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心靈課》解讀1:早期母嬰關係決定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牟子坤簡介】(ID:mzkjtjy)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講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尚止家庭教育學院公益平臺發起人,卉貝藝術少兒書畫中心聯合創始人,中國家庭教育終身實踐者,擁有多年中小學生教學和幼兒指導經驗,一直致力於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個案諮詢達800小時。

《媽媽的心靈課》解讀1:早期母嬰關係決定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自從學了一點精神分析之後,我便對小嬰兒充滿了敬畏和好奇,因為據說精神分析的整個理論是建立在對數十萬嬰兒觀察的基礎之上,而且精神分析師認為嬰兒早期在與媽媽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內心活動幾乎包含了人類所有的精神世界。很遺憾,我是一個男人,此生無法成為一個媽媽,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體驗媽媽與嬰兒那種影響人類心靈發展的最深層次鏈接。

自從讀了《媽媽的心靈課》這本書,我便一直試著去理解媽媽早期的養育工作,但是很挫敗,沒有太大進展。不過,我這個人喜歡較勁,索性把這本書再讀兩遍,但似乎仍然無濟於事。所以,我只能在大腦層面去理解媽媽早期養育對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而永遠也不能像本書的作者唐納德·溫尼克特那樣以共情和關懷的方式理解媽媽的早期養育。我想,溫尼克特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媽媽的男人了。這本書詳細敘述了一個人嬰兒早期的情緒情感發展,讓我們能夠較清晰地看到人類精神世界到底是如何構建起來的。我覺得,瞭解和探索人類心靈的奧秘的難度和意義,絕不亞於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溫尼克特之所以能對人類早期的心靈發展有如此深刻的認知,得益於他一生接觸和治療的6萬個母嬰和家庭以及精神分析師的身份。這本書包含了

“媽媽與寶寶”、“孩子與家庭”以及“孩子與大千世界”這三個部分。今天我為大家講述第一部分內容:媽媽與寶寶。

《媽媽的心靈課》解讀1:早期母嬰關係決定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 1、照顧寶寶,是媽媽天生就會做的

“媽媽與寶寶”這部分主要說的孩子1歲之前的事,溫尼克特認為,照顧寶寶,是媽媽天生就會做的事。這件事根本不需要媽媽懂多少育兒技巧或者擁有多少知識,嬰兒需要的不是一個多麼聰明的媽媽,而是一個平凡而奉獻的媽媽。

一個平凡而奉獻的媽媽,就是足夠好的媽媽,就是一個能養育出心靈健康的孩子的媽媽。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媽媽,已經被專家的指導以及各種育兒技巧和方法搞暈了,以至於都不知道該怎麼餵養孩子。事實上,媽媽只要憑著自己的直覺就完全能夠養育好孩子,因為養育好一個孩子需要的是母性的本能。溫尼克特認為,任何一個正常的媽媽按照自然本性養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每個嬰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需要被獨一無二的媽媽用個性化的方式對待。

媽媽必須確定自己是最好的,只有如此,你才能信賴自己,你才能按照你的本性去餵養你的寶寶。溫尼克特說:“養育自己的寶寶完全是媽媽個人化的事情,做這項工作,沒有其他任何人可以取代媽媽,也沒有任何人能做得像親生母親那樣好。”


  • 2、餵奶,也是餵養心靈

在生命的早期,滿足孩子心靈的需要是通過滿足孩子生理需要的方式實現的。餵奶,不僅僅是在滋養孩子的身體,更重要的是,也在滋養著孩子的心靈,所以,溫尼克特非常推崇母乳哺乳。

餵奶,是嬰兒與媽媽首次親密的接觸;餵奶,更是兩個人心心相印的溝通。最理想的餵奶方式是,嬰兒想吃奶的時候,媽媽的乳房就能出現,而嬰兒不想吃的時候,媽媽的乳房就可以消失。因為這能夠滿足嬰兒的全能自戀感,在嬰兒早期的意識中,不知道乳房後面還有個媽媽,ta以為乳房完全是自己的意念創造出來的,所以有的時候當嬰兒的小手碰到媽媽柔軟舒適的乳房時,還錯以為是自己的臉。

哺乳,尤其是乳房哺乳,聯結著一個人內心巨大的情感體驗,這或許是一個人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美妙的體驗了,或許只有成年人的性愛體驗才能與此相媲美。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終將結束,也正是因為結束成全了事物的美好。一般在7-9個月的時候,孩子便學會了一種丟東西的遊戲,這個時候,正是斷奶的最佳時間。但斷奶的前提是,嬰兒真正擁有了一段良好的餵養基礎,只有寶寶確實曾經擁有過一些美好的東西,ta才能放棄美好。只有媽媽滿足嬰兒在先,嬰兒才能慢慢適應世界。斷奶是個過程,寶寶需要穩定的環境。斷奶,是一個人首次嘗試分離和獨立,孩子斷奶過程中的表現,往往體現著ta和媽媽之間建立的關係。一個人嬰兒期的斷奶表現,會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重複,因為分離是一個人成長永恆的主題,比如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就會重現孩子斷奶時的情況。

餵奶,不只是在餵養孩子的身體,更是在餵養孩子的心靈。在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媽媽對待嬰兒的態度。如果媽媽焦慮緊張,孩子就會興奮不安;反之,如果媽媽平和,孩子就會安寧。是媽媽,在一點一滴向自己的寶寶介紹了ta所處的這個世界,事實上,媽媽是寶寶認識世界的窗口,更是寶寶的全部世界。所以,一個人早期與媽媽建立起來的母嬰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ta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以及決定了ta對世界的看法。

正如溫尼克特所說:

“孩子從乳房或者奶瓶後面發現媽媽,再從媽媽後邊發現房間,最後通過房間發現外面的大千世界。”


  • 3、只有狗才需要訓練,畢竟狗不會長大成人

每個媽媽,都希望養育出一個乾淨整潔、有禮貌、有秩序的孩子。但這不需要媽媽刻意訓練,溫尼克特希望媽媽把寶寶看作一個人,事實上,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媽媽都是這麼做的,因為媽媽時刻都在照顧嬰兒的感受,比如當正在搖籃裡睡醒的嬰兒啼哭時,媽媽一邊向嬰兒發出靠近的信號,一邊急匆匆趕到嬰兒身邊,然後聚攏好孩子,再輕輕抱起來……媽媽的這一系列動作都充分表明在把嬰兒當作一個人來對待,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反倒是孩子長大了之後,媽媽們不再把他們當作人來看了,更多是當作學習的機器或者別的什麼。

溫尼克特對整本書的敘述姿態都是非常吻合的,對媽媽的養育工作充滿共情和關懷,“只有狗才需要訓練,畢竟狗不會長大成人”可能是這本書中唯一一句比較嚴厲的話了。他認為寶寶具有與生俱來的潛能,媽媽應該相信寶寶的潛能,這種潛能蘊藏著生命成長的規律。孩子天生具有自發生,這種自發性促使著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生長。並且,嬰兒在與媽媽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的罪疚感會促使孩子慢慢發展出道德和責任感,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刻意訓練孩子。

比如,刻意訓練孩子定時吃奶,這會大大破壞親密關係。再比如,媽媽刻意訓練孩子排洩,定期給孩子把屎把尿,這會剝奪掉孩子發展出自我控制的品質,即便孩子玩弄自己的大便,明智的媽媽也不該過於嚴厲批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是非標準,只會憑著自己的感覺行事,能讓寶寶快樂的、愉悅的東西就是好的,因為排洩的過程中讓寶寶有一種快感,所以寶寶便認為排洩物是好東西。

媽媽需要一些耐性,讓孩子漸漸發展出自我掌控感,尤其是排洩,儘管剛開始很麻煩,但是如果媽媽能夠允許寶寶經歷和體驗自我掌控的整個過程,那麼作為回饋,很快地,嬰兒就會願意把自己的排洩物在直腸憋一會,然後用媽媽能理解的方式向媽媽發送自己想便便的信號。

事實上,只有媽媽有耐心等待一段時間,遵從自然生長的節奏,讓寶寶充分體驗生長過程中的一切困難和喜悅,寶寶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我沒有做媽媽的體驗,也很少接觸過0-1歲的孩子,所以對“媽媽和寶寶”這一部分內容理解有限,只能籠統地談談我的感受,事實上,作者在這本書中,對寶寶的內心情緒情感的發展和變化描述地非常細緻,溫尼克特認為,按照自然順序,寶寶內心情緒感受大致經歷了這樣的發展:無情的愛、侵犯性的攻擊、罪疚感、關係與擔憂、悲傷、以及修復、建立、給予和願望。希望媽媽對此能有更深刻的感受,如果媽媽們能讀這本書,我想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第一部分,我就簡單說到這個地方,咱們下一次解讀第二部分——“孩子與家庭”。

《媽媽的心靈課》解讀1:早期母嬰關係決定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The process of life is to be yourself ,

be your own process.

生命的過程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


歡迎關注"老虎爸媽"公眾號(id:laohubama),瞭解更多內容。

《媽媽的心靈課》解讀1:早期母嬰關係決定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