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鼓勵日企回遷政策其實未提中國,九成日企稱不會遷供應鏈

近日,“日本政府出錢讓日企撤出中國”的說法引發討論,中日產業鏈真的面臨脫鉤嗎?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日本相關政策要點旨在口罩、呼吸機等抗疫產品的國產化。九成華東地區日企表示並無改變供應鏈計劃,松下等大型日企也對記者表示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本輪所謂“日企撤出中國”論調的源頭是日本政府於4月初宣佈推出總規模達108萬億日元的緊急經濟對策。該組合政策中有“構築強韌經濟構造”計劃,計劃包含“產業鏈改革”,據悉日本政府將拿出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0億元)支援供應鏈海外依存度高的企業將生產環節轉移日本國內。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查閱日本內閣府網站政策原文發現,對“產業鏈改革”的表述為:“隨著新冠疫情影響擴大,包含口罩等衛生用品在內的日本國內產業鏈的脆弱性顯現。日本政府將通過數年努力,以支援企業將產業鏈移回日本或多元化的方式構築強固的產業鏈。”

該政策具體實施細節為,對企業在海外單國依存度較高的零部件生產遷回日本的經費予以補助,中小企業補助三分之二,大型企業補助二分之一。該政策還特別強調,針對口罩、消毒液、防護服、呼吸機、人工肺等抗疫用品的生產基地回遷,日本政府將提高補助比例,變為中小企業補助四分之三,大型企業補助三分之二。

可以看出,該政策內容並未提及“中國”,重點希望回遷的生產項目則聚焦口罩等衛生產品。正如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日本經濟新聞”撰文指出,“通過此次新冠疫情日本認識到類似醫用口罩和防護服以及呼吸機等這類的戰略物資不應該過度依賴進口,要說日本企業撤出中國,一般性加工企業轉移工廠,日本政府是不會動用財政資金幫助這些企業的。”

此前,進口自中國的口罩佔日本國內市場流通總量約七成,隨著疫情影響在日本的逐步擴大,日本國內口罩等物資開始告急,加之此前階段中國自身口罩需求暴漲,導致自中國向日本出口的口罩銳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得不要求豐田、日產、索尼、全日空等大型日企考慮轉產口罩、呼吸機等物資。4月17日,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關於口罩及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日本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的問題。

相關生產回遷鼓勵政策正是誕生自上述背景之下。此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世界製造產業鏈上作用舉足輕重,前期為防控疫情采取的停工措施確實客觀上影響了部分日本本土製造業,如日產在日本九州的工廠就曾因產自中國零部件沒有到位而停工一段時間。

不過,隨著中國正式復工復產,日企工廠停工趨勢已經從中國轉移至歐美。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最新調查,日本主要製造企業中,有超過半數表示其歐美工廠處於停產,而八成企業已恢復中國工廠的正常生產。如豐田被迫在北美和歐洲等至少14個國家停止了18個乘用車工廠運行。

調查顯示,多數日本企業並不會改變其在華髮展戰略,因為他們不僅僅把中國當作出口加工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他們生產商品的消費市場,“地產地消”模式的日企工廠不會轉移其供應鏈。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小慄道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根據他們對華東地區710家日企的最新調查,約九成的企業表示沒有改變供應鏈或據點的計劃。如有改變,多數也是在日本或中國國內進行改變。

上述調查顯示,在製造業以及非製造業中,幾乎所有在華日企都實已經現了復工復產。截止4月6日,生產能力到達一半以上的企業佔九成以上,超過六成的企業基本實現100%的復工復產。

另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9年年底的報告,針對約5700家日企的調查顯示,其中只有不足一成企業表示考慮轉移在華供應鏈。

小慄道明對記者表示,的確有一些面向日本市場的企業可能考慮改變產業鏈,但面向中國市場大多數日企不會改變。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對大型日企的採訪證實了小慄道明的上述判斷。豐田公司表示其在華戰略不會有變化,就在4月2日,豐田與比亞迪合資成立的純電動車研發公司在深圳市正式成立。

松下公司也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為松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松下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就在2019年4月,松下成立了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中國·東北亞公司。該公司總裁本間哲朗表示,正因看好中國巨大的潛在發展機遇,所以賦予該公司人、財、物上的決定權,松下將進一步紮根中國。

2019年年底,松下在浙江嘉興開始新建投資約45億日元的家電生產工廠,這是松下時隔16年在中國再次新建家電工廠。

此外,化妝品公司資生堂日前宣佈,將在上海設立全球第三家研究開發中心。該研發中心將進行適合中國消費者皮膚產品的相關研究。資生堂2019財年在中國的業務銷售額為2162億日元,5年時間翻了一倍。

近年在日本大受歡迎的蔦屋書店日前也對記者表示,有計劃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分別開設蔦屋書店,其中上海蔦屋書店預計將於2020年底開業。

上述案例無一不證明日本企業投資中國的勢頭沒有減弱反而開始增強。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485家,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主要投資來源地中,新加坡、韓國、日本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0.6%、157.1%和5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