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歷史總歸是在動盪與和平中來回切換。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土地上誕生了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因為

他的出現預示著我國的歌壇即將誕生一位受人尊敬的歌后。

這個重要的人物名叫鄧樞。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出生或許並不是一件好事。當時的中國社會太過動盪了。清政府剛剛走下歷史的舞臺,民國才建立不久,在這改朝換代的時期裡,平靜安定的生活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或許,你正在家裡和家人吃著飯,和朋友聊著天,但不知怎麼了,突然就有一波軍隊來擾亂這番寧靜。戰火就像是不速之客,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打到自己家門口,將自己和家人、朋友拆散。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在那一時期出生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感嘆他們命運的不幸。就像我們現在看到一些百歲老人時,會有種由衷的感嘆——他們是真正經歷過動盪的人,他們見證了朝代的更替,歷史的演變,他們身上流著一種令人敬佩的氣息。他們是那一個時代的寵兒,也是我們這一時代最該尊敬和愛戴的人。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鄧樞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出生了,和我們料想的一樣,鄧樞的童年並不是很美滿。在他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鄧樞從此成了沒爹孃的孩子。好在,鄧樞還有爺爺奶奶,他的父母走了以後,鄧樞只能和爺爺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對於鄧樞來說,這是不幸中的萬幸,讓他不會在這人世間孤苦伶仃;對於鄧樞的爺爺奶奶來說,這是兒子、媳婦留給他們倆的唯一牽掛,這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後唯一的慰藉。

鄧樞的遭遇是悲慘的,在哪一個年代這樣的事情是時有發生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最終留下來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他們要繼續面對這樣一種處境。

黃埔高材生鄧樞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鄧樞在他爺爺奶奶身邊待了幾年之後,這種親人陰陽兩隔的事情再一次發生在他的身上,他的爺爺奶奶相繼離世了。親人離世的心情是絕望和無助的,這人一傷心就會想要哭泣,可當一旦到了最痛苦的時候,反而一滴眼淚都流不下來了。親人接二連三離他而去,這在鄧樞的心裡狠狠地紮了幾把大刀。從此,在這世上就剩下他一個人,從此也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依靠了。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好在鄧樞是一個堅強的人,這就像是梅花“傲骨凌霜”不畏嚴寒。在那一個時代,獨自一人那是很難生存下去的,給別人噹噹苦力或許可以混口飯吃,但是鄧樞他有更好的選擇,他想要進部隊。

到了部隊裡,鄧樞認識了很多新的同學,他們在一起接受訓練,一起上課。我們都知道當時有一所很有名年的軍校——黃埔軍校。這所軍校是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鄧樞他想考進去,鄧樞也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他的成績很優異,最終就被錄取了,畢業之後還當上了軍官。

軍官轉戰戲壇,臺灣“康樂隊”誕生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可是命運似乎還是不怎麼眷顧這樣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兒。鄧樞在軍事上並沒有獲得什麼出色的成就。不知是時勢不造就英雄,還是他沒有得到別人的賞識。總之,到最後鄧樞的最高職位還只是一箇中尉。鄧樞的晚年是在臺灣度過的,因為自己的官位不高,所以也分配不到好的物資,光靠自己那一點工資來養活自己,確實是有些落魄。據說,當時鄧樞在軍隊時居住在一個村莊裡,他的房子並不大,也就不到三十平。

後來,鄧樞選擇了退役,畢竟生活不允許他再繼續這樣下去了。為了能夠讓家人過上較好的生活,鄧樞開始轉戰戲壇。

鄧樞從小學過京戲,所以唱功了得。在臺灣的日子裡,他和朋友商量著一支隊伍來表演賣藝。後來,經過一番的準備策劃,一支名為“康樂隊”的演出隊伍就此誕生了。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幾年之後,鄧樞和妻子生下了他們人生中的第四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後來成為了著名的歌星。到今天我們一提到她的名字就會想起那一個時代。她就是日語歌后鄧麗君。

鄧樞生下歌后鄧麗君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鄧麗君從小就在父親身邊學習,

有一次他的父親發現鄧麗君的聲音宛如天籟之音。這或許就是家族遺傳吧,父親會唱歌的本領遺傳給了女兒。外加上從小就打基礎,這讓鄧麗君從一開始就有驚人的嗓子。

鄧麗君不僅成為當時日語歌壇的典型代表,更是在臺灣這一地方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當時鄧麗君的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很多她的歌迷都紛紛在牆上貼上了鄧麗君的海報。這種對偶像的愛的舉動,方式到現在也沒有變過。

鄧麗君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她的歌已經成為了一種經典。他的父親雖然終身平淡,但是鄧麗君卻成了他這一生最大的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