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衛東:麻醉學科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對話嘉賓: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CAA)會長 米衛東

採 訪 者:醫師報記者 陳惠

米衛東:麻醉學科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2017年是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米衛東教授執掌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CAA)會長的第一年。這一年,他馬不停蹄、奔走四方。他總說,麻醉學科在臨床中非常重要,就像一棵大樹的樹幹,影響著整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在2018年CAA年會即將來臨之際,《醫師報》記者對米衛東教授進行了專訪。他的講述有故事、有情懷,他會因為公眾對麻醉知之甚少而感到“心裡不是滋味”,也會因為基層醫院麻醉科缺醫生少技術而揪心,更因為某些醫院管理者對麻醉學科缺少認識而憂深思遠。這些都源於他對學科深深的熱愛和執著。

米衛東:麻醉學科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學術扶貧 精準幫扶

“一家基層醫院有3個麻醉醫生,1名考上執業醫師資格證,走了,剩下兩名沒有資格證的醫生,如何保證手術中患者的安全?基層醫院麻醉學科的發展真的是令人擔憂。”

“基層醫院要對一名80多歲、有諸多夾雜症的老人行疝氣手術,會診討論時,麻醉科主任說,手術不難,但是本院的綜合醫療保障方面的實力較弱,建議轉到上級醫院。院長很生氣,‘能不能手術是由外科醫生決定的,與麻醉科有什麼關係?’基層行政管理者對術中患者安全保障是由麻醉醫生來實施這一工作尚且不知,更不用說對麻醉科的重視程度了。”

這是發生在2017年的兩個事例,如此的狀況,怎不令人憂心。

這一年,他隨“麻醉技術走基層”活動,去了安徽歙縣、四川瀘州、山東臨沂、河北滄州、河北邢臺等10餘處國家貧困縣較為集中的地區,感受到基層麻醉醫師對新理念、新知識、及新技術的渴求,也感受到基層醫院麻醉學科建設是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到了2017年年底,他乾脆成立了“精準扶貧—麻醉專科醫聯體”,讓200餘家大型三甲醫院麻醉科牽手800餘家國家貧困縣的縣級醫院麻醉科,通過開展醫師培訓、學術交流、學科建設指導等活動,對貧困縣基層醫院麻醉科進行精準幫扶。

“很多人一想到扶貧,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經濟上的扶貧,財物、設備、藥品等等,就是一些具體的支持;我們這個活動以學術扶貧為主,通過對口幫扶,把三甲醫院高水平的學術輸出給這些基層醫院。”同時,為了看到切切實實的成效,分會成立專門考核小組,通過制定考核標準,雙向測評的方式確保扶貧精準到位。

2018年1月9日下午,在中國醫師協會2018 年會上,麻醉學醫師分會再次被推薦為中國醫師協會優秀二級機構。米衛東有感而發:我們要踏踏實實為會員和醫生做工作,既要仰望星空,奔向世界前沿的位置,更要腳踏實地做點實際工作。

基層水平提升 需國家層面支持

醫師報:2017年,分會在提升基層地區麻醉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您認為,基層地區麻醉學科發展還需要哪些條件?

米衛東:的確,麻醉學科發展迅速,在全國一些城市的三甲醫院,麻醉學科發展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偏遠地區麻醉學科水平與發達地區差距巨大,遠遠大於美國各地區麻醉學科之間的差距。

隨著國家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未來中小醫院將是各類手術業務的主力。如果沒有強力的麻醉學科保障,整個臨床醫療的發展將受到嚴重製約。

分會通過麻醉基層行、成立醫聯體、新知識培訓等,指導幫助基層醫院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學科管理,培養合格人才,開展新的技術等工作。

但我個人認為,基層醫院麻醉學科技術水平的提升,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在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提升待遇方面,不僅要有宏觀政策,還要有具體措施,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麻醉醫師嚴重不足制約學科發展

醫師報:數量少、壓力大,是當前我國麻醉醫師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這方面是否有改善舉措?

米衛東:麻醉醫師人員缺乏,這是不爭的事實。從各種統計渠道獲得的數字顯示,我國目前約有麻醉醫師8萬人,占人口的比例為0.6名/萬人,比例嚴重低於歐美髮達國家的2.5~3名/萬人。

我們在各種場合都呼籲,希望引起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及整個社會的關注與重視,併產生有效的解決方案。

另外,麻醉醫師與外科醫生的人員數量比例,也顯示出麻醉醫師的缺乏狀態,這一比例,在美國是1:2.5,中國則是1:7.6。

此外,我國目前的外科手術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麻醉醫師的增長速度。而隨著人們對無痛診療技術需求的增加,麻醉科的業務範圍也在增加,所參與的領域越來越多,需求量大。

麻醉醫師的數量不足,嚴重製約著臨床醫學的發展。麻醉醫師疲勞度增加,對醫療質量也產生重大影響。

2017年,我國麻醉學科隊伍建設狀況,得到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的關注,並做出重要指示。政府有關部門擬製定促進麻醉學科隊伍建設的相應措施。這一過程中,中國醫師協會總會及麻醉學醫師分會,協同本行業的其他團體和機構,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相關調研,反映麻醉學科真實現狀,並將數據提供給政府部門;協會專家多次參加政府有關部門的諮詢座談會,對麻醉學科團隊管理提出建議,為具體措施的制定,建言獻策。相信相關政策出臺後,會對麻醉學科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破除宣傳“零瞭解”

醫師報:在過去一年,分會所開展的工作中,都有央媒和網媒的參與,您是如何考慮通過媒體進行學科宣傳的?

米衛東:就是希望通過媒體,增加麻醉醫師的曝光率,提高大眾對麻醉醫師的知曉度。由於麻醉醫師一直都是“幕後工作者”,患者和家屬對麻醉科醫師幾乎是“零瞭解”,不瞭解就不重視,不重視就難以被認可,難以顯現出麻醉醫師的社會價值,更難以吸引更多更好的年輕人加入這支隊伍。麻醉醫師為生命保駕護航,是生命安全的守護者,我們要向社會闡述麻醉醫師這樣的工作內涵,提高知曉度和認可度,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這是學科發展的基礎。

醫師報:如果面對一群年輕醫生,希望他們加入到麻醉學科,您會對他們說什麼?

米衛東:麻醉學科的內在價值無法否認,因為生命無價,麻醉醫師是生命的維護者,有麻醉醫師在,手術患者生命就能得到保護。當前政府和社會對麻醉學科提高了重視程度,未來十年,麻醉學科將迎來快速發展,麻醉醫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價值也將得到體現。現在我國麻醉醫師數量不足,恰恰為年輕醫師選擇職業提供了機會,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我們的團隊中來,共同為生命保駕護航,體現你的人生價值。

促學科交叉融合

醫師報:2018年年會即將召開,請您介紹今年的亮點。

米衛東:經過多年積澱及各位醫學界同仁的支持,年會參與人數不斷增加、會議規模不斷擴大,時至今日CAA 已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的麻醉學學術年會。今年設立的15個學術分會場,圍繞本學科臨床、基礎領域中的科研成果、經驗總結以及學科建設、自律維權、人文教育、醫師培訓和麻醉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交流和專題報告。同時新增了軍事醫學板塊,這一板塊的增加使CAA 涉及的領域更加全面與深入。

加強溝通和學術合作,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開拓學科思路,為中國麻醉醫師提供最人性化的行業協會服務,為麻醉同道搭建高水平的國際化交流平臺,是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的一直以來的目標。

《醫師報》4月5日8版

米衛東:麻醉學科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