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的反思

從認真開始寫作到現在也才是過了不久的時間。我看著公眾號、頭條上面那些大佬的作品,覺得自己真的是遜色了好多。那是不止一點的,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趕的上的。

只是盲目的羨慕,我少了自己的思考與認知。

在這個忙碌而又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更是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提出疑問,學會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不能每天只是一味的學或者做。

初學者的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要學習,更是要學會思考。在思考和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從全方位來提高自己。

做什麼事都要有自己的清楚思考,思考這件事我到底該不該做,我會不會做,我能做到怎樣的成果,這個結果會對我產生哪一方面的影響。

就拿學習來說,它本身是一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每一課和每一課都有其之間的關聯性。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學完每一課的知識,更是要思考怎樣可以把它們從思維網絡裡聯繫起來,串聯成一棵知識樹。

對於初學寫作的這段時間,我也試著開始將學習和思考聯繫起來。我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還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

01 行文邏輯不是很緊密

寫一篇文章始終覺得自己應該要寫的點很多,不想錯過每一個內容。就把各個內容都寫一點,結果亂了方向,錯了文章。

最終導致文章沒有它本身的結構體系,反而更像是一盤散沙。沒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體系,看到的真真切切的是形散神也散。最終寫不出該有的內涵與主旨。

還有是不能將各個內容或者段落間,緊密的聯繫起來。就會讓人看了有一頭霧水的感覺。


02注重詞句的完美忽略了情感的體現

本是一個喜歡有文蘊和內涵的詞句的人可能在寫文章時,老是會想著用一些比較華麗的辭藻或語句。靠著這些文藝範的詞句來堆砌自己的文章,始終會缺少文章它本身該有的情感體現和內涵蘊意。

一篇好的文章,像學長說的那樣它本身應該具有的是語言的質樸、情感的真摯、行文邏輯結構的嚴謹。而一味只注重詞句的完美,到頭來你會發現失去了最初寫這篇文章的那顆心——初心,離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顆心。

初學者的反思



03不善於分享或者是害怕分享

現實生活中不太愛發朋友圈的我差不多是很久很久才發一次。

習慣於將生活用文字記錄,卻少了與他人的分享。

在接觸到蛻變營的小夥伴時發現大家都特別活躍,樂於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呀、每日筆記等。感覺挺好可以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班班也在開始的時候告訴我,要樂於分享呀。可以把自己看的書,或者感到好的句子、書評其他什麼的,都可以分享到群裡,和大家一起共享。

學會分享,讓自己看上去更智慧風趣,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可靠的人;希望通過分享反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有共同興趣的人建立關係圈,認識更多有趣的靈魂,拓寬自己的視野。

初學者的反思


04只是一股腦的寫完,不太會修改

選題、標題、素材、初稿、修改這五個不可或缺的步驟是我們寫作時要注意到的。這五個步驟都存在,那存在即為合理。

然而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修改的那份耐心。一股腦的寫完,就開始沉浸在完成一份任務的成就感裡,不會去思考自己的哪一方面還需要改進還需要完善。

這樣就會導致文章可能會出現一些錯別字啊或者是語句不連貫的地方。這些都是我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的因素吧。


05不善於學習其他優秀文章的行文思路或者內容選材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不去深入學習其他文章的行文思路,行文結構或者用詞用局,內容選材。你會發現,自己寫的終是自己那個老套的方式,沒有什麼很大的進步。

我們既要埋頭趕路,也要抬頭看路。

初學者的反思


一味的只顧自己的埋頭趕路,可能會忽略了前方路上的一些荊棘,要是在趕路的同時也抬頭看前方的路況,會看到更廣闊的一條路的。

對於寫作,我們更是要深入學習別人的優秀的作品。從文章選題、標題、內容、用詞用句或是行文結構都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

這也是我對自己的一些反思吧。

對於寫作這件事,我想我的雙眼永不疲倦,我的溫柔永不停歇。

我野蠻生長,沒能成為自己的月亮,能遇到你們是銀河贈送我的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