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時評:從“六穩”到“六保”,堅強的中國再出發

遭遇百年大變局的世界,風起雲湧、驚濤駭浪,很不確定,也很不穩定,風險隨時突襲,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新困難、新壓力和新挑戰。近些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方略、新作為和新境界越來越凸顯,並不斷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生高質量改善。而勇於逆風揚帆、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奮發進取的中國精神,也已經成為14億多中國人民的積極實踐和全民共享的實幹興邦成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夢想,由此而放飛和鑄就。

繼2018年7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穩”以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一直在全國各地唱響,同時讓“穩”字成為經濟工作的重心。2019年,“六穩”工作持續落地,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了決定性基礎。以底線思維為原則,防風險、抗風險,寫好“穩”字大文章,造福於人民群眾,完全得益於“六穩”工作的紮根、開花和結果。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民投入以保衛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為己任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濟社會發展按下了“慢進鍵”,有的行業甚至按下了“暫停鍵”。不過,在同魔鬼搏擊、共克時艱的非常時期、關鍵時刻,“六穩”工作依然在發力、給力,沒有絲毫的削弱。尤其是進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階段,更加逆勢圖強。復工復產復學等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已經開新局,並向實現決戰決勝之年預定目標全力加速前進。繼續加強“六穩”工作,此時此刻更加顯得異常必要和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和當前經濟工作作出了重要決策和部署。當天,一季度國民經濟數據發佈,各界對中國經濟形勢和走向非常關注。“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這次會議傳遞出不少重要信號,回應人們的關切。人民網—人民日報4月19日曾作出報道說,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的提出,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全面落實,全方位落實,持續落實,深入落實,長久落實,穩健落實,其核心精神是以民生為指南針,堅持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居民就業,與“六穩”之首的穩就業高度切合,使這一“穩”雷打不動,堅定不移。如何“保”,怎樣“穩”,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增強企業創造和穩定就業崗位能力。就業出路在於企業發展,而目前的復工復產復學則是關鍵。因此,應打破常規搞特殊推動,為穩就業、保就業打開通道,創造條件。重要的是拆除一切藩籬,掃清一切障礙,最大限度地讓居民就業。

保基本民生,在當前是一項緊迫性很強的工作,與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密相連。主要是對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對困難群體加大保障力度。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些家庭面臨就業難、生活難、治病難等窘境,必須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解決。當務之急是通過保就業、穩就業,不斷增加困難家庭的收入,使之衣食住行不再經受煎熬。同時,也要注意加強服務,通過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特別是保糧食能源安全,為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足供給。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階段性價格臨時補貼工作的通知》已經印發,今年3月到6月,每月價格臨時補貼金額提高一倍發放。在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已經有的保障對象基礎上,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也納入保障範圍,以解燃眉之急,必須落到實處。

保市場主體,是堅持穩重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重要內容,也是激活企業促進發展,提升經濟運行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政策措施保證。著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提高生存發展能力。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具體安排,體現逆勢圖強、勇往直前的奮鬥實幹精神。只要中小企業活躍起來,中國經濟發展就會牢固基礎,保就業、保民生也就會走進廣闊的天地。注重投資,優化環境,搞好“放管服”改革,無疑是解難排憂、促進市場主體走出困境,從而實現大力發展的硬招。應逐一排查,逐一幫扶,精準施策,不解決問題不撒手。此為保市場主體的最佳入手之處,亟待加強。

保糧食能源安全,涉及城鄉一起行動,關乎14億多中國人民手裡有糧,心中不慌的大事。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強調,糧食生產“穩”字當頭,煤電油氣安全穩定供應,是保糧食能源安全硬核之所在。比如:抓好眼下春耕生產,抓好糧食豐收,抓好端牢裝中國糧的飯碗,國家已經祭出綜合性政策措施,各地應確保落實。而能源安全保障,也在開足馬力。不過,從長遠看,真正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依然需要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節能工作,降低單位能耗,加強國際合作,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有糧食吃,有能源保證,中國底氣十足。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呼喚的是保持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協同復工復產達產。工信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4月15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9%,中小企業開工率達84%。有專家認為,這得益於有關部門、地區及企業之間的充分溝通協調,也得益於抓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繼續打好組合拳促進復工復產達產,龍頭企業作用不可忽視,帶動拉動整個市場發展,可謂至關重要。始於彼此合作,成於相互促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是穩經濟穩社會,再難也要保證做到。

保基層運轉,主要是保障基層公共服務,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的部署要求,說明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工作,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服務,高度重視基層花錢幹事的有效保證。“保基層運轉,就是要保障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各級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開門辦公的經費,使教育、醫療、治安、水電、公交等公共服務正常運轉。”中國財政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認為,基層有效運轉,是推動各項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也是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

筆者非常認同趙全厚的看法,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所有的工作都要靠基層來完成。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基,也就在基層。重視和強化基層,保障基層公共服務,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對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一步實現“六穩”,有效兌現“六保”,都是完全必要的。事實再一次見證,從“六穩”到“六保”,又是一次全心全意服務於人民鏗鏘行動的拓深拓寬拓長拓遠,充分彰顯出執政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強的中國砥礪前行,已經在攻堅克難的道路上奮進再出發。(中國吉林網特約專家評論員薛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