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美聯儲主席眼中的動盪世界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美聯儲主席。本文將談一談《動盪的世界》這本書,在格林斯潘眼中這世界到底怎麼了?本文將提供這本書的“乾貨”給大家閱讀。

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

從1987年到2006年,格林斯潘一直擔任美聯儲主席,被人們譽為“經濟沙皇”,“美元總統”,任期橫跨了6屆美國總統。

有人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格林斯潘貨幣寬鬆政策的惡果;也有人說,他給美國帶來了歷時最長的經濟增長期。對於這位飽受爭議的前美聯儲主席,他眼中的動盪世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在前美聯儲主席眼中的動盪世界

回顧金融危機

1.危機的誕生

市場完全沒有料到自己手上的資產居然全是“狗屎”產品

當時,評級機構違背了職業道德,將垃圾評級的金融產品評為“AAA”(最優評級)。當時人們對於房地產的態度是肯定會一直漲下去人們也是敢於去槓桿借貸去炒房地產。市場欣欣向榮,泡沫越吹越大,彷彿人們只要買房子就可以發家致富了。

2,危機的爆發

然而,市場的狂歡在2007年戛然而止。

2007年8月9號,法國巴黎銀行被披露持有鉅額美國次級貸款證券,並已​出現違約。這是次級貸款市場上第一次出現違約的情況,雖然中央銀行及時介入,但是在泡沫破滅時,這無疑還是“螳臂當車”。

3.危機的加劇

雷曼銀行,這家百年銀行的破滅。

雷曼銀行的倒閉,給金融市場如同投入核彈一般,直接炸穿了市場。人們紛紛開始拋售資產,整個華爾街瀰漫在恐慌的氣氛之中。人們開始對於金融市場投以懷疑的態度,紛紛撤離資產,對於美國不再有信心了。

一個金融市場如果沒有人們信心支撐,那麼它將不會再有存在的意義。

4.危機的緩和

美國政府介入,無限量化寬鬆。(和現如今美股大跌的貨幣政策一樣)

人們對美國金融市場不再抱有信心,這無疑是災難性的,所以美國政府不再採取“放任的自由市場策略”,宣佈介入金融市場,對銀行業進行整合。

雖然最後市場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得到緩和,但也宣告了自由放任的市場策略失敗。


在前美聯儲主席眼中的動盪世界

反觀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

1.影子銀行規模過大。中國的金融市場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影子銀行沒受到央行有效的監管,導致危機發生時,沒有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制止。

2.資本金的問題。銀行過於的貪婪,沒有保留充足的資金去應對”極端尾部風險”的誕生。當危機發生時,虧得連褲子都沒有了。

3.信用評級的失敗。當時,評級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違背了職業道德,欺騙了投資者。這也導致之後,人們對於評級機構的信任危機。

在這次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審計機構“安永”,不敢在財報上簽字。迫於年報發佈的壓力,瑞幸只好自爆財務造假。這也是“安永”對於自身信譽的考慮,畢竟假如你沒了信譽,這個金融市場你就沒有資格參與了。當初“安然事件”直接導致了“安達信”的倒閉,這就是前車之鑑。


在前美聯儲主席眼中的動盪世界

企業“大而不倒”的新難題

這次危機給人們帶來最大的難題,就是企業的“大而不倒”。

作為監管者,到底該如何處理這種問題?

當一個企業規模過大,與市場多方相互牽扯,若放任其倒閉清算,將會給市場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崩塌。正是基於這點,那些“大而不倒”的企業相當於有政府的背後支持,那麼這樣的情況對於市場的發展無疑如同噩夢一般。

破產清算,對於市場而言,相當於是淘汰掉了低效率的企業,存活下來的都是高效的企業。“優勝劣汰”才能有效的促進市場的發展。但是“大而不倒”情況出現了。

格林斯潘給出的辦法是:政府先介入穩定市場,後期要儘量降低這個企業與其他各方的相關性,將低效的部門拋去,留下高效的部門。但是他也表示這個實際操作起來將會很複雜。

本文原創,喜歡的話可以點贊關注作者


在前美聯儲主席眼中的動盪世界

如果大家對於回顧2008年的金融危機感興趣的話,歡迎去看格林斯潘的《動盪的世界》,不僅有格林斯潘對於金融危機的回顧,還有他對於金融市場的一些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