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郑州北郊普查时,在紧挨黄河大堤旁的金水区姚桥乡来潼寨村发现了一棵千年皂角树,树高约30米,树围3.85米,需三人合抱方能抱住,枝繁叶茂的树冠向外伸展,罩地一二亩,虽然已至冬季,四周树木早已落叶,可这棵树却叶子青翠,枝杈纵横,树上的小鸟不停鸣叫。

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据村民讲,这棵皂角树就是当年南宋皇帝赵构南渡时的拴马桩。(大河报)一棵圆周3米多粗,树龄1000年左右的皂角树,近日在郑州北郊黄河岸边被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发现。普查队结合当地传说及《南渡录》认定,这棵老皂角树就是北宋末年康王南逃时拴马休息的拴马桩。这棵千年老皂角树位于金水区姚桥乡北来童寨村,黄河大堤北部约200米处,北部距黄河大坝约50米。

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居住在来童寨村的一位退休老干部郑克明介绍说,这棵皂角树从他记事起就这么大,一直长势旺盛。村里一直流传着“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据说北宋末年,这棵皂角树只有碗口粗细,康王赵构从金营逃出来时,曾在此拴马歇息,因此备受当地人的关注。

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据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南渡录》和有关资料记载,宋徽宗为了与金国媾和,丧权辱国地将第九个王子康王赵构派到金营为人质。赵构远离故土,水土不服,又思念父母和亲人,趁箭射怪鸟,兀术监管松懈时,逃了出来。他跑得饥困交加,累倒在崔府君(名王玉,字子玉,进士出身,唐初任磁州知府,故称崔府君)庙里昏睡起来。此时梦见一神人对他说:“金兵铁骑离此不远,小神已在门外备好良马,王爷赶快起驾吧。”赵构惊醒,睡意顿消,跑出庙门一瞧,果然有一匹黄骠马。这时从北边传来了人喊马嘶声。赵构不假思索,飞身上马,狠狠打了一鞭,黄骠马长嘶一声,蹄下生云,快如闪电,赵构像驾云似的,两耳风声呼呼。他紧闭双眼,抱紧马脖,不到半天,马已飞过了黄河,过河后把马拴在一棵树上稍作休憩,转身后发现马已化为泥塑。赵构大悟,才知道是崔府君救了他。这就是流传千年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普查队的汪松枝说,书中的故事虽然离奇,但赵构逃出金营后,逃奔南方,还当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高宗。当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既然开国皇帝在此落脚,肯定是风水宝地,许多人就在此定居了下来,于是,就有今天的马渡村。“普查时,我们发现皂角树西侧不远处有个村庄,就叫做马渡村。皂角树的故事也因此得以印证。”


发生在郑州黄河岸边的泥马渡康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