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沒有明顯症狀也要及時治療

痛風沒有明顯症狀也要及時治療

義診現場,彭翔耐心向市民詳細講解病情。資料圖片

■關注世界痛風日

說起痛風,很多人腦海裡想到第一印象是“老人病”,但其實並非如此。在過去的10年內,痛風患病率已從0.22%躍升至12.1%,發病率暴漲了60倍。特別是在年輕人群體中,這種原本觀念中隨著衰老到來的疾病已然提前發作,小學生、初中生患者也從“罕見”變成了“見怪不怪”。

然而,年輕人對於痛風的認識,多數只停留在一個“痛風套餐”:啤酒+海鮮=痛風+關節痛。但痛風的致病因素和表現症狀並不單一。由於缺乏足夠的認識,痛風向年輕人襲擊變得越來越“輕而易舉”。4月20日是世界痛風日,痛風該如何預防和治療?清遠市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彭翔為大家來解答。

“第四高”不容小覷 患者低齡化趨勢明顯

什麼是痛風?在人體內,食物和自身代謝產生的嘌呤,會進一步代謝成為尿酸。正常狀態下,尿酸對人體沒有負面影響,甚至還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當尿酸產生過多或者排洩障礙的時候,會引起高尿酸血癥,這居高不下的尿酸,就是痛風的根源。痛風發作時疼痛劇烈無法忍受、堪稱“痛中之王”,尤其是急性發作時,如“風”迅疾,故得名“痛風”。

提起“三高”,很多人都不陌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尿酸、痛風這種以往被稱為“富貴病”的健康問題正在困擾著人們,成為“三高”以外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癥通常是指血尿酸濃度在成年男性與絕經女性中超過420μmol/L,絕經前女性超過360μmol/L。

年僅23歲的阿楊(化名)是彭翔的“老病號”,年紀輕輕卻有著十年的痛風病史。他曾在當地醫院查尿酸高達700μmol/L,但卻一直沒有進行規範的降尿酸治療。阿楊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兩次的腎結石,且都是尿酸性結石,此前已做了兩次腎臟微創取石手術,腎功能減退。最近一個月,阿楊的雙足、雙膝更是出現了老年患者常見的痛風石。

彭翔表示,像阿楊這樣年輕的痛風患者,其實並不少。彭翔的痛風患者中,有不少是從小學、初中開始就在家長陪同下來看病的,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只有6歲。年輕的“老”痛風越來越多,主要有三個原因:

與年輕人的飲食結構改變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現代年輕人喜歡吃高糖、高熱量、高脂的食物,如奶茶、薯片、魚肉等,尤其是年輕人喜歡在外用餐,難免會攝入超標。而對學生而言,這類小患者往往喜歡吃零食、喝飲料果汁,甚至用喝飲料來代替飲水。

與工作和作息習慣有聯繫。部分人群喜歡熬夜、打遊戲、聚會等,過度勞累、疲勞和作息紊亂容易導致機體能量大量消耗,代謝廢物堆積,干擾了尿酸的排洩而誘發痛風發作。另外,缺乏鍛鍊也與之密切相關。

基因遺傳。中老年男性容易患高尿酸、痛風,這一代人把基因傳給子女,因為上述原因,新的一代在遺傳背景下發病年齡顯著提前。

血尿酸高但“不痛” 同樣需要治療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生理基礎。血液中高濃度的尿酸會沉積在關節中引起炎症,從而破壞關節。隨著時間的積累,它還會不斷堆積,形成結晶,導致關節反覆疼痛甚至畸形。但是,僅有1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發作痛風,90%的患者表現為無症狀。那麼,血尿酸高是不是不發作,就不用管了?

當然不!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就算“不痛”,但對身體的損害是沒有停止的,血尿酸高可以引發一系列嚴重併發症,除了病理性的高血壓,高尿酸主要導致:

當血尿酸沉積於關節,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從而導致關節變形;血液中尿酸水平過高,會損害腎臟。尿酸能通過腎臟的代謝,隨著排洩物排出體外。但腎臟處理廢物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尿酸水平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陷入過載狀態,從而出現問題。如果尿酸沉積於腎臟,則會引發痛風性腎病和尿酸結石,若不積極介入治療則可能會惡化成尿毒症。

此外,血尿酸長期居高不下,容易刺激血管壁,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加重冠心病、高血壓。血尿酸是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水平每增加59.5μmol/L,高血壓發病相對危險增加25%。同時,血尿酸水平也與腦卒中(中風)的風險息息相關。血尿酸高會損傷胰腺B細胞,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十需接受血液淨化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原發病就是高尿酸血癥。因此,彭翔提醒,降低尿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預防痛風,更是減少多系統多器官損傷的需要。

痛風不能只是“忍忍就算了”

彭翔談到,很多人會認為,痛風忍忍就過去了,吃點止痛藥,控制住痛風性關節炎,就可以了。而尿酸高的危害就是高尿酸血癥、痛風,如果尿酸只是高一點,沒有發展到痛風,通常也不用很在意。這其實是人們認識上的兩大誤區。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危害不僅僅在關節,更會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腎結石等,嚴重的會引起腎功能破壞,甚至腎衰竭和尿毒症。

“高尿酸對全身系統都會有影響。”她提醒,一旦確診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每一名患者都必須檢測血壓、血糖,接受腎功能、腎臟彩超檢查,以明確是否有腎功能受損或腎結石、是否合併高血壓、糖尿病。

明確診斷為痛風的患者,經專科醫生全面評估後,大多數患者均需要接受持續性降尿酸治療。科學的降尿酸治療可預防腎臟損傷、阻斷腎臟損傷的進展。

降尿酸治療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臨床上正常的尿酸值,男性為149~416μmol/L,女性為89~357μmo1/L。但無論對痛風患者還是尿酸高的腎病患者來說把尿酸控制在正常值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避免大量尿酸沉積在關節和腎臟,保護腎功能,應該把尿酸長期控制在300μmol/L以下,此時的治療結果是比較理想的。而420μmol/L為正常的血尿酸上限值,這也是每年4月20日為“全民關注痛風日”的時間由來。

彭翔提醒,痛風患者如果伴有腎功能不全,不恰當的降尿酸治療藥物可能反而會進一步增加腎臟負擔。此時,必須根據腎功能分級,結合其它全身情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物和劑量,並在治療期間嚴密檢測腎臟功能,保持血尿酸濃度持續達標。

長期吃藥是否會損傷肝腎?彭翔表示,許多患者存在這樣的顧慮,其實大可不必。長期血尿酸升高對腎臟有明確的嚴重損傷性作用,將血尿酸降至理想範圍恰恰是發揮了對腎臟的保護作用。當然,可能會有極少部分患者對藥物不耐受,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但是隻要定期到門診隨訪複查,及時發現並給予相應的處理,藥物副反應完全可以恢復正常。

■健康小貼士

改變生活習慣

有效預防痛風

痛風發作時往往讓人痛苦不已,後悔沒有提前預防。怎麼樣才能遠離痛風呢?彭翔建議,可以從以下3點做起,改變生活習慣,有效預防痛風。

管住嘴,越是有家族史的年輕人越要注意。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入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肉湯、魚湯等)或富含果糖、甜味的軟飲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增加嘌呤含量低蛋白質的攝入,用雞蛋、牛奶、豆製品、橄欖油等替代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的紅肉;禁止喝含有酒精的飲料,尤其是啤酒和白酒,酒精的攝入會影響尿酸的排洩;控制熱量的攝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減少痛風發作的作用,因此飲食控制方案時還應減少總熱量的攝入。

多喝水,少吃鹽。痛風患者最好選擇主動、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每天飲水量2500ml左右;處於痛風急性發作期、或伴腎結石者最好達到3000ml;目標24h尿量<2000ml;最佳飲水時間:起床後、鍛鍊前、入浴前、就寢前;正常人攝入鹽5g/天,減少調味料、醬油及零食的攝入,如果是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減少至3g/天。

邁開腿,動起來。改變久坐少動、以車代步等不良生活方式,積極進行健康運動,有氧和無氧相結合,循序漸進。健康運動的“三五七”:一次運動時間≥30分鐘,每週運動≥5次,運動後心率=170-年齡為宜。避免過量、劇烈運動,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體重保持在標準體重的上下10%以內。

彭可明 劉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