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没有明显症状也要及时治疗

痛风没有明显症状也要及时治疗

义诊现场,彭翔耐心向市民详细讲解病情。资料图片

■关注世界痛风日

说起痛风,很多人脑海里想到第一印象是“老人病”,但其实并非如此。在过去的10年内,痛风患病率已从0.22%跃升至12.1%,发病率暴涨了60倍。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这种原本观念中随着衰老到来的疾病已然提前发作,小学生、初中生患者也从“罕见”变成了“见怪不怪”。

然而,年轻人对于痛风的认识,多数只停留在一个“痛风套餐”:啤酒+海鲜=痛风+关节痛。但痛风的致病因素和表现症状并不单一。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痛风向年轻人袭击变得越来越“轻而易举”。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痛风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彭翔为大家来解答。

“第四高”不容小觑 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

什么是痛风?在人体内,食物和自身代谢产生的嘌呤,会进一步代谢成为尿酸。正常状态下,尿酸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当尿酸产生过多或者排泄障碍的时候,会引起高尿酸血症,这居高不下的尿酸,就是痛风的根源。痛风发作时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堪称“痛中之王”,尤其是急性发作时,如“风”迅疾,故得名“痛风”。

提起“三高”,很多人都不陌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痛风这种以往被称为“富贵病”的健康问题正在困扰着人们,成为“三高”以外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通常是指血尿酸浓度在成年男性与绝经女性中超过420μmol/L,绝经前女性超过360μmol/L。

年仅23岁的阿杨(化名)是彭翔的“老病号”,年纪轻轻却有着十年的痛风病史。他曾在当地医院查尿酸高达700μmol/L,但却一直没有进行规范的降尿酸治疗。阿杨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两次的肾结石,且都是尿酸性结石,此前已做了两次肾脏微创取石手术,肾功能减退。最近一个月,阿杨的双足、双膝更是出现了老年患者常见的痛风石。

彭翔表示,像阿杨这样年轻的痛风患者,其实并不少。彭翔的痛风患者中,有不少是从小学、初中开始就在家长陪同下来看病的,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只有6岁。年轻的“老”痛风越来越多,主要有三个原因:

与年轻人的饮食结构改变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现代年轻人喜欢吃高糖、高热量、高脂的食物,如奶茶、薯片、鱼肉等,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在外用餐,难免会摄入超标。而对学生而言,这类小患者往往喜欢吃零食、喝饮料果汁,甚至用喝饮料来代替饮水。

与工作和作息习惯有联系。部分人群喜欢熬夜、打游戏、聚会等,过度劳累、疲劳和作息紊乱容易导致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代谢废物堆积,干扰了尿酸的排泄而诱发痛风发作。另外,缺乏锻炼也与之密切相关。

基因遗传。中老年男性容易患高尿酸、痛风,这一代人把基因传给子女,因为上述原因,新的一代在遗传背景下发病年龄显著提前。

血尿酸高但“不痛” 同样需要治疗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理基础。血液中高浓度的尿酸会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炎症,从而破坏关节。随着时间的积累,它还会不断堆积,形成结晶,导致关节反复疼痛甚至畸形。但是,仅有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作痛风,9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那么,血尿酸高是不是不发作,就不用管了?

当然不!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就算“不痛”,但对身体的损害是没有停止的,血尿酸高可以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除了病理性的高血压,高尿酸主要导致:

当血尿酸沉积于关节,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从而导致关节变形;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会损害肾脏。尿酸能通过肾脏的代谢,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但肾脏处理废物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尿酸水平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陷入过载状态,从而出现问题。如果尿酸沉积于肾脏,则会引发痛风性肾病和尿酸结石,若不积极介入治疗则可能会恶化成尿毒症。

此外,血尿酸长期居高不下,容易刺激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加重冠心病、高血压。血尿酸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每增加59.5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5%。同时,血尿酸水平也与脑卒中(中风)的风险息息相关。血尿酸高会损伤胰腺B细胞,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十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原发病就是高尿酸血症。因此,彭翔提醒,降低尿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预防痛风,更是减少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需要。

痛风不能只是“忍忍就算了”

彭翔谈到,很多人会认为,痛风忍忍就过去了,吃点止痛药,控制住痛风性关节炎,就可以了。而尿酸高的危害就是高尿酸血症、痛风,如果尿酸只是高一点,没有发展到痛风,通常也不用很在意。这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两大误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仅仅在关节,更会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肾结石等,严重的会引起肾功能破坏,甚至肾衰竭和尿毒症。

“高尿酸对全身系统都会有影响。”她提醒,一旦确诊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每一名患者都必须检测血压、血糖,接受肾功能、肾脏彩超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肾功能受损或肾结石、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明确诊断为痛风的患者,经专科医生全面评估后,大多数患者均需要接受持续性降尿酸治疗。科学的降尿酸治疗可预防肾脏损伤、阻断肾脏损伤的进展。

降尿酸治疗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临床上正常的尿酸值,男性为149~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1/L。但无论对痛风患者还是尿酸高的肾病患者来说把尿酸控制在正常值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避免大量尿酸沉积在关节和肾脏,保护肾功能,应该把尿酸长期控制在300μmol/L以下,此时的治疗结果是比较理想的。而420μmol/L为正常的血尿酸上限值,这也是每年4月20日为“全民关注痛风日”的时间由来。

彭翔提醒,痛风患者如果伴有肾功能不全,不恰当的降尿酸治疗药物可能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肾脏负担。此时,必须根据肾功能分级,结合其它全身情况,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和剂量,并在治疗期间严密检测肾脏功能,保持血尿酸浓度持续达标。

长期吃药是否会损伤肝肾?彭翔表示,许多患者存在这样的顾虑,其实大可不必。长期血尿酸升高对肾脏有明确的严重损伤性作用,将血尿酸降至理想范围恰恰是发挥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当然,可能会有极少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耐受,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定期到门诊随访复查,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药物副反应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健康小贴士

改变生活习惯

有效预防痛风

痛风发作时往往让人痛苦不已,后悔没有提前预防。怎么样才能远离痛风呢?彭翔建议,可以从以下3点做起,改变生活习惯,有效预防痛风。

管住嘴,越是有家族史的年轻人越要注意。痛风患者应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肉汤、鱼汤等)或富含果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增加嘌呤含量低蛋白质的摄入,用鸡蛋、牛奶、豆制品、橄榄油等替代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红肉;禁止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尤其是啤酒和白酒,酒精的摄入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控制热量的摄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减少痛风发作的作用,因此饮食控制方案时还应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多喝水,少吃盐。痛风患者最好选择主动、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每天饮水量2500ml左右;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或伴肾结石者最好达到3000ml;目标24h尿量<2000ml;最佳饮水时间:起床后、锻炼前、入浴前、就寝前;正常人摄入盐5g/天,减少调味料、酱油及零食的摄入,如果是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减少至3g/天。

迈开腿,动起来。改变久坐少动、以车代步等不良生活方式,积极进行健康运动,有氧和无氧相结合,循序渐进。健康运动的“三五七”:一次运动时间≥30分钟,每周运动≥5次,运动后心率=170-年龄为宜。避免过量、剧烈运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体重保持在标准体重的上下10%以内。

彭可明 刘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