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土雞大量滯銷,京山養殖戶急盼銷路

近日,京山網友董女士向荊門新聞網報料稱,自家幾千只土雞和近3萬枚雞蛋由於疫情影響陷入滯銷。如今,家裡的土雞蛋數量仍然在不斷增長,董女士希望荊門新聞網幫助其渡過難關。

田先松的“心病”

接到線索後,記者驅車一百多公里,前往京山市三陽鎮石門口村,見到了董女士的丈夫田先松。

今年34歲的田先松告訴記者,他從去年8月份開始陸續投入了外出打工掙來的十幾萬積蓄,在石門口村從事土雞養殖。如今,望著家中已出欄三個多月的3000只土雞和近3萬枚土雞蛋,田先松滿臉愁容。

雞蛋、土雞大量滯銷,京山養殖戶急盼銷路

望著自家的土雞,田先松滿面愁容

田先鬆散養的土雞以豆粕、玉米和山林中的野草為食。3000多隻土雞本應在今年1月初就出欄銷售。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些土雞和雞蛋一直無人問津,至今沒有商販前來收購。土雞銷不出去,飼料、人工仍然要持續投入,這讓田先松一時沒了主意。“沒有銷路就沒有收入,3000多隻雞一天的飼料成本就要600多元,長此以往肯定不是辦法。”

更讓田先松憂慮的是,家中庫存的雞蛋已經接近3萬個,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由於氣溫逐漸升高,雞蛋的保鮮期只會越來越短,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找到買家,很多雞蛋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壞掉。

雞蛋、土雞大量滯銷,京山養殖戶急盼銷路

田先松家中庫存的部分土雞蛋

這3萬枚土雞蛋,成了田先松的一塊心病。

土雞、雞蛋滯銷無法變現,投入卻不能停止,這讓田先松陷入了困境:家中的6歲的小女兒眼看就要上小學,12歲的大女兒還在上初中,年邁的老母親也需要贍養,田先松的肩上揹負了沉重的經濟壓力。

雞蛋、土雞大量滯銷,京山養殖戶急盼銷路

田先松養殖的土雞

談及未來,田先松的眼神裡略過了一絲失落,他說,如果滯銷持續下去,他就只能繼續外出務工,重新幹起開推土機的“老本行”。“畢竟一家老小也要生活啊。”

田薛龍的“循環養殖”夢

在採訪田先松的過程中,記者無意間得知他的侄子也在從事土雞養殖,且規模比田先松更大。在田先松的幫助下,記者輾轉來到京山市宋河鎮魯家村見到了田先松的侄子田超。

田超是京山民豪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合夥人之一,2018年年末,田薛龍、田小文、田超等7人一起合夥辦起了這家合作社。在合作社法人田薛龍原本的設想裡,整個田氏家族都會因為合作社而“抱團致富”,不曾想,接二連三的變故讓他的事業陷入了低谷。

2019年年初,剛剛成立的合作社承包了魯家村的一塊閒置土地,蓋起豬圈開始養殖生豬。當年春天,一場非洲豬瘟疫情席捲了整個村莊。700頭尚未出欄的生豬相繼死亡,所有的付出和汗水全都付諸東流。

田薛龍沒有氣餒,他將豬圈改造成了雞舍,搞起了土雞養殖。

從養豬轉型到養殖土雞,田薛龍有著自己的“底氣”。他的父親一直以釀酒為生,也開辦了一家小型酒廠。在他看來,釀酒產生的酒糟是土雞的良好飼料,只要能把釀酒和養雞串聯起來,飼料的成本便可以大幅降低,這二者甚至可以實現良性循環。

然而,和田先松的遭遇如出一轍,轉而養殖土雞的田薛龍遭遇了疫情的第2次“侵襲”。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下,工廠停工、學校停課、餐飲行業也陷入停滯,市場上對土雞的需求量驟然減少,合作社裡的土雞和雞蛋也沒了銷路。

雞蛋、土雞大量滯銷,京山養殖戶急盼銷路

民豪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土雞

於是,田薛龍預想中的“循環”成了泡影。養殖5個月就可以出欄送上餐桌的1萬4千多隻土雞,已經在合作社裡“滯留”了10個月有餘。

面對困難,田家人一直在嘗試“自救”。見到記者前,田超、田薛龍兩人剛剛以4毛/個的價格把10萬多枚土雞蛋銷往了武漢。算上運費和其他投入,這一筆買賣不僅一分錢不賺,還虧了不少。田薛龍別無他法,雞蛋數量與日俱增,不虧錢賣出去就只能爛掉。和土雞蛋一樣,由於市場上供大於求,土雞的價格從原本的十五、六元一斤跌至11元一斤,按照這個行情,合作社虧本的現實幾乎不可逆轉。

為了開辦這家合作社,田薛龍和另外幾個同族親戚合夥投入了兩百多萬元,如今,自己身背四五十萬元外債,家中還有剛剛呱呱墜地的孩子,壓力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田薛龍並不打算就此放棄。“市場行情誰都無法預料,但我還是相信挺過這一陣會好起來”。

採訪臨近結束時,我們問田薛龍:“你堅持下去的信心來自哪裡?”

他的回答不假思索:“我的父母、妻子和家人都很支持我。”

如今,田薛龍正在四處聯繫,希望能把合作社裡的1萬4千多隻土雞儘快處理掉,他計劃在未來兩天再去一趟武漢尋找銷路。然而,疫情的陰影尚未完全消散,市場行情依舊存在很大的變數,田薛龍此去結果如何,一切尚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