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老人养老金,政府白给钱,子女却不让要,好政策落实不了

#扶贫达人在行动#

保证贫困人口老有所养,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解决贫困老人生活状况差、子女赡养不到位的问题,河北省青龙县制定了《关于开展孝心养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其核心内容是子女为老人缴存“孝心养老基金”,具体方法是:对于60岁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子女可以为其缴存“孝心养老基金”1200元或2400元,所收基金由县政府设立专储账户,每年由政府出资,向老人支付120元或240元养老金,直至老人离世,基金退回子女。

农村贫困老人养老金,政府白给钱,子女却不让要,好政策落实不了

这一办法制定过程中,估计贫困户子女肯定会踊跃缴存,因为缴存基金的利息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出很多,以1200元计算,银行定期5年每年利息还不到50元,而基金的收入是每年120元,而且有政府做保障,看着相当诱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各村虽大力组织动员,缴存的人却了了无几,一个对贫困老人的利好政策就这么夭折了

农村贫困老人养老金,政府白给钱,子女却不让要,好政策落实不了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缴存孝心养老基金呢?本人在宣传发动过程中了解了群众想法。

  • 一是害怕“露富”,被剔除贫困户。一些贫困户猜想,这也许是政府的一个策略,一旦谁交了钱,就表示你家有闲钱,不贫困,可能将来会被清除出贫困行列。一旦当不上贫困户,一些优先优惠政策就享受不了,贫困户们可是都不愿意摘牌的。
  • 二是顾虑政府失信,基金血本无归。有些人怀疑,现在县政府财政非常紧张,让群众缴纳基金是不是一种筹资方法,收了这个钱后,哪忙哪用,到时候还不上本金,老百姓也拿政府没办法。就像前些年,政府号召建造山地集雨水窖,没建前许诺每个补助200元,建造材料统一购买,群众垫资。建成后却不给验收,群众不但费了工,连垫付的钱也没处去要。又像民间借款,给你几年很高的利息,可后来本金却没有拿回来,债主跑路了,或企业倒闭没钱了,谁也没办法。
  • 三是认为得钱太少,解决不了啥问题
    。有些人眼高手底,动员他们为父母缴存基金时,他们会说这点小钱,一年给个一头二百的,也管不了啥事儿,费好个事儿,还不如我多给他们几百呢。这里有些人确实不缺老人钱花,但也有的是在敷衍塞责。
农村贫困老人养老金,政府白给钱,子女却不让要,好政策落实不了

  • 四是子女互相扯皮,各怀心眼。有些老人子女不是一个,你找老大说,他让找老二,你找到老二,又说让问问老大,他们自己又不好意思坐下来商议,结果村里很不好协调。有些子女对于这钱由谁来交、各交多少、账上写谁的名字、将来退还给谁斤斤计较,分解不清,结果干脆谁也不交。
  • 五是让老人自己缴,老人又怕花不着本金。更有一些子女对老人不管不问,让他为老人缴存养老基金,他直接说“这事儿不用找我,去找我爸妈吧,他们自己过,有钱就交,没钱拉倒。”你去问老人,他们确实愿意缴纳,但听说本金要在自己去世后返还子女,他们会说:我们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要是早死了,这钱就花不着了,不合算。”
农村贫困老人养老金,政府白给钱,子女却不让要,好政策落实不了

这件没能得到很好实施的好事给了我们警醒:一方面,制定扶贫措施一定要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只有符合当地民情,符合群众意愿的事才会得到群众支持,才能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农村养老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不是每人多个百八十块钱的问题,孝心养老基金如果真的实施下去,政府每年要出资近百万,但平均到每个老人确实有些不解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刀刃上,解决养老中最突出的问题。再者,在家庭养老占主要地位的农村,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子女尽孝,是保证老人安度晚年的重中之重。你那里农村养老都有哪些好办法,欢迎交流。

#扶贫达人在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