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原创 Marlow 骁骑 昨天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这是骁骑的第289篇原创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成长,就是逐渐丢掉受教育过程中学到的常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常识的过程。

一期一会王昭人 - 台语新浪潮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找工作的时候如何跟HR谈薪酬。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每个求职者都希望得到尽可能高的薪酬,没人会和钱过不去,但在很多人眼中,求职者和HR是对立面的,HR的任务是打压求职者的期望,尽可能地“压价”。

HR的形象确实不好,在有些公司的事件发生后更是闹的人尽皆知,似乎HR是公司老板的“狗腿子”,是压榨剩余劳动力的代表,面试时势利眼,发薪时百般抠索,离职时拖延敷衍…

这个想法肯定是错的,只看到这些的人,只能说明自身层次太差,接触不到什么牛逼的公司,HR不够专业。有的小公司HR就一两个人,你能指望他有多专业、多么在乎求职者的感受?

更不用说很多时候让人不爽的,可能更发生在专业面轮次,部门过来的人,他们才更容易放松自己的情绪控制,表现出不专业的地方。

我始终坚信,HR与求职者,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成就。

HR发现你的闪光点,你加入壮大公司。如果不合适,提点几句需要提升的地方或留个联系方式,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根本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眼光要放长远,你和HR的关系不是面试这家公司这一次,优秀的HR在行业内外人脉深厚,说不准哪次跳槽就能帮到你。

更何况,HR掌握着一家公司的人事、薪资、劳动关系等要素,平时可能不觉得,但真有什么变动,也是够你喝一壶的,所以尽量要和公司的HR搞好关系。

HR的职能决定了,他站的角度会稍微偏向“公司”一点,就是这一点立场的偏向,可能导致了很多人观感的下降,但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夹在领导层和基层职工之间的HR,不是那么好做的。

回到问题上来,我前面给你讲清楚找工作时对待HR的态度,后边才好继续讲解。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如何和HR谈薪资?谈薪资时要做什么?

薪资能不能谈,这和公司规模和招聘性质有关。

校招的话,实话实说,除了技术岗,大部分岗位谈的空间不大。

技术岗我们都知道嘛,拼多多,字节跳动,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给人工智能、算法这一类岗位的薪资是比较灵活的,就连华为,同年入职的应届生也可能有级别之差。

但对于非技术岗,并且目标是大公司而言,比如世界500强企业,每年招聘计划摆在那,一批很多人入职,并且考虑到之前入职员工的心情,不可能允许薪酬倒挂现象。

他们是以成熟的培养和知名的品牌来吸引应届生,不是说给你offer比别人多4000来吸引你,越强势的企业,越不可能谈薪资。小公司,老板说了算那种,另当别论。

极特殊情况下,也会有sp offer(special offer)出现,秋招时我收到过一个这样的offer,作为非技术岗的同学,还是挺感激这家企业的认可。这种一般是性质特殊,只招1-2人,并且由企业高层作为导师培养,有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不在讨论范围内。

当然对于卡的死死的薪酬,你可以表示不满,HR会酌情加价,这种情况还是少数。

HR一般在这个环节会以他讲为主,一个一个环节往下陈述,具体问题在具体模块解决,最后沟通签约事项时间等问题。

应届生的话,注意是做好倾听和记录,以及在关键部分,HR如果有缺失,或让你感觉有些模糊,统一记下来,等他问你还有啥要问的时候,一个个问清楚。

最主要的,也就是问清楚薪资构成,税前税后,base是多少,职业发展与培训机制,离职保护与竞业限制,绩效考核方式,组内氛围,较典型的职业发展案例,其他福利(假期、五险一金)等因素,以及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了。

相信我,一个有经验的HR都准备好了,而且不会刻意回避某些问题。我始终觉得,买卖不成仁义在,好公司的HR会让你对雇主品牌有信任,更愿意来年推荐师弟师妹尝试,所以双方都坦诚就好。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社会招聘的话,这就有谈的空间了,归根结底是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价值的问题。

你会觉得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价值,但很多时候,这可能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当然,HR这里存在压价动机,总包薪酬有限,不可能任由候选人漫天要价。

你的薪资和定级,与上一份工作息息相关。

第一个决定薪资高低的,直接点说就是在上家的薪水。无论是总包还是算上福利,怎么说对你有利,可以选择性地说,但是不要撒谎和虚报,HR也不是傻子,问几句大概也就知道你是不是在吹牛逼了,反倒落个不好的印象,何必呢?

这也告诉我们,应届生的起薪重不重要?重要!起薪在大多数行业可以抹平涨幅带来的抵近优势,起薪很低,一年涨20%也没有多大吸引力。

第二个就是你在上家公司做过的事情,担任的职务,做过的项目,研究的课题,等等等等。注意不是空甩出一些title,而是老老实实把项目成果数字化、结果化,梳理的清清楚楚的,可以适当渲染一下结果。突出你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第三个就是你自身的一些资源(客户、项目、监管等),包括对准备入职这家公司之后的一些构想,让HR看到你潜在的实力和能带来的利益。

第四个因素,越少越好,是HR通过面试和询问,以及背调获得的关于你的一些“黑料”。比如你的离职原因,可能自己会说“部门领导不重视我,想换个更好的发展环境”,但HR听完你做的事情后,没准想“做成这样,怪不得领导不重视你”。这样的黑料越少越好,每一个黑料,就是HR压价,甚至不予录用的原因。

第五个因素,才是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你的工作年限、每份工作时长、学历、自身的提升(考了哪些专业证书,其他培训认证)等。尽管大家都说,学历在成熟的职场人,特别是社会招聘时不是很看重,但的确影响定级,也是一个影响薪资起伏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后,还要读一个在职研究生,就是在为日后的跳槽和升职铺路。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对以上五点了然于心后,还需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公司实力。

这里需要一点博弈,你要判断一下薪资的上下限,判断自己值多少钱,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调,同时尽可能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底牌。

一个不充分了解自己价格的人,能把工作做好吗,我想大家都会怀疑的。

谈判技巧,我还没经历过社招,给不了太多经验。不过我想,无非就是:

柔性话术为主,展现价值在前,始终释放足够诚意,适当“卖一点惨”,找到恰当背书(市场化薪酬数据、老领导或业内知名人士背书等)。

HR的决策权没有那么大,一般都还需要领导批准,所以也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和耐心。等他们为你争取。

不讳谈钱,不只认钱,是一个职业人士的基本素养,谈薪资的时候注意不要太难看了,用从容自信的态度去跟HR沟通,相信会有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随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