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大聲吼叫更管用

針對現在出現最多的幼兒問題,就是小孩子發脾氣,家長太過於溺愛,有什麼不順他們心的事他們就大哭大鬧,以哭來滿足最後的目的,甚至有的時候會對家長拳打腳踢,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家長太寵著慣著他們造成的。

#母嬰好物推薦#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現在的小孩子脾氣太暴躁,經常會做一些過激的行為,脾氣上來了,有可能還會對家長親人破口大罵,動手打這一類的行為,他們帶著這樣的習性長大後,甚至會對社會造成傷害。

到底什麼是"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壞情緒的傳播的惡性循環。它像多米諾骨牌般波及開來,直至最終停下的一塊骨牌為"最終受害者"。

"踢貓效應"也是由一個故事引申而來的,下面就來講一下這個小故事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理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踢貓效應其中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一生氣我們就亂髮洩自己的情緒,將會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所以必須要讓孩子知道,踢貓效應的危害,阻止踢貓效應的發生,這對每一個人都有益。

"踢貓效應"對人的危害

"踢貓效應"對人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在"踢貓效應"的影響下,輕則是語言上的攻擊,重則是身體上的碰撞。

有的時候家長遇到事情不高興不順心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語言攻擊也是一種潛在的暴力舉動。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所以我們家長也要時刻的控制自己,對孩子不要用語言暴力,避免"踢貓效應"的傳播。

父母應該避免使用語言暴力

1. 如何控制情緒

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最傷人的話都是不經意間說出口,當你說出口的一剎那,那就收不回來了。所以每個人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左右自己的大腦。

現在的孩子脾氣暴躁,發起來小脾氣的時候是真的誰也管不住,自己一個人情緒必須得發洩完了才能罷休,家長這個時候就要通過"踢貓效應"來教育孩子換位思考,讓他能清楚的明白,他的所作所為都會對身邊的人造成危害,這樣孩子他明白了他這麼做的後果,也就會重視起來。

2. 父母應當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就擔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讓孩子效仿自己發脾氣,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教育孩子的前提下必須得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踢貓效應"的發生。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有的父母覺得他們的話語對於孩子的作用不大,其實也可以把這些知識帶入到圖畫裡面,故事書裡面,無形中教育孩子,告訴他們這種事情發生之後的危害,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孩子也願意去學,時間久了,孩子們自己就學會了控制情緒了。

很多家長意識到3-6歲是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但是,有這個想法不等於會培養,很多家長因此束手無策、乾著急。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繪本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助手。《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繪本做為培養孩子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的學習助手,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了從生氣到心平氣和、從沮喪到充滿信心、從自私到學會分享等情緒。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這套繪本包含10個小故事:《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即使家長不在孩子身邊,精美的圖片也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父母不妨試試

3-6歲這個階段,父母可以在閒暇時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來講,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