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殷商王朝文化之物

自湯滅夏桀,建立商朝,歷經太甲復位、盤庚遷殷、武丁中興以及牧野之戰後,時間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被武王所滅,商建國約六百餘年。

除了商朝後期發現的大量青銅物件和刻在上面已經形成系統的甲骨文,尚屬於商朝的文化之物還有《周易》以及殷禮。甲骨文以及青銅器尚且先不說,咱先說說《周易》以及殷禮。

探尋殷商王朝文化之物

“蓋文王句而演周易”,自周部落古公亶父遷到岐山定居,傳至其孫姬昌(後來的周文王),這個時候部落已經變得很強大了,對商朝構成了威脅(可見商能傳六百餘年,實在不易),於是紂王派人拘了姬昌,把他關在羑里。姬昌在被囚禁的過程中演繹了六十四卦,即《周易》的前身。

《周易》簡稱《易》,為五經之一,是我國最早的占卜用書,由文字和符號組成。姬昌既然能演繹六十四卦,也並非天生就懂,說明了當時的商朝及其附屬部落已經在占筮方面熟練運用。諸多的甲骨文以及青銅器的存在,除了用來占卜或者祭祀使用,還運用於征伐敵人、狩獵、豐收等方面,實際上也為了周朝禮樂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探尋殷商王朝文化之物

有祭祀占卜,自然信鬼神,其實直到現在,鬼神之說也一直存在,有些甚至衍生成為了信仰。遠古時代,部落之間有圖騰之說,便是信仰,皇帝炎帝佔蚩尤,出現了許多神話人物;封神演義的出現,直接是把周以前的許多人物都神化了。

古人對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不明其理,除了崇拜之外,也只能把不懂的那些現象神化了,在商朝,“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直接是為商朝確立了正統的地位,即天之子。人對未知之物,尤其鬼神,自是敬畏,神化的商朝,有利於統治。

探尋殷商王朝文化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