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原創 Marlow 驍騎 昨天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這是驍騎的第289篇原創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成長,就是逐漸丟掉受教育過程中學到的常識,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套常識的過程。

一期一會王昭人 - 臺語新浪潮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前段時間有人問我,找工作的時候如何跟HR談薪酬。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每個求職者都希望得到儘可能高的薪酬,沒人會和錢過不去,但在很多人眼中,求職者和HR是對立面的,HR的任務是打壓求職者的期望,儘可能地“壓價”。

HR的形象確實不好,在有些公司的事件發生後更是鬧的人盡皆知,似乎HR是公司老闆的“狗腿子”,是壓榨剩餘勞動力的代表,面試時勢利眼,發薪時百般摳索,離職時拖延敷衍…

這個想法肯定是錯的,只看到這些的人,只能說明自身層次太差,接觸不到什麼牛逼的公司,HR不夠專業。有的小公司HR就一兩個人,你能指望他有多專業、多麼在乎求職者的感受?

更不用說很多時候讓人不爽的,可能更發生在專業面輪次,部門過來的人,他們才更容易放鬆自己的情緒控制,表現出不專業的地方。

我始終堅信,HR與求職者,最好的關係是互相成就。

HR發現你的閃光點,你加入壯大公司。如果不合適,提點幾句需要提升的地方或留個聯繫方式,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根本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眼光要放長遠,你和HR的關係不是面試這家公司這一次,優秀的HR在行業內外人脈深厚,說不準哪次跳槽就能幫到你。

更何況,HR掌握著一家公司的人事、薪資、勞動關係等要素,平時可能不覺得,但真有什麼變動,也是夠你喝一壺的,所以儘量要和公司的HR搞好關係。

HR的職能決定了,他站的角度會稍微偏向“公司”一點,就是這一點立場的偏向,可能導致了很多人觀感的下降,但也是很無奈的事情,夾在領導層和基層職工之間的HR,不是那麼好做的。

回到問題上來,我前面給你講清楚找工作時對待HR的態度,後邊才好繼續講解。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如何和HR談薪資?談薪資時要做什麼?

薪資能不能談,這和公司規模和招聘性質有關。

校招的話,實話實說,除了技術崗,大部分崗位談的空間不大。

技術崗我們都知道嘛,拼多多,字節跳動,騰訊,阿里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給人工智能、算法這一類崗位的薪資是比較靈活的,就連華為,同年入職的應屆生也可能有級別之差。

但對於非技術崗,並且目標是大公司而言,比如世界500強企業,每年招聘計劃擺在那,一批很多人入職,並且考慮到之前入職員工的心情,不可能允許薪酬倒掛現象。

他們是以成熟的培養和知名的品牌來吸引應屆生,不是說給你offer比別人多4000來吸引你,越強勢的企業,越不可能談薪資。小公司,老闆說了算那種,另當別論。

極特殊情況下,也會有sp offer(special offer)出現,秋招時我收到過一個這樣的offer,作為非技術崗的同學,還是挺感激這家企業的認可。這種一般是性質特殊,只招1-2人,並且由企業高層作為導師培養,有特殊性和不可複製性,不在討論範圍內。

當然對於卡的死死的薪酬,你可以表示不滿,HR會酌情加價,這種情況還是少數。

HR一般在這個環節會以他講為主,一個一個環節往下陳述,具體問題在具體模塊解決,最後溝通簽約事項時間等問題。

應屆生的話,注意是做好傾聽和記錄,以及在關鍵部分,HR如果有缺失,或讓你感覺有些模糊,統一記下來,等他問你還有啥要問的時候,一個個問清楚。

最主要的,也就是問清楚薪資構成,稅前稅後,base是多少,職業發展與培訓機制,離職保護與競業限制,績效考核方式,組內氛圍,較典型的職業發展案例,其他福利(假期、五險一金)等因素,以及一些個性化的問題了。

相信我,一個有經驗的HR都準備好了,而且不會刻意迴避某些問題。我始終覺得,買賣不成仁義在,好公司的HR會讓你對僱主品牌有信任,更願意來年推薦師弟師妹嘗試,所以雙方都坦誠就好。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社會招聘的話,這就有談的空間了,歸根結底是你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價值的問題。

你會覺得能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價值,但很多時候,這可能存在於你的想象之中,當然,HR這裡存在壓價動機,總包薪酬有限,不可能任由候選人漫天要價。

你的薪資和定級,與上一份工作息息相關。

第一個決定薪資高低的,直接點說就是在上家的薪水。無論是總包還是算上福利,怎麼說對你有利,可以選擇性地說,但是不要撒謊和虛報,HR也不是傻子,問幾句大概也就知道你是不是在吹牛逼了,反倒落個不好的印象,何必呢?

這也告訴我們,應屆生的起薪重不重要?重要!起薪在大多數行業可以抹平漲幅帶來的抵近優勢,起薪很低,一年漲20%也沒有多大吸引力。

第二個就是你在上家公司做過的事情,擔任的職務,做過的項目,研究的課題,等等等等。注意不是空甩出一些title,而是老老實實把項目成果數字化、結果化,梳理的清清楚楚的,可以適當渲染一下結果。突出你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第三個就是你自身的一些資源(客戶、項目、監管等),包括對準備入職這家公司之後的一些構想,讓HR看到你潛在的實力和能帶來的利益。

第四個因素,越少越好,是HR通過面試和詢問,以及背調獲得的關於你的一些“黑料”。比如你的離職原因,可能自己會說“部門領導不重視我,想換個更好的發展環境”,但HR聽完你做的事情後,沒準想“做成這樣,怪不得領導不重視你”。這樣的黑料越少越好,每一個黑料,就是HR壓價,甚至不予錄用的原因。

第五個因素,才是一些硬性的指標。比如你的工作年限、每份工作時長、學歷、自身的提升(考了哪些專業證書,其他培訓認證)等。儘管大家都說,學歷在成熟的職場人,特別是社會招聘時不是很看重,但的確影響定級,也是一個影響薪資起伏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工作後,還要讀一個在職研究生,就是在為日後的跳槽和升職鋪路。


校招/社招與HR談薪資的正確姿勢

對以上五點了然於心後,還需要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和公司實力。

這裡需要一點博弈,你要判斷一下薪資的上下限,判斷自己值多少錢,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上調,同時儘可能不要過早暴露自己的底牌。

一個不充分了解自己價格的人,能把工作做好嗎,我想大家都會懷疑的。

談判技巧,我還沒經歷過社招,給不了太多經驗。不過我想,無非就是:

柔性話術為主,展現價值在前,始終釋放足夠誠意,適當“賣一點慘”,找到恰當背書(市場化薪酬數據、老領導或業內知名人士背書等)。

HR的決策權沒有那麼大,一般都還需要領導批准,所以也要給他們一點時間和耐心。等他們為你爭取。

不諱談錢,不只認錢,是一個職業人士的基本素養,談薪資的時候注意不要太難看了,用從容自信的態度去跟HR溝通,相信會有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