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黃平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考

近年來,各地紛紛把旅遊業作為促進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地方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制定和出臺相應的旅遊發展戰略措施,探索出了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面對當前這種新態勢,黃平縣如何把旅遊資源大縣轉化成為旅遊經濟發展大縣,在旅遊產業“百舸爭流”的新格局爭取主動而取得突破,已成為促進黃平縣旅遊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首要問題。

一、黃平縣蘊藏的旅遊資源

黃平縣旅遊資源豐富,素有“且蘭古國都,雲貴最秀地”之美譽,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國泥哨藝術之鄉”、“中國優質無籽西瓜之鄉”、“貴州省長壽之鄉”。黃平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自然風光秀麗,有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且蘭文化”。舊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且蘭古國都;有紅軍長征兩次經過黃平的“紅色文化”;有舊州二戰機場的空中“抗戰文化”;有與林則徐、和珅、郭沫若、石贊清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不解之緣的“名人文化”;有苗族和革家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黃平縣地處國家級氵舞 陽河風景名勝區上游,擁有飛雲崖、上氵舞 陽、舊州古鎮、浪洞森林溫泉、巖門長官司城等景區。全縣有人文景觀48處,自然景觀52處;有舊州古鎮建築群、飛雲涯、重安江水碾群和巖門長官司城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3處;有朱家山原始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1000餘種。這裡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構成了黃平特有的自然人文韻律,是融山水觀光、生態休閒、民族採風、文化研究於一體的旅遊資源大縣。

黃平歷史悠久,人文資源積澱深厚,歷代為州、郡、府所在地,其歷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曾為古且蘭國國都。與同期存在的“夜郎”並稱為兩大神秘古國。《史記》、《漢書》和《水經注》等史書均有翔實記載,史稱“在黔為文物聲名之地,科名輩出,甲於他郡”。

黃平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山而居的苗族,典雅別緻的服飾、多姿多彩的歌舞,傳唱著一個民族的歷史。黃平谷隴“九·二七”苗族蘆笙會是中國十大民間集會之一,每年參與集會的境內外人數多達30萬以上;飛雲崖“四月八”是苗族規模最大的祭牛節,參與人數多達10餘萬人。銀飾之美、刺繡之精享譽國內外。與之共同生活的革家人,全國僅有近5萬人,黃平縣就有2萬多人,他們被稱為羿的後人,身穿鎧甲式盛裝,神龕上供祭弓和箭,傳承著祖先開天闢地的動人故事。

黃平是集歷史文化、抗戰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自然生態文化於一體的旅遊資源“富礦”區。2018年8月,舊州古鎮被授予國家級4A景區,目前,舊州古鎮正按國家5A級標準著力打造全域旅遊景區景點,特別是成功舉辦兩屆AOPA國際飛行大會,舊州已成為著名的飛行體驗基地,一個集山水觀光、生態休閒、民族採風、文化研究於一體的全域旅遊新格局逐漸凸顯。

二、旅遊產業的發展的四大特點

當前,各地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旅遊產品的多元化。儘管觀光旅遊仍然是國內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休閒度假旅遊、特色旅遊、康體旅遊、商務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的快速發展迅猛,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旅遊方式的散客化。在組織團隊旅遊持續增長的同時,自駕車旅遊、俱樂部旅遊、網上拼團旅遊等新的旅遊方式的興起,使旅遊方式的總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散客旅遊逐漸成為旅遊方式的主體。

三是旅遊目的地的郊區鄉村化。市民對雙休日逐漸習慣到郊區鄉村吃農家飯,參加田園勞動生活,欣賞鄉村山水風光,追求自然、淳樸漸成時尚。

四是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高端化。隨著遊客旅遊次數的增加和旅遊經驗的成熟,對其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要求明顯提高,一般化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難以贏得遊客的認同,迫使旅遊經營者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服務質量。

三、促進黃平旅遊發展的思路

針對當前旅遊產業發展的態勢,要把旅遊產業做大做強,成為黃平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筆者認為,在充分發揮自身旅遊資源特色優勢的同時,加強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方式的引導,通過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創新和新型旅遊產品的創建,努力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以舊州古鎮遊為重點,開發一批鄉村旅遊景區和景點。

一要提高認識,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充分認識發展旅遊產業是促進貧困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全縣上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發揮黃平縣多元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深入謀劃,堅持旅遊開發服從於保護旅遊資源的原則,按照全域旅遊理念,突出民族文化旅遊品牌特色,科學編制黃平旅遊發展整體規劃。同時注意和其它規劃相銜接,與專項規劃相配套,把旅遊品質和細節作為不懈追求。要以全域旅遊打造行動為抓手,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且蘭黃平·古韻舊州·全域旅遊”品牌;要把鄉村特色旅遊開發與振興鄉村戰略結合起來,與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文件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農村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農業+旅遊”發展模式,把旅遊產業培育成全縣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通過旅遊產業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二要突出旅遊主題,打造多種旅遊模式。以“神秘且蘭·古韻舊州”為主題,以“聖水、古鎮、鄉村、休閒”為特色,堅持把旅遊業作為黃平縣戰略性支柱產業傾力打造、加快發展。把發展旅遊同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緊結合起來,把舊州古鎮與周邊散落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形成別具特色的“遊舊州古鎮、觀歷史文化、看自然山水、領天文地理、解民俗風情、賞農業觀光、體休閒娛樂、知紅色歷史”等旅遊模式,要大膽探索,勇於改革創新,著力把舊州古鎮打造成為全州乃至全省縣級旅遊發展的新樣板,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帶動周邊及至全縣貧困群眾走上富裕路。

三要以舊州古鎮景區為重點,實現與其它景區相連接。以“全域旅遊、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為統攬,充分發揮舊州古鎮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優勢。黔東南州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舊州古鎮召開之後,“神秘且蘭·古韻舊州”的品牌在省內外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發展旅遊產業大有可為。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資源,以“舊州古鎮建築群”這個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契機,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載體,積極整合各類資金,加大舊州古鎮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旅遊道路、旅遊配套景點、食宿休閒、文化娛樂、停車場所項目等旅遊基礎設施。要深入挖掘神秘且蘭古國文化、舊州古代建築文化、上氵舞 陽河水域碼頭商貿文化、天主教派文化、紅色歷史文化,充分利用好二戰飛機場、舊州萬畝大壩、民族區域風情等多元化旅遊資源,因地制宜,發揮特色,與浪洞森林溫泉景區、上塘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野洞河漂流、飛雲涯、巖門長官司城、重安江水碾群等“國保單位”及現已建成的紅梅鄉村印象景區、五洋生態農業觀光園等景區景點互為一體,連接串成全域旅遊的整體,著力打造集歷史文化、自然山水、民俗風情、鄉村田園、綠色健康的優秀鄉村旅遊目的地,真正把旅遊產業培育成黃平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四要實施旅遊名牌戰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把旅遊品牌建設作為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和旅遊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制定並實施培育旅遊品牌發展的制度措施,開展旅遊品牌創建工作,著力提升“且蘭古國·美麗舊州”的旅遊形象,打造具有地區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的知名旅遊品牌。加大旅遊宣傳力度,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旅遊品牌宣傳推廣活動,充分利用好黃平谷隴“九·二七”縣域“飛雲涯”這種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集會,通過人群集聚人氣旺盛的民族傳統節日宣傳推介黃平旅遊品牌,制定和出臺各種激勵措施,支持縣內旅遊企業實施品牌經營和市場多元化戰略,提升舊州古鎮旅遊品牌價值;培育品牌旅遊企業,著力扶持和培育一批縣內民族品牌旅遊企業(集團),鼓勵和支持旅遊企業開展品牌連鎖經營,拓展品牌旅遊產品;以民族特色旅遊品牌為紐帶,開拓省內外市場,擴大民族文化旅遊品牌效應,推動黃平縣旅遊產業邁上新臺階。

編審 | 趙軍 吳勝軍

核發 | 楊德

作者 | 吳忠壽

來源 | 黃平縣工商聯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黃平縣新聞中心) [email protected](黃平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