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市值灰飛煙滅:一代妖王全通教育的末路狂歡

不過億的利潤,卻能撐起500多億的市值,編劇也不敢這麼寫,但全通教育做到了。從一代股王,到一代妖王,全通教育業績下滑,前路未卜。國內A股,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作為一代股王,上市16個月,全通教育市值封頂,達到535億元,股價力壓茅臺,為滬深兩市之冠。作為一代妖王,全通教育連熊3年,2018年年底市值不足40億元,縮水九成以上,外加14億元商譽,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如痴如醉的炒作之後,一眾股東、高管套現30億元,全通教育如何收場?

- 1 -

一代股王,橫空出世

研報水平之差、挖‘坑’水平之高,安信證券為最。

2016年4月18日,安信證券發佈研報,給予全通教育‘買入-A’評級,目標價84.7元,目標漲幅10%。在安信證券‘力勸’韭菜買入之後3個月,全通教育開始斷崖式下跌姿勢,兩年時間最低下探到5.50元。

如果按安信證券的‘指導’進行‘價值投資’,韭菜們早已魂飛魄散、傾家蕩產。

當然,看多全通教育,並非安信證券的首創,安信無非是鸚鵡學舌、隨大溜。從2014年1月上市第一天起,號稱‘背後站著五個大佬’、滬深兩市唯一一隻教育股的全通教育,上市第一天便頂格漲停,收報44.31元,漲幅46%。此後,全通教育一騎絕塵,一路走出‘快牛’行情。

2015年1月27日,全通教育發佈公告,擬以現金+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在線教育平臺繼教網、西安習悅100%的股權。至少三支浙江遊資敢死隊接力掃貨,全通股價一飛沖天。3月,全通股價超越茅臺,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

2015年4月10日,全通發佈2014年財報:平臺註冊學校從4.4萬所增長到4.8萬所,註冊用戶從2500萬增長到到3500萬,一年內用戶增長40%。在併購信息、年報、各路‘研報’的利好推進下,炒作全通,達致沸點。

同年5月13日,在接連4個漲停之後,全通以424元開盤,創下467.57元的‘股王’神話。5月18日,全通市值登頂,達到讓人瞠目結舌的535億元——而16個月前,全通上市,市值不過20億元。

2014年,全通上市首年,營收僅為1.72億元,淨利潤0.45億元。股價卻趕超一代‘股王’茅臺,讓全天下的‘價值投資者’,情何以堪。2015年,通過併購,全通實現營收4.39億元,利潤9360萬元。如何支撐535億元的市值?

- 2 -

校訊通,一個數學老師的逆襲

1996年,互聯網創業大潮初起之際,廣東中山一所中學25歲的數學老師陳熾昌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辭職創辦中山恆晉計算機網絡技術公司。幾年打拼,第一次創業失敗。

在上市公司中山公用打工幾年之後,2002年,陳熾昌二度下海,從代理計算機軟、硬件開始,拿到中山移動的大單,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05年,中國移動全力推進校訊通業務,陳熾昌創辦全通教育,承接校訊通開發、運營,在廣東移動的扶植下,業務越做越大。

校訊通,即是以短信、彩信的方式,實現‘家校互動信息服務’,業務簡單,卻十分賺錢。2009年,全通教育的校訊通業務收入6150萬元,第二年又飆升50%,達到9500萬元。2010年,全通股改,並在次年引入廣東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基金3000萬元、北京中澤嘉盟投資中心2000萬元的PE資金,啟動上市征程。

500億市值灰飛煙滅:一代妖王全通教育的末路狂歡

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鷹(左)全通教育董事長陳熾昌(右)

中澤嘉盟的股東,即使傳說中的‘五位大佬’,分別是新東方的俞敏洪、分眾傳媒的江南春、亞信科技的丁健、道富基金董事長桂松蕾,以及擔任中澤嘉盟董事長的‘小靈通之父’、UT斯達康創始人吳鷹。

不過,俞敏洪一度公開撇清與全通教育的關聯,通過微博聲稱與全通無股東關係、不佔任何股份。吳鷹則為全通上市前後奔走,上市之際出現在敲鐘的現場。

有了PE、大佬加持,全通教育在2011年7月,快速通過上市申請。2014年1月,在IPO停擺一年之後,全通教育成為IPO恢復之後首批5家獲准上市的公司,如願以償進入資本市場。

上市之際,全通教育實際就一個業務——校訊通,來自單一最大客戶廣東移動的業務佔了營收八成。而此時,隨著微信的普及,校訊通已然日薄西山,增長乏力。2013年,全通的淨利潤4200萬,比上年減少4%。

質疑聲中,全通上市成功。一個數學老師兩次創業,18年修煉,逆襲成功,終成正果。2016年,在人生‘故事’的巔峰,陳熾昌一把給清華大學捐款1億元。

- 3 -

一路買買買,告別校訊通

儘管出身數學老師,陳熾昌卻是一個概念包裝的高手。上市之初,陳熾昌即已明白,依附在中國移動的校訊通,面對微信的衝擊,既做不大,也玩不長遠。

在招股說明書、2014年年報上,校訊通被包裝成教育信息服務運營、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兩大產品線,全力推進在線教育轉型,力圖把校訊通會員,轉化為全課網用戶。

2015年年報顯示,全通一口氣收購9家公司,合計的淨利潤8900萬元,占上市公司當年淨利潤的77%。與此同時,原有的兩大產品線改造為家校互動升級、EdSaaS、學科升學、繼續教育四大業務群。2015年底,全通增發15億元成功,完成繼教網、西安習悅的併購。

通過併購,一方面做大業務規模,提升利潤水平,另一方面,實現從校訊通到在線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轉型。全通的思路,似乎十分清晰。

而實際上,校訊通仍為全通業務的主幹。2016年年報顯示,在當年的9.8億元營收當中,校訊通佔比61%,繼續教育(幼教、K12師資培訓)佔比34%,學科升學業務佔比僅為2%。

一無技術,二無品牌的全通,只能靠併購‘吃胖’自身,靠包裝‘提升’自身,大公司的股價,小公司的‘身板’,很快便從535億市值的最高點山崩一樣下跌,全無抵抗之力。

2015年7月,在全通首次大跌之際,陳熾昌發出‘兜底式增持’的公告,號召員工增持股票,忽悠韭菜不要拋售。事實上,陳熾昌只增持1000萬元,其他的股東則23次減持,套現金額18億元。其中,吳鷹的中澤嘉盟套現7.9億元,4年內增值N倍,賺得滿盆滿缽。

- 4 -

減持,再減持,實控人慌不擇路

2017年2月13日,陳熾昌、林小雅(其妻)的首發限售股解禁。4天后,陳氏夫婦忙不迭地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1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4%,合計套現2.7億元。2018年3月、5月,陳熾昌又兩次減持。由於2017年的減持在業績預報之前10日,陳熾昌、林小雅一度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6月起,全通股份的一眾股東、高管共減持套現30億元。恰成對照的是,全通教育的總市值從535億元的最高點,跌落到2018年底的不足40億元。作為國內A股第一‘妖股’,全通果真名不虛傳。

2017年年報,全通教育營收10.3億元,同比增長5.5%;歸屬淨利潤6600萬元,同比下滑36%。2018年三季報,全通營收4.6億元,同比下降32%;歸屬淨利潤為595萬元。

上市以來,全通累計募資19.6億元,累計淨利潤3.2億元,歷年收購積累13.9億元商譽,佔比總資產51%。如此慘淡的基本面,很難想象這曾是一家市值535億的兩市‘股王’。國內A股,真是創造‘神奇’的地方。

即使在股價的低位,實際控制人陳熾昌仍在減持套現的路上,一路狂奔。2018年11月,陳熾昌與中山國資委下屬的中山教科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以5.97元/股的價格轉讓全通5.18%的股份,再次套現1.96億元。

在傳習邦看來,從一代股王,到一代妖王,全通教育業績下滑,前路未卜。但這也只是國內A股的一個縮影。

本文源自傳習邦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