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中学,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6月,一个高考的月份,这个月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高考。提到高考不提那所人人皆知的学校——毛坦厂中学。每年6月初和6月底,毛坦厂中学就要火一把。

毛坦厂中学,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毛坦厂高考送考

那么,这到底是所什么学校呢。作为一个在那学习过一年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所学校的印象。

2013年,我参加了高考,6月底成绩出来了,刚达到三本线,此时我所处的境地很尴尬,退一步可以选一个好点专科,但是我又不甘心。事后在家人的建议下,我决定再来一年。成绩出来的第二天,我和父亲花了三个小时来到了这所学校,记得那天下着雨,但来报名的人一点都不少。

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补习中心大楼,这座大楼汇集了所有的复读学生。复读招生地点也在此。

毛坦厂中学,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补习中心

进入教学楼,看到了复读收费标准,最低4000元,最高达到48000元。学费和当年高考分数相关联。把准考证交上去以后,交了学费后,这个报名过程就算完成了。之后租了个距离学校大概有10分钟路程的房子,之后就回家了。

7月下旬,当别人还在享受暑假的时候,我和其他人已经来到了学校,进行暑期学习。晚上来到班级,已经有很多人来到了,到了自习时间,粗略统计一下班上有150+人。

毛坦厂中学,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晚自习

班主任按照成绩排名给我们编了学号,最高成绩的那位同学达到了一本分数线。我的学号在50名左右,应该算中等成绩了。班主任给我们说了下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每天早上七点早读以后,有个几十分钟休息时间,以后就开始了上午的课程,中午吃完饭班主任允许我回去休息,下午课程结束后,吃完晚饭就开始了晚上的学习。晚上可能是自习,也有可能是老师上课。晚上十点多,一天的在校过程就这么结束了。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除了每周日下午,短期的寒暑假和国庆三天假之外,我每天生活都是那个样子。

这种生活确实累,但也有幸福,一直为自己的高考目标努力着。努力也有成果,每次月考排在班上十几名,比刚进去进步了一些。班级每次都会根据成绩发布榜单,每当这时候看到我的名字在“一本榜”上面,我感觉受累也是值得的。

在我读书那年,央视拍了两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高考。这两部纪录片都谈到了毛坦厂中学,《高考》那部纪录片,毛坦厂中学占了两集篇幅。这部纪录片中有三个主角:复读班班主任程老师,校保安队队长的儿子和程老师班级的一个女学生。清晰的记得摄影组来到了我所在的班级进行拍摄,不过后期应该被剪掉了。最终高考结果,那个男孩考上了一本,那个女孩很可惜考了三本。这部纪录片给大家展示了毛坦厂学习的情况,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就这样,一直到了快高考。由于政策变动,我们外来学生只能回户籍地进行考试,最终结果是好的,达到了一本线。父亲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原来就打算多来一年,能够考高点的分,不至于填报志愿很尴尬,没想到能考上一本。一本对于农村教育的孩子实属不易,我的当年的高中每年的一本达线人数也是凤毛麟角。后来去填报志愿遇到了曾经的班主任,他把我夸了一番,我那时才知道我学习的状态早已传到他耳里。

毛坦厂中学,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想说,这里面确实有一部分人花了很多钱进来了,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没考好进来复习。大家不要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人。这些人努力奋斗了一年,就像白岩松说的那样,“我找不到理由来嘲笑那群正在努力的人”。

这所学校确实比一般学校严格的多,每年也出现了很多达到本科的人,对于许多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他们的希望,希望通过高考来使自己孩子改变命运。每个努力奋斗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