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的一句不建議喝粥,怎麼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崇洋媚外了?

今天,尤其是在這一個特殊時期,我們需要時刻警惕的就是”極端民族主義“抬頭

,疫情讓很多平時藏在臺面下的髒東西都露了出來,比如極端民族主義,我們已經看到國外針對亞裔人士的歧視和攻擊。而在面對極端民族主義的問題上任何國家都是需要警惕,我們也不例外。

近兩天就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網紅專家張文宏教授因為在一次視頻講座當中提到,在應對疫情期間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建議孩子早上要吃雞蛋、三明治、喝牛奶等高營養蛋白質的食物,不要喝粥。原本是作為醫生的專業意見,然而卻引發了網絡一些網民對於張文宏的批評,一些人將牛奶與粥對立起來,認為張文宏崇洋媚外,對其搞起了誅心之論。

張文宏的一句不建議喝粥,怎麼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崇洋媚外了?

張文宏目前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的主任、也是這次上海應對疫情的專家組組長。因在這次疫情的突出表現和幽默風趣的講話,使得張文宏幾乎成了這次疫情期間最受民眾歡迎的醫生專家了。我想類似張文宏醫生這樣在學術上非常優秀的專家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在大眾媒體面前把專業的話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講給大家聽,這還是非常少的。

人紅是非就多,張文宏僅僅因為自己的一句專業上的建議,就被一些人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如今上綱上線可以到這個程度嗎?

張文宏的建議可能會打破一般人的印象,很多人在平時身體不舒服,生病的時候都會選擇喝粥,而且一直以來就認為粥是個比較有營養的東西,覺得對於腸胃比較好,而且容易吸收。不過即使張文宏的建議與有些人一般的認知不同,但是這個和崇洋媚外有什麼關係呢,不明白了去多查查科普類的文章和資料不就好了嘛!

張文宏的一句不建議喝粥,怎麼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崇洋媚外了?

在查閱了一些科普類的文章和部分媒體的報道之後,發現張文宏關於喝粥的建議確是正確的,而且很多東西的確不符合大家一貫的印象。

依照專業人士的講法,粥實際上就是水加上白米飯,粥的作用主要是可以減輕腸胃的消化負擔,比如醫生會建議當有急性腸胃炎或者剛剛做完腸道手術之後的患者在特定時間喝粥,而一旦腸胃功能恢復就會建議慢慢轉為正常的飲食。然而根據專業人士的說法粥實際並沒有什麼營養的,因為它的主要物質就是白米飯和水,沒有太多小孩增強抵抗力營養物質。

張文宏的一句不建議喝粥,怎麼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崇洋媚外了?

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的胃空間比較小,白粥容易佔著肚子,他們很難再吃下其他更有營養的食物。張文宏根據上面的基礎針對增強抵抗力不建議小孩子喝白粥,這樣的一番話居然就被有些人視為崇洋媚外了。

在一些人看來,牛奶、三明治是西方式的食品,鹹菜、白粥才是中式的食物。因此張文宏建議大家喝牛奶、吃三明治,而不建議大家喝粥,就被有些人視為他們眼中的崇洋媚外者了。

原本想在網絡上查閱一下資料,看看究竟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牛奶這麼個東西的,似乎都沒有得到比較靠譜的說法,不過在知乎上有個回答很有意思,這裡僅供參考。我國古代小說《金瓶梅》裡有一回,說一個冬天的早上應伯爵來找西門慶,當時西門慶在篦頭順便做按摩,下面人端來兩碗牛奶熬製的一種早點,把應伯爵饞的兩口呲溜完了自己那碗,又厚臉皮的把西門慶那碗也喝掉了,只覺回味無窮,讚不絕口。即使從傳統來講,牛奶、三明治是外國的食物、白粥是國內的食物,但是這個和崇洋媚外的聯繫也太牽強附會了吧,思維也過於跳躍了。

這就是典型極端民族主義的表現,連一個牛奶都能夠觸動他們脆弱的心靈,這已經很難用常規的思維去理解了。我記得這件事情有網友的評論非常精彩而且也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假如張文宏醫生當時建議孩子吃國產三明治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有的人會認為這裡面可能伴隨著無知,比如就有網友評論道這件事情明白的解釋了中國的本科生率只有百分之幾的現實了。然而假如真的僅僅只是無知或許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解決,然而最麻煩的就是極端的排外和極端的民族主義可能很難短時間去消除。(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