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该怎么罚?教育惩戒权被写进法律,老师们有招了

——

1“教师管教权” 重回公众视野

近日公布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中,对中小学教师管教权的明确规定。该条例提出,学校和教师可依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

“熊孩子”该怎么罚?教育惩戒权被写进法律,老师们有招了

条例强调教育惩戒权,引发舆论关注。将惩戒权上升到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款,是恢复教育惩戒权稳妥的方式。但现实中,教育惩戒是系统的问题,复杂的多。即使制定具体细则,也不一定能概括所有情况。


——

2 举起戒尺,顾虑多多

——

教育惩戒权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出台细则必不可少。

在广东省的这份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中,明确教师必要时可采取教育惩罚措施,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违纪的情节、后果和影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有不良行为的违纪中小学生,由监护人陪同在学校写检讨书,并由监护人签字。有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或者违法但免予处罚的学生,由其监护人陪同在学校进行专门法治教育。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依法送往专门学校进行法治教育。纪律处分、写检讨书、法治教育、送专门学校……

细则规定详尽,但操作起来却遭受一些质疑:哪些情况属于不良行为?监护人不配合怎么办?哪些惩戒是合理的、可行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该如何拿捏教育惩戒的分寸?

“熊孩子”该怎么罚?教育惩戒权被写进法律,老师们有招了

图源:红星新闻

加之,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家长过度干预,对孩子过度偏袒的问题,教育惩戒仍难以摆脱教师不敢管、不想管的困境


——

3.孩子到底该怎么罚呢?

——

惩戒有度,成长有路。当教育惩戒有了准确的法律标准,教师的管教行为也能够更准确。教育也并非“说不得,管不得”。

网络上有许多有趣的案例,许多老师的创意惩罚方法,不仅让“熊孩子”长了记性,还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兴趣。

有个孩子上课偷玩奥特曼卡片,被老师没收了。老师罚孩子给全班上一堂奥特曼专题课,讲解十分钟,讲得好才把卡片还给他。

几天后,老师收到了孩子和妈妈一起精心准备的PPT。

“熊孩子”该怎么罚?教育惩戒权被写进法律,老师们有招了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惩罚,更是一个奖赏。上台分享自己喜好的东西,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上课吃辣条,被老师发现了。既然对迷恋辣条的味道,老师就罚他做一个辣条专题。

“熊孩子”该怎么罚?教育惩戒权被写进法律,老师们有招了

把辣条从制作流程都研究一遍,上台来讲讲它是怎么变得这么让人欲罢不能的。

之后,孩子自己都能意识到辣条在健康卫生上的问题了,也可能对美食制作产生兴趣。

还有个小孩,下课老师往小卖部跑,经常抱着一堆零食,上课的时候也跑不回来。

有位数学老师就想到一个法子,专门罚孩子下课去买零食。但得按他的要求来,比如一个课间的时间,2块钱必须刚刚好买回来3样;3块钱买回来5样,还要求有2样是重复的......

“熊孩子”该怎么罚?教育惩戒权被写进法律,老师们有招了

这样的惩罚方式,估计孩子的数学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罚孩子从来都不是罚得狠,罚的严厉,效果才好。教育是门大学问,罚的巧妙,学生才更容易接受。你觉得呢?

——

内容部分整理自网络

消息来源:光明日报、红星新闻

编辑|王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