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被低估了嗎?

分眾傳媒被低估了嗎?

作為中概股迴歸第一股,分眾傳媒股價屢創新低,面對國內經濟下滑與行業內競爭加劇雙壓力,就算阿里在18年下半年10元附近入場也未改變其下跌趨勢,並慘遭腰斬,目前股價5.5元,到底是分眾傳媒真的很差,還是被錯殺了呢?

先說結論,5元的分眾傳媒價格是被低估了,如果股價再繼續向下跌,那麼跌下來的就是未來的盈利,目前分眾傳媒需要一段時間洗盤,等散戶下車會有一波牛市行情。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

一:首先我們說一下分眾傳媒做的生意賺錢嗎?

分眾傳媒主要是做電梯、影院廣告的,那做這些東西賺錢嗎,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從分眾傳媒財報中得可以得知2015~2018年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分別是:73.2%、70.73%、67.65%、46.92%。而貴州茅臺的ROE才30%左右,這分眾很賺錢。

雖然現在企業的廣告日漸豐富,為什麼比較看電梯廣告?首先電梯廣告具有“高頻次,強制性”,的特點,比如電梯空間小,眼睛無處安放,你會不自覺的看向廣告,比如你每天上下電梯,同一個廣告總是在你耳邊打轉,剛開始你甚至是厭惡的,後面也會不自覺的哼幾句出來,比如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這方面分眾傳媒的董事長江南春講的比我好,我把他的觀點放到小視頻裡了,大家可去看看。

分眾傳媒被低估了嗎?

二:電梯廣告很賺錢,為什麼分眾傳媒一直跌?

首先是經濟下滑的壓力,很多商家減少了廣告的投放預算,但這一點不用太過擔心,經濟有下滑就會有回暖。

另外因為電梯廣告很賺錢,惹人眼紅,出現了很多競爭對手,最典型的是新潮傳媒(獲得了包括百度、顧家等5家上市公司的融資),新潮傳媒2018年就開始宣佈了與分眾傳媒進行大客戶的爭奪戰,這也是2018年分鐘大跌的主要原因,就拿我們公司樓下來說就同時有3家廣告公司的電視板,也不知道他們覺不覺的擠。

三:分眾傳媒如何應對這些競爭對手

2019年分眾傳媒發佈一季報,毛利率、淨利潤大幅下滑,但是其營業收入減少並不多,主要是營業成本增加太多,營業成本增加的原因,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的電梯類媒體資源的擴張導致的租金、折舊、人工成本、運營維護等成本的增加,這些都是投資活動產生的成本,主要是分眾傳媒主動應對競爭對手增加的投入。

新潮傳媒來勢洶洶,直接挑戰分眾傳媒,但是分眾傳媒已經統治了這個行業很多年,獲得了更多的市場壟斷,作為普通投資者而言,會問電梯廣告會有什麼壟斷?只要新潮傳媒有錢,就可以掛上他的廣告牌,其實物業換廣告商,說起來輕鬆,執行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另外新潮來了百度幫他砸錢,緊接著分眾就來了阿里,目前新潮傳媒的市場更多的是新建的或偏遠的樓宇,通過顧家家居的年報看出,最近新潮傳媒一直處於虧損,有點幹不動了,後面兩家公司會不會合並,不得而知。

分眾傳媒被低估了嗎?

四:分眾傳媒不漲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目前分眾傳媒動態市盈率(PE)為59,這裡的市盈率是按照2019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計算出來的,我們都知道第一季度業績下滑嚴重,更多的是由於擴張導致的固定成本增加,這並不具有持續性,更多的成本投入以後,未來會變成更多的盈利。

分眾傳媒被低估,為什麼股價沒有拉昇,那到時主力不看好分眾傳媒,主力當然看好,不只是國內的大資金看好,國外的資金也在不斷的加倉,其實分眾傳媒不漲的原因就是散戶太多。

分眾傳媒被低估了嗎?

如上圖,分眾傳媒從2018年的7萬股東人數,增加到目前的將近25萬人數,這麼多的散戶,主力肯定不願意去拉昇,只有把這些散戶洗掉,分眾傳媒才會走出一波牛市行情。

但是目前5.5元的價格,長期看,風險不大,但是你要有耐心或者說你要經得住洗盤,得大部分散戶都下車的時候,也是分眾傳媒業績轉好的時候,同時也是股價開始拉昇的時候。

分眾傳媒被低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