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意大利vs法国,齐达内

这场决赛为何被称为经典?

先看看当时决赛双方的阵容:

意大利队:

门将:布冯

后卫:赞布罗塔、卡纳瓦罗、马特拉齐、格罗索

中场:卡莫拉内西、加图索、皮尔洛、佩罗塔、托蒂(影锋/前腰)

前锋:托尼

替补登场:皮耶罗、德罗西、亚昆塔

意大利队替补席上还有未登场的如:因扎吉、吉拉迪洛、内斯塔(受伤)……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法国队:

门将:巴特斯

后卫:萨尼奥尔、加拉、图拉姆、阿比达尔

中场:马克莱莱、维埃拉、里贝里、马卢达、齐达内(前腰)

前锋:亨利

替补登场:迪亚拉、特雷泽盖、维尔托德

法国队替补席上未登场的如:萨哈、西尔维斯特......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这两套阵容,几乎能代表欧洲足坛70后一代球员的最强水平,个别位置上更是有大师级人物。即便是当时两队的年轻球员,在那届杯赛之后也都相继加入了各大豪门俱乐部,开启了各自的巨星之路。

这样的两支球队故事注定不会少......

在那届世界杯上两队无论是球队配置还是晋级之路都很像

两队平均年龄都有些偏大,赛前并不是特别被人看好,最后都凭借稳固的后防和经验杀进决赛

意大利队世界杯前遭遇意甲“电话门”事件,很多人甚至都怀疑他们能否专心比赛?而意大利队就犹如他们的防守足球哲学一样,往往看上去局面越困难,他们越能爆发出能量。

半决赛时他们更是淘汰了当时的“青春风暴”东道主德国队,进入了决赛。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法国队小组赛阶段基本也没体现出任何强队该有的气质。但进入淘汰赛后,他们一路连克:西班牙、巴西、葡萄牙,最后来到了决赛赛场。

这两支“大龄”球队都是进入淘汰赛之后越战越勇,凭借的也都是稳健的防守和球员的经验。

法国队进决赛前只丢过两个球。而意大利更是把防守足球演绎到了极致,决赛前只丢了一个球,还是个乌龙球。真是除了自己人,没有对手能攻破他们的球门。

两队丢球少也不光是后卫球员和门将表现优秀,他们的中场配置也很关键

他们都有大师级的中场核心:齐达内(法国)、皮尔洛(意大利)。各自担任着球队的进攻组织工作。

也都为这两位核心配备了“带刀护卫”:马克莱莱(法国)、加图索(意大利)。这两位的主要工作都是随时跟在组织核心后面,一旦丢球,负责就地展开反抢。

再加上法国另一位中场悍将:维埃拉。可以并称为当时世界足坛抢截能力最强的三个中场球员。这三位在中场的扫荡能力,使得他们本就稳固且经验丰富的后防线更加牢不可破。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相比较下来,意大利后卫线和门将位置稍占上风,而法国队则是锋线更强。这两个欧洲大陆的足球豪强,这场比赛真是每个位置都能对上位,较上劲。这样的比赛想不经典都难。

如果这场比赛是部大戏,那两队各自的领衔主演决定了比赛最后的大结局

法国队:齐达内

这是法国巨星在世界杯的最后表演。而那个时候,很多球迷都爱称他为“齐祖”。外国球迷喜欢这么喊他,是因为这是他名字法语昵称的译音。而中国球迷是因为这个称呼更能体现他当时的“宗师”气质。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作为老将的他其实在2004年就已经宣布退出了国家队。但由于法国队当时没有他,连预选赛都岌岌可危。最后在法国足协和国家队主教练的轮番邀请劝说下,“齐祖”重新回国家队多干了一届。

而这届世界杯齐达内表现出来的球技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比赛中的指挥和组织能力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这位中场大师在快退役的时候,真正给人一种在足球世界里“参禅悟道”的境界感。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看他在中前场闲庭信步般的完成穿针引线真的是一种享受。这个时候的齐达内身体素质早已不在巅峰,但他在场上的精神领袖作用尤为突出。有他在场的法国队每个球员可以自动完成“属性加成”。

这场决赛刚刚开场5分钟,法国队就获得点球,由齐达内来主罚。这个点球也是他本届杯赛宗师风范的最完美体现。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面对世界最佳门将布冯,在世界杯决赛这样开场几分钟且双方还是0:0的时候。他竟然用一个“勺子”点球来戏耍布冯......加上他踢出的球角度极刁,那一瞬间都让人很难判断球是否越过了门线。可能很多球迷在看到这个点球时脑袋会出现短暂空白吧......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这样的名场面真不是“艺高人胆大”这种简单词汇能够形容的。这绝对是一种属于宗师级球员才会有的“静气”......

其实,这场比赛,意大利全队对齐达内的限制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他依然能在高压防守下游刃有余的串联起法国队的攻势。

意大利队:马特拉齐

如果齐达内是这场比赛的男一号,那马特拉齐绝对是本场大戏“反派”中的大BOSS(至少对法国球迷和全世界大部分中立球迷来说是这样的)。但在这场大戏中,他扮演的这个“大反派”也是很难复制的经典。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马特拉齐从来都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原本也不是意大利队的主力中后卫。和卡纳瓦罗搭档中后卫的应该是内斯塔。因为小组赛内斯塔受伤,马特拉齐代替了他主力中后卫的位置,而这也为那届世界杯冠军归属埋下了重要伏笔。

要说防守能力,马特拉齐和内斯塔不在一个等级。就这场决赛来说,如果非要说意大利后防线还有破绽的话,那可能就是马特拉齐了。球一攻到他那里,总是显得危险。

开场5分钟法国获得的点球正是判罚他的犯规。当然这个判罚我一直觉得是有些问题的,有点误判。当时马卢达突入禁区,马特拉齐准备上前拦截,但发现已经慢了一步,他立刻收脚。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如果非要说他碰到了马卢达,那也只能算“体毛级”的触碰,根本没对马卢达重心有任何影响。但马卢达顺势倒地,裁判还是判了点球。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这个判罚有问题,也是因为马特拉齐补防慢了那一步才会出现后面的一系列问题,这是他不如内斯塔的地方。

可他也有他的优势。在前场定位球时,他的争抢能力是比内斯塔强的。这让他在10分钟后就依靠一个角球抢点头球,帮助意大利扳回了比分,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而他与内斯塔相比,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他喷“垃圾话”的水平了。在这个能力上,他能把优雅的内斯塔甩出几条街的距离。

他的“垃圾话”居然可以在比赛的最关键时刻让已经“登峰造极”的“齐祖”失去理智!这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可能连马特拉齐自己都没想到能有这样的效果。

比赛进入加时赛。在一次并不起眼防守后,齐达内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回身一头撞向马特拉齐的胸口,最后导致自己被红牌罚下。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这个球之所以来得很突然,还因为这一顶是在大家都没太注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当时球权的主要争抢是在意大利队的前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皮耶罗那儿。一个死球之后,主裁判突然跑向意大利队的后场。

这时大家才发现马特拉齐痛苦的倒在地上(不管有多少表演成分,总之他很久之后才起来)。别说我们看电视转播的观众处于蒙圈状态,连现场的观众和场上很多球员这时也是一头雾水。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主裁判都是在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的提醒下,才意识到齐达内这个非体育行为,最后果断的给出了红牌。我们也是在转播回放中才看明白齐达内是怎么把马特拉齐顶倒的。

这张红牌的起因是齐达内和马特拉齐在场上的口水话,至于具体当时双方说了什么?事后当事双方都没有亲口提及具体内容。但他俩在之后的一些媒体节目中都提到过,马特拉齐当时嘴里非常不干净的侮辱了齐达内的家人,而且是多次,这也彻底激怒了齐达内。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马特拉齐这名本该是配角的球员,结果在这次决赛大舞台上“戏份”比谁都多。不但比赛中的两个进球都和他有关,还成功激怒了对方的核心人物,导致齐达内被红牌罚下。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他还罚进了一个角度极佳的点球,成了这场比赛不折不扣的主演。

没有齐达内的法国队最后在点球大战中输给意大利队。他没有像法国球迷期待的那样完美谢幕,最后留给世界的只有他与金杯擦肩而过的遗憾背影。


世界杯红牌故事:2006年决赛,齐达内的告别演出精彩却不完美


如果齐达内没被罚下,法国队能最后夺冠吗? 单选

0

0%

一定能夺冠

0

0%

不好说,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