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是學術界最沒爭議的“皇后之璽”。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西漢皇后之璽

璽印概況


一、璽之來源

1968年,咸陽市韓家灣狼家溝小學生孔忠良,在距長陵僅一公里的地方發現該璽印,後其父將之上交國家。

之所以認為其來源真實可靠,是因為在當時文物根本不值錢,也沒人造假。有人說了,假如這件東西被攥到今天再拿出來,給誰看誰都不信,更別說鑑定它是“呂后”之物了,恐怕連博物館的門都不會讓它進。


二、璽之鑑賞

“皇后之璽”,其文字體勢及琢治風格,符合漢初治制,又在長陵附近出現,故此璽最可能為“呂后”所佩,是累世傳授之物,不為某代皇后專屬。

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這與《漢官舊儀》中所描述的皇后玉璽相符。

印體四壁均琢有云紋,而漢朝統治者喜用雲紋作為裝飾。

璽印用玉等級高,它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暇,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

綜上,故學者定論,即使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也能說明璽印與“呂后”有關,也能說明它是漢初的“皇后之璽”。


璽印新釋

考古沒有一錘定音。作為漢初的“皇后之璽”,深究之下仍有許多疑點,值得我們重新對它進行剖析,以便還原其真實面目。

我認為——璽印是漢初皇家制印,這點沒有錯,錯在“印主”及“印用”的解析上。


分析如下:

1、拾印的小學生,其父都認識“皇司”兩個字,但博物館的人認為印上之文是反字,且“皇司”無法解釋,而將其在紙上一印,出現“皇后之璽”方才順應。


西漢皇后之璽

其實,璽印上的字,除“司”外的其它三字,印與不印結果都不改變。整個印文最大的解點在“司”字,我認為它是“司”而非“後”,印看是“皇司之璽”,印讀應為“司皇之璽”。

2、司皇,即為祠皇。皇祖在上(天),後人司(祠)之。“尊皇敬祖”故皇在上,讀為司皇。璽印王作,告祭王父曰“皇祖考”,告祭王母曰“皇祖妣”。

“父皇考,母皇妣。”——見《禮記·曲禮下》。

3、“璽印”發現地距長陵不遠,長陵為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合葬墓。陵園內外,佈滿建築物如寢殿、便殿、陵廟等。此“璽印”當為殿廟之物,作為告祭皇祖皇母所用,即用於“日祭於寢”等禮儀制度。

又因殿廟損毀,璽同埋於地表之上,故玉璽不僅受沁少,且還能為小學生踢出……由此可知,“璽印”並非陵中之物。

4、古之王、皇帝,為天子,臨天下、有四方。其印信之物,象天下四方,印鑑當為正方形,而“皇后”沒有天下,故“皇后之璽”不可能是正方形。

5、生為陽,死為陰,古代視死、生兩隔,講究陰陽之信仰。璽印為陰文篆書,定不是皇后生前信物,只有作為“司皇之璽”,才符合古代以“陰”迎“陰”祖的禮制。

6、璽鈕為高浮雕匍匐的螭虎形,螭通離,虎,王也,螭虎釋為——離龍馭王而去、而歸。

7、璽體四面陰刻有4個顛倒並勾連的捲雲紋,每個雲紋均以雙陰豎線與邊框相連,陰線槽內殘留有部分硃砂。


西漢皇后之璽

今之學者釋其為勾雲紋,此錯矣,它實為古之“鼻祖”紋,即開山祖鼻之象形圖騰,它是由古代傳承而來。

紋飾由四個“鼻祖”紋構建而成,它釋為:承始祖之蔭而來,上下連綿不絕,世世(四四)代代傳承,尊祖佑下。

8、“璽印”是權力信物,沒有尊姓大名,不體現其身份權力。而所謂的“皇后之璽”,也並非按漢制“帝后”禮儀所制,目前也沒有考古學證據,故斷然下結論為“皇后之璽”、“呂后”所用,並推斷為累世傳授之物,此不可取。


結論:“皇后之璽”當糾正為“司皇之璽”,該璽印為漢初皇帝,祭祠漢高祖劉邦、呂后所用之告祭之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