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成反比?

NG梟雄


病毒傳播需要生物媒介,它們本身結構簡單很容易死亡,若是某種病毒能迅速導致人死亡,那麼感染者死前接觸的人會少很多,而病毒又缺乏運動能力,因此傳播就變得更加困難。

病毒是介於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特殊物質團,它們有大多數生物都具備的核酸和蛋白,能夠使它們感染細胞並在細胞中增殖,但是它們又不能獨立實現增殖,必須依靠細胞體生命的細胞器、物質和能量才能實現繁衍。病毒顆粒非常小,在空氣中的時候外部的蛋白易變性失去吸附細胞的能力,也就是暴露在空氣中久了就會死亡。所以病毒的傳播就必須生物媒介,依靠細胞生命體的體液、血液等傳播。像日常所熟知的流感病毒等,都是這樣的特徵,無法自己長時間生存在空氣中,一般只能通過隨機感染易感人群,然後這些人在和別人接觸的過程中,因為流感的咳嗽、噴嚏等症狀,可以將病毒混在唾液、鼻涕中分散在空氣中,被別人吸入就可能造成更人感染,病毒通過這個過程實現傳播、增殖。

病毒的傳播需要較近距離的接觸,或是吸入、食入含病毒的物質,或是因為接觸導致病毒從易進入人體的地方感染人體,若病毒致死性過強、導致的症狀太嚇人,反而會減少感染者接觸的人,這樣就會減少病毒的傳播幾率。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氾濫,但是基本上難以出非洲,這和這種病毒適宜非洲的環境有關,也和它們的傳播有關。

埃博拉病毒感染之後潛伏期短,三兩日患者就從健康人的狀態迅速虛弱不堪,還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致死率在50%左右十分迅速,會讓病毒傳播不是那麼容易,而膚色改變、體內外出血等症狀對未感染者來說也是可怖的,都可以減少健康者近距離地接觸感染者,也就造成傳播減緩,而且一般遺體也會被迅速處理掉,也會減少接觸和傳播。

相反那些致死率低的病毒由於引發的症狀不是很明顯,死亡率也較少,人們也會缺乏相應的防範意識,造成病毒隨人體擴散在廣闊的範圍內。一般的流感病毒都是這樣,歐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流感流行,而那些高致病性禽流感致死快,傳播就差遠了。


來看世界呀


這其實是病毒的一種生存策略。

首先,什麼是病毒?必須依附活體生存。

病毒就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寄生非細胞型生物,它無處不在,數量多到你無法想象,目光所到之處,甚至肉眼無法看到的地方,都有病毒的蹤影。

病毒種類繁多,有的歷史悠久,在數十萬年前,遠古病毒在和我們的祖先共存的時候,就將自己的基因嵌入了人體內,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基因中大約有19種不屬於人類,可能是來自於病毒。也就是說,病毒也並不是總是不好的。

最重要的是,病毒是寄生的,也就是說它無法獨自生活,一定要寄生在有機體內才能存活。就以新冠病毒為例,離開人體後的病毒,在一定時間裡就會死亡,失去感染能力。

其次,病毒的終極目標是傳播,只有和宿主長期共存才能完成。

眾所周知,大自然的所有有機體,包括人類,終極目標就是繁衍,對於病毒來說也是一樣的,它的終極目標是傳播。

為了能更好的傳播,從進化角度來說,完美的病毒是高傳播、低致命的。

4月,世界衛生組織就曾表明,新冠病毒會和人類長期共存,消息出來後,很多人非常疑惑,難道我們真的無法消滅病毒嗎?

的確,科學家認為很多病毒我們是不能消滅的,即使已經研發了疫苗,病毒的高突變率也會讓疫苗慢慢失去效果,目前我們唯一消滅的病毒只有天花。

因此和病毒的長期相處中,高傳播和低致命的病毒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若病毒毒性太強,容易讓寄主死亡,人們也會為了對抗這種疾病採取更多的醫療措施,最後導致病毒無法廣泛傳播;相反,若病毒性較弱,人們容易忽視,尤其是那些無症狀的傳播者,對病毒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科學家認為,經過多代培育進化,那些高毒低傳染的病毒是會慢慢被淘汰,最終留下的是那些低毒高傳播的病毒,流感病毒就是其中一種。

最後

病毒中當然也存在毒性強傳播又廣的病毒,但是大多數病毒還是會遵循“傳播”為第一原則,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會降低毒性,畢竟病毒是依附寄主生存的,寄主要是死了,對病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怪羅科普


大家好,我不是權威,我是漫步科研路。

病毒的傳染性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病毒侵入人體的方式,病毒要侵入人體一般需要完成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釋放等6個過程,不同的病毒這6個過程完成效率不一樣,也就造成了病毒繁殖差異;二是病毒傳播方式,有些病毒能通過接觸,飛沫,氣溶膠這些比較快的方式傳播,有些病毒只能通過體液等比較慢的方式傳播;三是病毒存活能力,有的病毒在離開宿主之後還能存活很長時間,這就決定了它們會有更強的傳播能力;四是病毒的變異能力,變異能力強的病毒對藥物,疫苗提出了挑戰,這種病毒更加難以控制。傳染性非常高的病毒代表是麻疹,天花,脊髓灰質炎,風疹等,傳染係數R0都超過了6.0(圖1,3)。

而病毒的致命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病毒侵染部位,如果病毒侵入大腦,免疫系統等人體最重要的部位,那麼就非常致命了。然後是病毒變異速度,一般情況下,如果病毒比較穩定,人類都可以找到應對辦法,但是如果病毒一直髮生變異,那麼對付它們就比較困難了。最後是病毒引發的細胞因子風暴的大小。一般情況下,病毒本身不會殺死人體太多細胞,而是病毒入侵導致人體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這樣產生的細胞因子風暴殺死病毒的同時也殺死了自己的重要器官。致命性比較強的病毒主要有天花,埃博拉,狂犬病等,致死率都超過了90%(圖2,3)。


回到題主的問題,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成反比嗎?這個不一定。從圖3中可以看出,有的病毒傳染性和致命性都很強比如天花病毒。不過大部分病毒這兩個值成反比(圖3)。為什麼會這樣?我想一般強致死率的病毒殺傷太強,殺死宿主的同時也阻止了自身的傳播,並且殺傷性比較強的病毒,人類干預也會更強,這樣不利於傳播。而殺傷性弱的病毒很容易被人類的免疫系統給清除,為了生存,它們必須保證足夠的傳播能力,不然就會滅亡。我想這兩種病毒都不是完美的病毒,完美的病毒應該是有一點毒力,但是傳播性極強的病毒,這樣更利於它們的生存範圍的擴大。

所以一部分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成反比,但是不絕對,也存在傳染性和致命性都很強的病毒。完美的病毒是低毒力高傳播能力的病毒,這也是病毒進化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