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2006年德國世界盃決賽:意大利vs法國,齊達內

這場決賽為何被稱為經典?

先看看當時決賽雙方的陣容:

意大利隊:

門將:布馮

後衛:贊布羅塔、卡納瓦羅、馬特拉齊、格羅索

中場:卡莫拉內西、加圖索、皮爾洛、佩羅塔、托蒂(影鋒/前腰)

前鋒:託尼

替補登場:皮耶羅、德羅西、亞昆塔

意大利隊替補席上還有未登場的如:因扎吉、吉拉迪洛、內斯塔(受傷)……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法國隊:

門將:巴特斯

後衛:薩尼奧爾、加拉、圖拉姆、阿比達爾

中場:馬克萊萊、維埃拉、裡貝里、馬盧達、齊達內(前腰)

前鋒:亨利

替補登場:迪亞拉、特雷澤蓋、維爾託德

法國隊替補席上未登場的如:薩哈、西爾維斯特......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這兩套陣容,幾乎能代表歐洲足壇70後一代球員的最強水平,個別位置上更是有大師級人物。即便是當時兩隊的年輕球員,在那屆盃賽之後也都相繼加入了各大豪門俱樂部,開啟了各自的巨星之路。

這樣的兩支球隊故事註定不會少......

在那屆世界盃上兩隊無論是球隊配置還是晉級之路都很像

兩隊平均年齡都有些偏大,賽前並不是特別被人看好,最後都憑藉穩固的後防和經驗殺進決賽

意大利隊世界盃前遭遇意甲“電話門”事件,很多人甚至都懷疑他們能否專心比賽?而意大利隊就猶如他們的防守足球哲學一樣,往往看上去局面越困難,他們越能爆發出能量。

半決賽時他們更是淘汰了當時的“青春風暴”東道主德國隊,進入了決賽。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法國隊小組賽階段基本也沒體現出任何強隊該有的氣質。但進入淘汰賽後,他們一路連克:西班牙、巴西、葡萄牙,最後來到了決賽賽場。

這兩支“大齡”球隊都是進入淘汰賽之後越戰越勇,憑藉的也都是穩健的防守和球員的經驗。

法國隊進決賽前只丟過兩個球。而意大利更是把防守足球演繹到了極致,決賽前只丟了一個球,還是個烏龍球。真是除了自己人,沒有對手能攻破他們的球門。

兩隊丟球少也不光是後衛球員和門將表現優秀,他們的中場配置也很關鍵

他們都有大師級的中場核心:齊達內(法國)、皮爾洛(意大利)。各自擔任著球隊的進攻組織工作。

也都為這兩位核心配備了“帶刀護衛”:馬克萊萊(法國)、加圖索(意大利)。這兩位的主要工作都是隨時跟在組織核心後面,一旦丟球,負責就地展開反搶。

再加上法國另一位中場悍將:維埃拉。可以並稱為當時世界足壇搶截能力最強的三個中場球員。這三位在中場的掃蕩能力,使得他們本就穩固且經驗豐富的後防線更加牢不可破。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相比較下來,意大利後衛線和門將位置稍占上風,而法國隊則是鋒線更強。這兩個歐洲大陸的足球豪強,這場比賽真是每個位置都能對上位,較上勁。這樣的比賽想不經典都難。

如果這場比賽是部大戲,那兩隊各自的領銜主演決定了比賽最後的大結局

法國隊:齊達內

這是法國巨星在世界盃的最後表演。而那個時候,很多球迷都愛稱他為“齊祖”。外國球迷喜歡這麼喊他,是因為這是他名字法語暱稱的譯音。而中國球迷是因為這個稱呼更能體現他當時的“宗師”氣質。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作為老將的他其實在2004年就已經宣佈退出了國家隊。但由於法國隊當時沒有他,連預選賽都岌岌可危。最後在法國足協和國家隊主教練的輪番邀請勸說下,“齊祖”重新回國家隊多幹了一屆。

而這屆世界盃齊達內表現出來的球技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比賽中的指揮和組織能力也可以說是“登峰造極”。這位中場大師在快退役的時候,真正給人一種在足球世界裡“參禪悟道”的境界感。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看他在中前場閒庭信步般的完成穿針引線真的是一種享受。這個時候的齊達內身體素質早已不在巔峰,但他在場上的精神領袖作用尤為突出。有他在場的法國隊每個球員可以自動完成“屬性加成”。

這場決賽剛剛開場5分鐘,法國隊就獲得點球,由齊達內來主罰。這個點球也是他本屆盃賽宗師風範的最完美體現。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面對世界最佳門將布馮,在世界盃決賽這樣開場幾分鐘且雙方還是0:0的時候。他竟然用一個“勺子”點球來戲耍布馮......加上他踢出的球角度極刁,那一瞬間都讓人很難判斷球是否越過了門線。可能很多球迷在看到這個點球時腦袋會出現短暫空白吧......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這樣的名場面真不是“藝高人膽大”這種簡單詞彙能夠形容的。這絕對是一種屬於宗師級球員才會有的“靜氣”......

其實,這場比賽,意大利全隊對齊達內的限制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他依然能在高壓防守下游刃有餘的串聯起法國隊的攻勢。

意大利隊:馬特拉齊

如果齊達內是這場比賽的男一號,那馬特拉齊絕對是本場大戲“反派”中的大BOSS(至少對法國球迷和全世界大部分中立球迷來說是這樣的)。但在這場大戲中,他扮演的這個“大反派”也是很難複製的經典。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馬特拉齊從來都不是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原本也不是意大利隊的主力中後衛。和卡納瓦羅搭檔中後衛的應該是內斯塔。因為小組賽內斯塔受傷,馬特拉齊代替了他主力中後衛的位置,而這也為那屆世界盃冠軍歸屬埋下了重要伏筆。

要說防守能力,馬特拉齊和內斯塔不在一個等級。就這場決賽來說,如果非要說意大利後防線還有破綻的話,那可能就是馬特拉齊了。球一攻到他那裡,總是顯得危險。

開場5分鐘法國獲得的點球正是判罰他的犯規。當然這個判罰我一直覺得是有些問題的,有點誤判。當時馬盧達突入禁區,馬特拉齊準備上前攔截,但發現已經慢了一步,他立刻收腳。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如果非要說他碰到了馬盧達,那也只能算“體毛級”的觸碰,根本沒對馬盧達重心有任何影響。但馬盧達順勢倒地,裁判還是判了點球。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這個判罰有問題,也是因為馬特拉齊補防慢了那一步才會出現後面的一系列問題,這是他不如內斯塔的地方。

可他也有他的優勢。在前場定位球時,他的爭搶能力是比內斯塔強的。這讓他在10分鐘後就依靠一個角球搶點頭球,幫助意大利扳回了比分,也算是功過相抵了。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而他與內斯塔相比,最大的優勢可能就是他噴“垃圾話”的水平了。在這個能力上,他能把優雅的內斯塔甩出幾條街的距離。

他的“垃圾話”居然可以在比賽的最關鍵時刻讓已經“登峰造極”的“齊祖”失去理智!這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可能連馬特拉齊自己都沒想到能有這樣的效果。

比賽進入加時賽。在一次並不起眼防守後,齊達內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回身一頭撞向馬特拉齊的胸口,最後導致自己被紅牌罰下。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這個球之所以來得很突然,還因為這一頂是在大家都沒太注意的情況下發生的。當時球權的主要爭搶是在意大利隊的前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皮耶羅那兒。一個死球之後,主裁判突然跑向意大利隊的後場。

這時大家才發現馬特拉齊痛苦的倒在地上(不管有多少表演成分,總之他很久之後才起來)。別說我們看電視轉播的觀眾處於蒙圈狀態,連現場的觀眾和場上很多球員這時也是一頭霧水。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主裁判都是在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員的提醒下,才意識到齊達內這個非體育行為,最後果斷的給出了紅牌。我們也是在轉播回放中才看明白齊達內是怎麼把馬特拉齊頂倒的。

這張紅牌的起因是齊達內和馬特拉齊在場上的口水話,至於具體當時雙方說了什麼?事後當事雙方都沒有親口提及具體內容。但他倆在之後的一些媒體節目中都提到過,馬特拉齊當時嘴裡非常不乾淨的侮辱了齊達內的家人,而且是多次,這也徹底激怒了齊達內。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馬特拉齊這名本該是配角的球員,結果在這次決賽大舞臺上“戲份”比誰都多。不但比賽中的兩個進球都和他有關,還成功激怒了對方的核心人物,導致齊達內被紅牌罰下。在最後的點球大戰中他還罰進了一個角度極佳的點球,成了這場比賽不折不扣的主演。

沒有齊達內的法國隊最後在點球大戰中輸給意大利隊。他沒有像法國球迷期待的那樣完美謝幕,最後留給世界的只有他與金盃擦肩而過的遺憾背影。


世界盃紅牌故事:2006年決賽,齊達內的告別演出精彩卻不完美


如果齊達內沒被罰下,法國隊能最後奪冠嗎? 單選

0

0%

一定能奪冠

0

0%

不好說,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