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贤写意画之"高人无法"

介翁画语​

法理:○ 高人无法。○ 夫画,风神是骨,骨立形聚。史哲血脉,传赞千秋。文墨为肌,丰腴劲健。形色肤也,名相所依。若论技器,体外衫袍而已。寒则裹之,酷则剥之。 ○ 重技轻道,笔线无前瞻,只身手娴熟,终是花拳绣脚一格。 ○ 熟能生巧,乃为功到者言。断非技器。为技精熟,近俗耳。故 曰:生求变。

刘秉贤写意画之

松风(45*68cm)

题识 : 无意之间,天风自得矣。

笔墨:

○ 下笔无气蓄,行锋韵当生,骨法驱纵横,收势迹无痕。○吾题《负樵注僧》曰:"或问:汝之功何以练就?小僧曰:尽日负樵所得。信乎?吾信。功夫者时日之功耳"。书画线形亦如是,当做童子功。○ 捻管无妙招,垂毫乃善耳。○ 灵光一闪,白驹过隙,逮着先机,毫端彰显,是为偶得。

刘秉贤写意画之

古虬之姿 (45*68cm)

承学:

○ 承古正而不泥,出新奇而不怪。○ 当下学制,不适承古。强搬硬取,沦功为工。悲也。○ 画到神情飘没处,笔即是情,情即是魂,魂即是神。○ 画欲完美当思支离,画欲高逸,当思平淡。○ 尚情笔头好,尚意心相生。情意交辉处,隹境美煞人。○ 吾国书画,承之高古,参之文墨,蓄之气骨,驱之情性。

刘秉贤写意画之

林中老虬不可求(68*45cm)

杂谈:

○ 孤往是一程无尽的苦旅,孤往是探得心底灵源的唯一通道。

○ 闽东先贤陈瓒曰:"画不欺世,艺不讨巧"。极是。

○ 练眼.养眼,此语鲜矣。乃要之。举世丹青手,有眼高手高者,有眼高手低者,绝无 眼低手高者。

刘秉贤写意画之

独思(45*70cm)

题识:天下万象容我独思也。

诟病:

○ 眼高手低不足惧,眼低手高可瘆人。

刘秉贤写意画之

只眼看世界(60*45cm)

题识:世事本无常,只须单眼看。

介翁诗词

青玉案

排云阵阵天边舞,

望山远,

追思去。

漫剪心扉当为赋,

笑昔吴楚,

些些逸语,

也令君王怒。

更怜藜杖贫樵父,

堪写昆仑瀚沧句。

却问闲愁都几许?

平川风残,

挂檐月缺,

庐外央央雨。

刘秉贤写意画之

路遇 (30*45cm)

题识:都是匆匆客,无意争雌雄。

鹧鸪天

雾锁他乡愁半边,

忌听樵父话桑田。

十秋浪荡失魂子,

万瘴迂回落魄天。

风飒飒,

雨绵绵,

梦中几度又从前。

一酌吴楚清甘酒,

却忆南蛮过旧年。

刘秉贤写意画之

乡果(90*60cm)

品八大梅花

妙高顶上虬龙枝,风飒雪凝俏几时。

犹恨个山先占手,可怜吾辈觅香迟。

刘秉贤写意画之

石鲁笔意(75*49cm)

题识:偶似石老,是因失神也。

痴事自说

但道生来倚翰事,人情风月莫留连。

谐说半世轻生死,耻向苍冥乞故年。

转瞬乾坤新换旧,今昔瀚海水连天。

且邀雾散云开日,却令陈朱做异妍。

刘秉贤写意画之

东篱过风图 (70*60cm)

介翁,本名刘秉贤,又号介山,常居万竹山房,以涉翰墨兼农事为乐。

为画魂崇古,意求新。其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能够充分体现当代的笔墨精神,强调以书法入画,用线用墨追求浑厚大气,并通过笔墨折射出对自然万物的哲学思考。

年过花甲,善独处,思孤往,艺事多向内心求。

偶有所得,便是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