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一本10年前就该读懂的书

《富爸爸,穷爸爸》一本10年前就该读懂的书

无法停止的焦虑

随着资本市场缩紧,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大厂裁员降薪新闻频频爆发,作为年纪快要30的互联网人,我是焦虑的。互联网节奏快,总有一种不进步就要被淘汰的压抑感,所以我不断报名线上课程,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学习,却始终缓解不了自己的焦虑。

我是大学毕业就一个人到了一线城市打拼。我告诉爸妈自己不甘于在老家这种四线城市当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不想过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可以看到退休的日子,告诉他们我还这么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

而过了这么多年也渐渐忘记了当初这么选择的理由,被生活磨平了大部分棱角。工作压力、大龄单身的社会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每天让我可以从床上爬起来的理由也变的仅剩下那份薪水。

我的消费习惯不算好,囤了满抽屉的护肤品、面膜,彩妆更是经常到过期也用不完,满柜衣服、鞋子还总是找不到出门要穿的那一套,再加上双十一、双十二等商家大促活动,确总还是停不下买买买。

不敢辞职、不敢请假,甚至不敢生病,没了收入怎么支撑自己高昂的房租与信用卡、花呗账单呢。

可能人到了30岁左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跟家里人或朋友倾诉,也很难得到理解,毕竟我有一份在外人看来很体面的工作,因为没有家庭压力薪水足够支撑自己的生活,甚至每年也有足够积蓄可以出国游玩。

但是我却总是在想,这是我要的生活吗,这是我离开家乡,远离日渐年迈的父母所追求的生活吗,就这样日复一日?我甚至觉着自己可笑,不想一眼看到退休,所以选择这种可能35岁即失业的生活?

一次周末被人约去图书馆,闲逛之中我邂逅了《富爸爸,穷爸爸》,并迅速读完了全书。这本书其实多年前就已经听过,但注重实用性的我把他归类为了鸡汤,而这次阅读让我的思维跳出了原有的圈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现金流

“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负债就是资产。”

富爸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快乐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婚夫妇租住在一套拥挤的公寓里,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样很省钱,因为两个人的日常花销和一个人的差不多。但问题是,公寓太拥挤了,于是他们决定攒钱买一栋理想的房子,这样就能计划要孩子了。现在,他们有两份收入,并开始专心干事业。他们的收入开始增加,他们决定去贷款买一套自己的房子,然后他们买了新车、新家具等,以与新房子相配。最后,他们突然发觉他们的负债项充斥着抵押债务和信用卡债务。

不久孩子出生了,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之前的经历又再次发生,钱挣得越多,支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邻居打电话来,说阵亡将士纪念日商店正在打折,他们对自己说:“我们什么也不买,只是去看看。”但一旦发现了想要的东西,他们还是忍不住又刷了那些刚刚还清的信用卡。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我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虽然还是单身,但我的现金流与这对夫妻并没有什么不同,刚毕业的时候钱少是月光,年近30几次加薪后依然是月光,我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工资,而当工资增加的时候,支出也和收入同步增加,我也落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为了维持生活只能不停的工作。

《富爸爸,穷爸爸》一本10年前就该读懂的书

那富人的现金流又是怎么样的呢?富人的资产项产生的收入足以弥补支出,还可以用剩余的收入对资产项进行再投资。资产项不断增长,相应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其结果是:富人越来越富!

《富爸爸,穷爸爸》一本10年前就该读懂的书


财务自由

“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他工作。”

其实富爸爸这本书内容很多,但给我触动最深的就是,富爸爸告诉我了另一种可能: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在世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银行账户中的大笔资金、买买买不用看价格?房子自由、旅游自由?我想应该都有吧,曾经的我也以为财务自由很遥远,甚至是我等社畜不可企及的目标。但是富爸爸却告诉我,当被动收入覆盖支出就可以算基本的财务自由。

被动收入,再通俗点叫睡后收入,即不需要付出劳力也可以获取的收入。比如房租收入、股票分红等。就我个人来说算一算也并没有那么困难,单身的我如果离开一线城市回家陪伴父母,因为家里有房且消费水平低一年的支出先算5万,每年带父母游玩一圈算3万,按照长期指数基金定投估算10%年化收益来看需要有80万可投资本金,虽不富贵却也安康。

《富爸爸,穷爸爸》一本10年前就该读懂的书

改善自己的消费结构,每月定投4000元这对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我来说,是可以达成的。这让我突然之间松了一口气,也有了明确的目标。10年后我也才40岁,可以给自己提前退休,回到家陪伴父母,可以选择一份喜欢的兼职,也可以完全放飞自我。

说实话我的起步已经很晚了,就像标题说的一样,如果10年前我看了富爸爸,可能30岁的我已经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希望十年后的我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