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不採用KPI考核,選擇這個以激勵為導向的全新薪酬績效模式

文:潘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現在很多的企業都會對員工做一些績效考核,大多數還是採用KPI的方式。但是員工對KPI的考核越來越反感,甚至出現牴觸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想象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很多人並不會運用KPI的模式。而且KPI的模式是站在企業的利益去給員工定目標的,老闆不會關心員工是否能達到。所以用KPI考核員工的話員工的壓力很大,而且KPI扣罰為主,激勵為輔。當員工努力工作之後卻被罰錢就會出現消極怠工的現象。

雷軍:不採用KPI考核,選擇這個以激勵為導向的全新薪酬績效模式

現實很多中小企業,做績效為什麼容易走向失敗?

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還是: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詳細說明: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 績效 工資,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 績效 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績效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員工幾乎沒有拿到過100分,也就是說員工每個月都會被扣掉幾百元!

KPI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讓那麼多人厭惡?

KPI主義就是企業將短期財務指標(如淨資產收益率、利潤、銷售收入)作為公司的關鍵績效指標,來考核公司高管,並層層向下分解,戲稱“千斤重擔萬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直至一線的運營維護、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人員。指標完成的結果要排序甚至比例強制分佈,排名和個人獎金(係數)緊密掛鉤,並直接影響基本工資調整和職位晉升。財務指標完成不好,排名在後的員工,會被績效訓誡乃至解僱。員工在焦慮、恐懼心理驅使下,在發橫財的原始慾望驅動下,以狼性精神,不擇手段地完成財務收益指標。

很多企業用KPI作為企業的績效考核,但是KIP績效考核的模式又存在著許多問題:

  1. 如果KPI指標過高,則員工又會排斥,反感。
  2. 如果“績效工資”,激勵力度小,員工關注度不高。
  3. 溝通不到位,員工不認同指標設計、目標設定。
  4. 沒有解決員工為誰而做的問題,員工表現被動、消極。
  5. 績效與目標計劃管理脫結,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過程不到位,結果一定不好。
  6. 績效結果與價值導向脫結,考核偏向解決綜合評價表現與貢獻的問題,而價值導向重點解決如何合理、公平地進行利益分配的問題。
  7. 考核費人費力,員工不認同,企業看不到效果,所以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雷軍:不採用KPI考核,選擇這個以激勵為導向的全新薪酬績效模式

所以的出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企業想要的。對於KPI模式,小米的雷軍就說過。

雷軍:KPI已經不適用現代企業的發展

雷軍認為:KPI已經是無法適應互聯網的管理需求。因為KPI會讓員工迷失自我,而小米的工作核心是,是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提高客戶的體驗。KPI為什麼不受歡迎?因為KPI是壓力式、重考核、輕激勵的模式。他把企業想要的經營結果,強制性推向給員工,使命必達!員工為了完成任務,每天壓力山大,內心充滿抱怨,如果能完成任務還好,稍微能喘一口氣,但是迎面而來的是,企業給予的更高的目標,更高的壓力,週而復始。

任何一種績效模式,都不能忽視員工內心對安全感的訴求,因為這是人性之所然,違揹人性的模式很難持續。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

激勵員工建議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針對管理層和業務銷售人員

公司要敢於給員工發高薪酬,因為這樣企業才有未來!

  1. 工資是死的,人的創造力就死了;工資是彈性的,人的潛能就被髮掘了。
  2. 高工資養人,低工資趕人,死工資害人,高激勵助人。
  3. 敢給員工發高薪酬的企業,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固定員工薪酬的企業,人力成本反而是最高的。
  4. 高激勵、高績效應該是融合的關係,做到利益共同、平衡共贏,薪酬增長才可健康持續。
雷軍:不採用KPI考核,選擇這個以激勵為導向的全新薪酬績效模式

KSF的主要價值是什麼?

KSF通過實現“六個轉化”,為企業與員工創造超價值:

  • 1、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目標
  • 2、將企業要員工做到轉化為員工自己要做到
  • 3、將籠統的職責轉化為清晰的價值
  • 4、將對立的利益衝突轉化為協作的做大共贏
  • 5、將管理層或團隊的責任轉化為所有員工的共同責任
  • 6、將員工為企業或他人而做轉化為員工首先為自己而做

總結:在提成設計上,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防止常規發生的漏洞。

KSF設計步驟:

一、首先,找出該崗位6-8個崗位價值點,設置K指標

指標提取要點

這些指標包括銷售額員工培訓,團隊業績、人創績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二、然後設置平衡點(老闆認可,員工滿意)

平衡點一頭連著企業利益,另一頭連著員工的利益,支點的核心是產值和價值。

三、最後,根據平衡點和各指標的數據確定薪酬方案

實行KSF模式後,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闆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基礎上

這種薪酬模式有這樣幾種特點:

1、大彈性、寬幅: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總結

當然企業如果不賺錢就是不道德的,企業員工不創造績效就是不合格的,每個企業都要激勵員工去創造更高的績效。公司採用薪酬模式的目的是激勵員工,而不是考核員工。因為員工要的不是考核,要的是激勵。未來沒有公司,只有平臺,每家企業都做好和員工一起共贏分享的準備,否則你將無人可用。

KSF增值加薪、PPV產值計薪,加薪卻不增加企業成本。通過機制,激發員工潛能、提升人效、讓管理者關注經營結果,讓員工自己為自己幹,實現企業增利、員工漲薪的目的。

全國最實用、最快效、獨創的“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PPV量化薪酬模式”如何系統地設計、落地?

私信“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更多管理知識:關注我“績效新思路”每天干貨分享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