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与电影院线冲突的背后,一场围绕即时性的争夺

徐铮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请全国人民看《囧妈》,为何院线却要强烈谴责呢?因为这一回,山争大哥确实是把人家家里的窗子给砸了. 这扇窗就是电影放映的窗口期.

流动和复制带来贬值

首先互联网的可大量复制虽然对于很多的产业而言是可以实现网络协同效应从而让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妙事,但是对于传统音乐、影视等内容行业来说却并不那么美妙,因为大量复制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扩散和流动,使得如今获取这些内容毫不费力,而一旦不稀缺,服务和产品就会贬值。

我们从网上获取到各种各样的资源,把各种资源保存到自己的网盘中或者分享给别人,一切对于我们都是如此的轻松,那么购买CD来播放、爬起来出门去电影院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减弱。


之前提到了电影是一项服务,体验很重要,但是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不仅仅是因为体验,毕竟不同人不同类型的电影对于体验的要求差异是很大的,甚至如今大量的影片都可以在上映后1-2个月直接在视频网站观看,蓝光加上杜比特音效,体验也不差。那么,有什么是让一两个月后就可以免费看上高清电影的人们仍旧愿意去电影看电影的呢?

即时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即时性

即时性,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看一下超前付费点播引起多大的争议就知道了。表面看视频网站并没有改变原先VIP的权利,而超前付费点播也是可以选择的,并非强迫性消费,但是人们还是觉得很不高兴,并且即便不高兴,不少人最后还是妥协,付费点播了,为什么呢?

因为如今开会员的人们除了希望避开广告之后,很大程度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及时看到最新剧集的人,以便及时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去。而如今VVIP比VIP可以更早看到更新的剧集内容,那么即便表面上VIP还是可以比没有会员多看六集,实际却失去了这种即时性。

这对于原先为了即时性而购买VIP的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权益侵害。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不想超前付费点播的用户干脆连VIP服务也退订了,有时候并不只是一时生气抵制,而是因为能让他们付费的理由实实在在丢失了。


电影窗口期

放到电影里面也是一样的,这次《囧妈》的上映实际上打破了一个院线与视频网站等流媒体之间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窗口期。窗口期是指电影在不同的媒介播放的时间差。

据我了解,美国以往的窗口期在3-6个月之间,而中国之前是通常两个月。窗口期缩短几乎成了行业的趋势,很多人说这代表着流媒体对话语权的争夺胜利。

在美国,Netflix之前为了让自己平台的用户能够在当月看上《爱尔兰人》,不想受制于主流连锁院线90天的排他窗口期,直接放弃了在北美主流院线上映的票房收入,只是为了达到部分电影奖项的评奖资格要求而在独立影院放映3周。

徐峥与电影院线冲突的背后,一场围绕即时性的争夺

电影《爱尔兰人》

这两年国内窗口期也是一直在不断缩短的,其速度比国外更恐怖。从两个月到一个月到半个月,甚至发展到不到一周,比如《二十岁》和《逗爱熊仁镇》都是院线上映仅6天就在视频网站上线了。

不过以往国内毕竟只是一些小成本电影或者是票房表现不佳的电影会倾向于快速转向线上,趁着影片宣传的一点余温未过,用线上平台的收益弥补线下票房的疲软。而《囧妈》不仅是院线标准的大制作电影,更是一次性将窗口期的窗子都给拆了,院线可能会失去吸引用户去影院付费看电影的即时性这一大竞争力,不慌不怒是不可能的:一旦窗口期被取缔,那么电影院必将损失相当一部分对于体验要求并不这么高、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客户。

徐峥与电影院线冲突的背后,一场围绕即时性的争夺

即便电影内容褒贬不一,但已成另一座里程碑

这种趋势难以逆转,这不单因为是流媒体的推动,更是由于人们的行为模式转变和流动趋势的兴起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幸也不幸,国内的线上付费意识虽有所好转,但不论是可接受付费金额还是消费频率,都与北美存在较大差距,而中国异常猖獗的盗版以及以前互联网各种免费使得用户养成的白嫖习惯和观念也很难短期扭转,这也给了院线自救的时间。


比免费更好的原生性特征

至于院线如何自救呢?除了即时性(Immediacy)以外,凯文凯利所说的至少另外7个比免费更好的原生性特征,也许可以给影院思路:

  • 个性化(Personalization)
  • 解释性(Interpretation)
  • 可靠性(Authenticity)
  • 获取权(Accessibility)
  • 实体化(Embodiment)
  • 可赞助(patronage)
  • 可寻性(Discoverability)

比如凯文凯利在解释个性化时提到

个性化要求是创造者与消费者、艺术家与粉丝、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不断对话。它是一种典型的原生性,因为它可以交互,是一种对时间的消费。营销人员将这种情况称为“粘性”,因为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对原生资产有所投入,同时也不愿意移情别恋,更不愿意从头再来。

对于影院来讲,以往也许只是停留在我家的屏幕更大、你的音响更好、他家的椅子更舒服这种标配服务的优化和宣传上,但仅是更好原则在如今能起到的作用是相对微弱的。

电影近年来常说IP,因为有了IP好赚钱,就像迪士尼,哪怕电影赔了别处也能赚回来,影院也可以考虑打造自己的IP,通过提供差异化的线下服务增加与用户之间的关联,不要真的只把自己当成没得感情的放映机。

又比如,

可靠性是指用户为免除自己对即将获得的产品过多的思考和担忧而付费,比如去电影院至少不用担心屏幕、音响等硬件设备不如预期。但是目前的连锁影院是否有能做到很好利用可靠性呢?

再比如在解释可寻性

没人看到的产品没有价值,无论价格贵贱,而未被发掘的佳作更是一文不值。当世界上的图书、歌曲、电影、应用和其他所有事情都以数百万计争夺你的注意力的时候,其中大部分还是免费的,能被寻找到就具有了价值。

而鉴于被创造出来的作品每天都以爆发性的数字增长,能被寻找到就更成了难能之事。爱好者们会用很多方法从百亿千亿的产品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作品。他们利用评论、评测和品牌出版商、厂牌、工作室,而越来越多地则依赖其他爱好者和朋友来推荐好东西。他们也越来越希望为引导买单。

对于影院来说,能否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家代表着电影口碑保证的影院呢?例如成为播放单一类型影片的影院,做到细分领域垂直化,成为用户信赖的过滤器。

例如只要喜欢悬疑那就可以选这家影院吧,因为它只放悬疑好片,不论你是否听过这部电影的名字,也不必再自己经历豆瓣、微博、知乎搜索看评论再斟酌的过程,随时买任何一张电影票都能物有所值。甚至可以说是买一张无字的电影票,这将是多么省时省心又兼具惊喜的事情啊。


哪怕没有《囧妈》,或者说事件暂时对院线首映的常态没有太大影响,中国电影院数目也在这几年的疯狂上涨下供给远超目前中国观影观众的需求. 更何况徐铮的欢喜传媒在去年成立了线上院线频道欢喜首映,原先有猫眼引流,如今又和字节跳动达成引流合作,目前仅付费用户就已经在超过了200万人,这个数据还在持续上涨,而随着这个数据的不断上升,未来必将有更多的电影敢像《囧妈》尝试线上首发,首映二字足以说明了这频道的意图. 院线如果不想成为倒下的那个,要么找到别的魅力点成为脱颖而出者或者努力扩大这块蛋糕。

我是这个世界的杂学系观察者,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疫情对你考虑是否去看电影造成影响吗? 单选

0

0%

基本不影响,大片上的话还是会去看

0

0%

只有疫情彻底结束才会考虑


#电影# #互联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