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個重大改革:農業是其中之一!

中國兩個重大改革:農業是其中之一!


中國經濟備受關注,中央出臺的各種舉措也都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發展。在近幾年中國的發展中,出臺的各項政策和舉措,可以說比以往幾年都要多。在這些眾多的重要部署中,中國有兩重大的戰略,就是金融改革和農業改革。

尤其經歷這次疫情,這兩大改革需求就更加明顯。

第一變化,新冠疫情已經永遠地改變了世界。

這次疫情的流行,它的規模是空前的,傳播是指數級的,目前已經蔓延到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100多萬個確診病例,而且遠未到底,以及無法完全阻斷病毒傳播的社會管理方式,讓這場疫情的阻擊戰變成了考驗全世界人民和全球經濟持久性的一個持久戰。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世界疫情的延續,國內製造將遇到大量的訂單撤銷、停工和一定的裁員。這對很多行業乃至經濟都有嚴重影響。經濟受損,要扶持市場,就要把金融投放到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去。

而另一方面,疫情使糧食安全提升到了無比重要的地位,也使很多人都開始關注糧食問題。這對農業來說,是一個好信號。

第二重變化,一、二、三產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

農村全面轉向線上,城市轉向了雲上。生產端到消費端的距離縮短了,圍繞剛需,以需定產。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農產品的加工領域就出現了一長一短的變化。那些保質期更長,方便長距離運輸,方便烹飪,成分健康的方便食品變得非常地流行。

第三重變化是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進行。

這場戰役還要持續一到兩年,而數字化的戰役過程中,製造業本身就在經歷的數字化轉型而被加快了,以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技術引領的工業互聯網時代、智慧農業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比如,遠距離調運蔬菜、進口水果,而運輸和進出口不通常時候,城市周邊發展立體菜園就變成了機遇。

這三重變化都催生著改革,尤其是農業領域的改革,成為重中之重。

那麼說到農業改革,到底會怎麼改?有這麼幾個大的方向:

1.改變傳統的生產農業,變成現代的經營型農業。

怎麼理解?傳統農業靠的是生產,比如種地,種出來然後賣掉,掙的是這個錢。但現在不同了,因為這種生產太單一,太散亂,抗風險能力太差,而且都是小農經濟,成不了氣候。那麼怎麼辦呢?得增加抗風險的能力和經濟能力。有兩個途徑:一是搞規模經營,把土地連成片,大家利益捆在一起,連片經營;二是搞產供銷一體化,不光生產,加工、銷售等聯合在一起。所以,國家大力鼓勵規模經營,大力鼓勵帶動作用,就是這個意思。

2.加大補貼力度,使補貼真正補給需要的人。

惠農補貼年年遞增。但還是有人困惑:補貼年年增加,我怎麼從來沒拿到?肯定都給有關係的人拿走了。這有點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

國家為什麼要發補貼?有這麼兩個意思:一個是補貼那些從事必要生產的,可能由於一些外在因素賺不到基本溫飽錢的,這是出於一種保護性的補貼,通常額度不大;另一個就是我們說的扶持資金類的

,這個額度就比較大了,那這個是補給誰的呢?就是補給農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主體的。為什麼補給他們?因為他們是有規模的經營性的組織,只有他們發展了,才能帶動更多的人一起發展,一起致富。把錢補給他們,讓他們更強大,才能更好地帶動更多人去發展。

3.鼓勵農業創新,不再拘泥於一畝三分地。

有人又困惑了:農業離不開土地啊,怎麼不拘泥於土地呢?離不開土地不假,但農業要賺錢,一定不是取決於土地值多少錢,而是這塊土地上經營的是什麼項目。現在為什麼休閒農業這麼火?很多人搞休閒旅遊,就是搞一二三產業融合,這就是創新。所以,國家大力鼓勵扶持。所以,現在幹農業,要用經營創新的思想去幹,而不是舊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農業的天真的要“變”了!危機之中蘊含機遇,有2個機遇可以關注下:

第一重機遇,從事農產業、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相關的加工業,在今後一個時期將是相對安穩的一個選擇。

2020年是一個轉折點,也是另一個時代的起點。這次疫情,是對我們農業的強大考驗。因此,種養殖等相關加工業將成為重點關注扶持的產業,同時也是重點維穩的產業。

第二重機遇,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帶來的機遇。

供給側說過不止一遍了,未來農業不僅要看“天”(政策)吃飯,更要看市場吃飯。即市場需求的變化將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過去,我們的農業活動比較盲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因此糧價跌了漲、漲了跌,農民摸不著頭腦。

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後工業時代,工業反哺農業要大力推行。在百業發展已後力不足時,正是農業蓬勃發展的好機會。而作為中國兩個重大改革之一,農業也將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最大底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