20個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假如每位環衛工人每年平均人工成本為2萬元,那麼一臺無人駕駛掃路機每年可為企業大約節省約30萬元人力成本。

傳統方式的缺點:

  • 環衛工人在馬路上進行清掃作業時,要時刻注意躲避車輛,很不安全。
  • 環衛工人作業效率較低,企業人力成本比較高。

無人駕駛清掃車優點:

  • 安全性較高。可智能路徑規劃,清掃途中遇到行人和障礙物,會主動避讓,避讓不及會及時停下。
  • 工作效率高,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清掃更大面積的路面,節約企業人力成本。
  • 體積較小,便於進入傳統環衛車無法進入的區域。由於沒有傳統的駕駛艙,“小身材大容量”的無人駕駛環衛車輛能夠進入傳統環衛機械無法通行的背街小巷。
  • 綠色環保,使用新能源燃料,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採用技術:

  • 產品結合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圖像識別、精準定位等技術。
  • 首先進行圖像識別,通過在車頂和車身安裝傳感器,藉助於紅外線、雷達等對於周邊環境進行識別;其次是大腦分析,通過深度學習算法控制技術,能根據實時感知的環境信息,結合高精度地圖,制定最優的路徑規劃,完成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轉運任務。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產品二:智能分揀機器人

智能分揀機器人的出現能夠有效代替人工,從複雜生活垃圾中高效分揀出有用資源,實現垃圾的有效分類,從而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

芬蘭ZenRobotics公司研發的智能分揀機器人,能夠對金屬、木材、石膏、石塊、混凝土、硬塑料、紙板等20餘種可回收垃圾識別並分揀,1套回收機器一天即可處理1000噸垃圾,24小時不停工作,相當於28個人的工作量,人力成本節省明顯,大大提高垃圾回收廠的利潤率。

傳統方式的缺點:

  • 處理方式落後、技術水平低下,分揀成本高。
  • 長期在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從事垃圾分揀,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智能分揀機器人優點:

  • 高效而精準。
  • 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根據工作場地適應性更改結構。

採用技術:

  • 智能分揀機器人主要由機器視覺識別系統、人機交互系統、機械臂分揀等技術構成。
  • 機器人通過傳感器對傳送帶上的垃圾進行掃描檢測,能同步識別出不同材質的垃圾,把垃圾裡的混凝土、金屬、木材、塑料等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垃圾挑選出來。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芬蘭ZenRobotics研發的智能分揀機器人(來源:ZenRobotics官網)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日本Shitara Kousan工廠使用智能分揀垃圾機器人(來源:ZenRobotics官網)

趨勢3:雲平臺化

雲平臺化是目前環衛行業出現的技術新趨勢,對於提高環衛企業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環衛設備龍頭企業中聯環境,針對環衛行業的運營問題及自身的管理需求,投資5000萬自建千萬級環衛產業大數據中心,自主研發智慧環衛雲平臺,

實現了對環衛運營服務的“人、車、物、事”全時段、全方位、前後臺無縫對接、精準高效的服務系統和管理模式。

傳統管理方式的缺點:

  • 管理對象多、任務繁重而造成的粗放式管理。
  • 滯後性,無法提前預警。

雲平臺化管理的優點:

  • 預警式工作,提高環衛管理效率和應急響應水平。
  • 從管理角度提升環衛作業質量,降低環衛運營成本。

採用技術:

  • 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
  • 通過在環衛裝備上加裝智能硬件,集成物聯網應用技術,各環節數據收集累計,各系統相互協同並預留對外開放端口,形成開放式平臺化結構,以此實現人員監督考核、作業規劃編排與全流程管控、車輛管理、作業資源指揮調度、作業質量監察、物資管理、全民環衛參與、分析決策等功能。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圖:中聯環境“智慧環衛雲平臺”(來源:中聯環境官網)

本文內容節選自環融匯產業研究院《2018-2019年環衛行業白皮書》,除公開發表的文章外,詳細內容可聯繫小編索取,聯繫方式見以下郵箱。【轉載請註明來源:海爾產業金融綠色金融,否則將追究相應責任】。

環融匯 | 國內環衛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您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歡迎點擊文末留言與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