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不同於一般文人畫家的出身和成長道路,傳統沒有對齊白石形成一種負擔。他認為:“古人作畫,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因此,他創作的畫總讓人感覺到鮮活而有趣。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的“趣”源於生活,他曾說:“我決不畫我沒有見過的東西。”他筆下一個個鮮活有趣的形象並非憑空捏造,而是從生活中來。同時,豐富的藝術生涯也給他創造了“趣”的多種可能性。

1

《他日相呼》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 《他日相呼》

這幅畫描繪了兩隻小雞奪蚯蚓的場面,落款寫著“他日相呼”。

古書上記載,雞有五德,其中“仁德”就是見食相呼,意思是雞有團隊精神,看到好吃的,把同伴招呼過來,大家一塊兒吃。

然而,齊白石看到的小雞不具備這種美德,它們在搶蚯蚓。那為什麼古書上寫雞是有美德的呢?美德如何來?這是教育的結果,是歷練的結果,成長了,自然就懂得團隊精神。



2

《盤蜂圖》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盤蜂圖》

《盤蜂》是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畫中的蜜蜂正在盤中爬,顯然盤裡放過東西,也許留有花香,也許有水果的果汁,引人無限遐想。就像錢鍾書說的,要利用通感,通過視覺形象,表現聲音、表現嗅味。

齊白石在題畫中說:“能喜此幀者,他日不能無名。”意思是不管你現在如何,只要你能懂得這張畫,將來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名人。

齊白石繼承了中國畫最優秀的傳統,做到了“意在象外”,不是畫你看到的,而是畫你沒有看到的,讓你去想象,體會畫裡沒有的無窮韻味。



3

《發財圖》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發財圖》

1927年5月,時年65歲的白石老人家中來了一位求畫的客人,想讓他畫從未畫過的“發財圖”。齊白石有些為難,便說:“這發財門路太多,到底您要畫哪一種財路呢?”

客人答:“麻煩先生說幾路聽聽。”

齊白石問:“要不要財神爺趙公元帥圖?”

客人搖頭。

齊白石又問:“要不要官印、官袍之類?”

客人又是搖頭。

齊白石再問:“那就畫張能夠獵取不義之財的刀槍、繩索之類?”

客人還是搖頭,見齊白石實在無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說:“就畫一隻算盤,如何?”

齊白石聞言連連稱妙:“太好了!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仁具耳!”於是一揮而就,畫了一幅算盤圖,取名為《發財圖》。

在空白處題字時,白石老人回想剛才與客人的對話,覺得非常有趣,於是以紀實的風格將這些對話題寫在畫面上,客人攜畫滿意而歸。



4

《挖耳圖》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洗耳圖》

《挖耳圖》也稱《洗耳圖》,描繪了一位老人靜坐挖耳的場景。老人頭微微傾斜,似笑非笑,眼神斜睨,彷彿是在看著誰,又彷彿不以為意。在老人身上既露出一種風趣,又表現了一種生人勿近的意味。

“洗耳”這一典故來源於堯舜時代的賢人許由,許由因不想答應堯的請求——接管天下而歸隱,卻沒料堯又請他作為九州島長而再次請君出山,許由因難以接受,便“洗耳於穎水濱”,表達了自己堅守本質、正視內心的行為。齊白石在這幅《洗耳圖》中,通過一個憨態可掬的老翁來表達了他對世事渾濁的洗滌和對生活嘈雜的不滿。



5

《悽迷燈火更宜秋》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悽迷燈火更宜秋》

畫的左上角兩筆直線畫了窗的一角,裡面有一盞小油燈,火苗是紅的,被吹得稍歪。由窗外飄來一桔黃色楓葉,慢慢地落到燈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構畫之絕令人傾倒。將“悽迷燈火更宜秋”這句詩裡特定的情調,表現得淋漓盡致!



6

《放牛圖》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放牛圖》

齊白石這幅作於1937年的《放牛圖》很有意思,名字叫“放牛圖”,畫面中卻不見牛的蹤影,反而是畫幅上方開滿桃花的桃枝佔據畫面近三分之二的比重。 那從哪裡突出畫的主題呢?這就是畫家獨具匠心之所在,他沒有直接將牛描繪於畫面之中,而是通過畫面下方板凳上放著的栓牛的繩,來含蓄地表達放牛這一繪畫主題。

能有如此“頑皮”的視角,與齊白石“草根”出身有著必然的聯繫。齊白石自幼家貧,曾為牛倌。 此件《放牛圖》有文人畫寫意的詩性意態,又有草根出身的鄉間情趣,更多的還是那份童心的燦爛。 畫中,放牛不見牛;畫外,自然有脫韁的牛與貪玩的牛倌。這種表述,是藝術的,也是文學的,更是人生的。

7

《手摘紅櫻拜美人》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 《手摘紅櫻拜美人》

大作家老舍結交過不少畫家朋友,他與齊白石可謂知音。曾選了他最喜愛的詩人蘇曼殊的“手摘紅櫻拜美人”,請齊白石按詩意作畫。

齊白石奇特構思,畫美人圖不見美人,而是畫了一支帶雙耳的大花瓶,用枯墨在瓶上畫了一條蛟龍,兩枝紅櫻花插在瓶中,一枝直立,一枝下彎,作拜美人狀。

8

《蛙聲十里出山泉》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 《蛙聲十里出山泉》

《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91歲時為老舍先生畫的一幅水墨畫。 “蛙聲”怎麼畫?據說老人為此整整想了兩夜,後來從“出山泉”三字得到啟示,就在“泉”上作文章。最後在那四尺長的立軸上,用焦墨畫了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湍急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個順水而下的蝌蚪。 人們見到有鰓有尾巴的蝌蚪離開了水的源頭,告別了它們的媽媽,自然會想到蛙和蛙的叫聲。 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呢,蛙聲就順著山澗飄了出來十里。

畫蛙圖不見蛙,觀眾卻有如聞蛙聲之感;由蝌蚪聯想到青蛙,使人從簡單的二維空間跨越到了四維空間,如此巧妙絕思,不得不佩服!同時,還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至高境界!

齊白石的幾幅“趣”畫,妙不可言!

齊白石畫畫的高明之處,不僅在於有趣的題材、簡練的筆墨、生動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他有深刻的思想,有來自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溫馨說明: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