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歷史球星穿越系列第四期,基德。


看了這個系列前三期的朋友知道,我對穿越後的艾弗森、麥迪和奧尼爾都相當看好,AI被我認為,會是現代版本的受益者,我又說,麥迪的巔峰高度足夠應對任何時代,還非常機智的想到,鯊魚與小球時代融合,會產生多麼奇妙的疊加效果。


有人可能要說了,合著你這系列,就是無腦吹老球星唄,誰放到現在,都有得吹?


所以,今天咱們就講講基德。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基德的技術特點稱得上家喻戶曉了——基不攻嘛。


他的技術拼圖大概是這樣:


巔峰期同時代最好的策動快攻手,快攻傳球大師,這部分不需要太多介紹,隨便拎出來基德的集錦體驗一下,賞心悅目;


優秀的進攻串聯者。這點相對不易解釋,到底什麼是串聯?我們都知道弧頂發牌,或者假掩護中刻意去找掩護人的那種串聯,但要是隻有這個,對傳統控衛組織的要求有點偏少,特別是基德這樣的強手。


舉兩個例子吧:


基德推進過半場,沒有形成快攻機會,因為熱火五人退防非常及時到位。但基德立刻出球給落位的諾天王,後者完成跳投命中,這個喂球時機非常精準,諾天王接球順勢就能完成出手。當然,這個你也可以算半快攻。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下面這次就更典型,史蒂文森被夾擊,出球給諾天王,再轉移給基德,基德發現了籃下的錢德勒,上球造成了犯規。防守陣型改變後,不是每個持球手都叫詹姆斯,不見得立刻能把球打到出機會的隊友手裡,也不是誰對自己的傳球手法都足夠自信,這時候,就需要視野和手法都出眾的控衛,把球給到。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我們繼續說基德的技術特點。


一個水準有爭議的射手。NBA歷史三分榜第10,但常年挖礦鍊鋼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生涯中後期比前期三分準星更高一些,整個職業生涯場均4.1次三分出手,34.9%命中率,考慮到所處時代的特點,外線回應能力算夠用了;


絕對的頂級防守人,絕對的頂級後衛籃板手;


以及,並沒有一種特定的主攻王牌手段。


這些特點列出來,也不難看出,基德跟當代頂級控衛差異最大的地方:


今天的頂級控衛,基本都是得分組織一把抓,王牌得分手極多,但砍分恰恰非基德所長。


這當然是很多人不看好基德在這個時代表現的理由。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我們先不急探討這個。因為基德的進攻水準,不只是放到現在存在疑問,在以前也經常是被調侃的對象——基不攻當時到底有多不攻?


從基德94年進入聯盟,一直到no handcheck時代到來前——也就是基德生涯的前期和中期,他的巔峰期主要也在這個時段——控球后衛都沒能徹底實現得分能力上的突破,依然是典型的輔助型角色。從94-95賽季,一直到03-04賽季,這10年間,控球后衛場均得分最高的,是99-00賽季的佩頓,場均24.2分,排在得分榜第7。以得分能力見長的馬布裡,大約是得分榜第10的水準。艾弗森倒是能超越這個侷限,但他產量真正上去,是在改打得分後衛之後。


小個子在規則修改,擋拆盛行前,加產量很難。90年代倒不是不打擋拆,爵士倆老妖,整個生涯都在玩這個。但大家想想,今天的擋拆配合,持球手顯然是核心,掩護人是個吃餅的,控衛在擋拆時的地位是最高的,而馬龍和斯托克頓這對組合,誰是主誰是從,自不用說了。


90年代,在一個搖擺人大量中距離開發進攻,大個子捶大量低位,中距離打法的球員,也要繞一定掩護接球開發進攻的年代,控衛在得分上就是沒有優勢可言。一直到04-05賽季,handcheck規則取消,在暴力砍分領域,才出現了真正可以跟其他位置得分手抗衡的控衛——比如,阿里納斯冒出來了。你還得考慮到,大將軍是一個當時就狂扔三分球,技術特點略微超前的球員。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再去看“基不攻”的職業生涯場均最高得分18.7,就會稍微順眼一些。再想到,他能在一段時間裡,成為強隊大當家,帶隊打入總決賽,自然不可能在進攻端是個庸手。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事實上,在基德進攻最好的賽季,他可能會出現在“聯盟進攻最好的2個控衛的話題”裡。02-03賽季,基德場均18.7分+8.9助攻,真實命中率52.6%,OBPM聯盟第9,控衛第2。雖然,跟那一季真正頂級的進攻球員比,還是明顯遜色,但作為攻防一體,從助攻到抓板,從得分到防守,多面手型的球星,基德這賽季的進攻數據單,還是說得過去。


但這一季之外,基德在籃網時期,OBPM在控衛中就沒能排到過前5了,整個聯盟排,都在20名以外——當然,也掉不出控衛前10,聯盟前30。


基德的進攻水準,準確的評價就是:


最巔峰賽季,能看到聯盟頂級進攻團隊的背影——但也僅僅是看到背影;

巔峰期大部分時間,屬於說得過去,但拿望遠鏡也看不到聯盟頂級的背影了。


基德這樣的進攻,可以被稱為“不攻”嗎?


如果你把他看做一個歷史級球星,那麼的確可以了,因為牌位到他這個級別的球星,特別是外線,如果進攻水準的相對位置,在絕大部分巔峰賽季裡只是聯盟20名的水準,有點說不過去。


更不利於基德的消息是,他代入總決賽的籃網隊,那兩個賽季,進攻分別排在聯盟第17和第20——根本就不是進攻強隊,籃網那兩個賽季更強的,顯然是聯盟第1的防守。


這很能說明基德的進攻上限在哪。事實上,以基德這種過於輔助型的控衛為大當家建隊,就是不容易建出一支進攻強隊。


那麼,假設,我們堅持以基德為大當家,靠著他最有優勢的防守端,建隊的上限在哪?


答案並不樂觀,對於一支防守聯盟第一的球隊來說,這一端繼續挖潛太難,提升空間都在進攻。但需要提升的幅度太大,畢竟,基德帶入總決賽的籃網,常規賽分別只有52勝和49勝,排在當季第5和第8,百回合淨勝分距離聯盟第一差了不止一檔——前面的球隊,幾乎都在西部——那就不是遇到巔峰鯊魚和鄧肯打不過的問題,而是這支籃網,距離真正的聯盟頂級,就是有一些差距。


好吧,以控衛為大當家奪冠,本來就是歷史難題,客觀的說,能進入總決賽,基德已經不容易了。


現在我們來說,基德放到現在,會是什麼水平。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很不幸,基德不是那種“生錯時代”的球星,他恰恰生在了一個還算適合他技術特點的年代。每當我們想幫基德解釋一下,他巔峰期所處的90年代末到20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前半段,聯盟進攻都處於黑暗時代,那時候就不適合控衛發揮主攻強項——就會立刻會想到,也是那樣的黑暗時代,才尤其適合基德這樣擅防守、擅輔助的非主攻型後衛。


他恰恰生對了時代。


04-05賽季那波外線主攻手漲球潮開始,基德也漸漸從巔峰期滑落。這本來也沒什麼,基德當時已經31歲了,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沒比基德小多少的納什,才開始進入巔峰——外線的盛世紅利,基德受限於技術特點,沒能吃到。


但基德還是在生涯暮年取得了成功,靠著專注於傳控、定點、防守,他做好了一個合格輔助控衛的工作——定位迎合了需求,因為達拉斯的確更需要串聯點和外線防守——當然,也跟當家核心這樣的身份沒了關係。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從基德的技術特點,和生涯經歷,其實很容易的判斷出,基德需要在這樣的球隊裡:


起碼有一個可以大量消化球權的鋒線得分手;

起碼還得有1~2個輔助消化球權的副攻手;

最好有運動能力出色的隊友下快攻,發揮基德的特長;

如果有需要低位落位的主攻手、擅於切入的終結者,或者跑掩護切出的射手,非常適合讓基德去統籌全局;

基德允許後場搭檔防守能力低於水準線,甚至是undersize的得分後衛,因為基德在防守端可以接管大個後衛。


這些特點一列出來,你就能發現,基德顯然不適合那些射手+終結者的擋拆型球隊——那是為利拉德們準備的——但這種球隊現在是主流。


但的確有一些配置奇葩的球隊,需要一個基德,比方說:

起碼有一個可以大量消化球權的鋒線得分手=英格拉姆、胖虎

起碼還得有1~2個輔助消化球權的副攻手=雷迪克、霍樂迪

最好有運動能力出色的隊友下快攻=

英格拉姆、胖虎、哈特們

需要低位落位的主攻手、擅於切入的終結者,或者跑掩護切出的射手=胖虎、雷迪克

基德允許後場搭檔防守能力低於水準線,甚至是undersize的得分後衛=雷迪克


所以......


基不攻放到現在,能取得什麼成就?

你們太需要我了!


我並不是說,基德放在今天,就是郎佐鮑爾,這兩個球員的水平差異非常明顯:


鮑爾的回合佔有率+助攻率+控制失誤表現,別說追上基德巔峰賽季,比基德生涯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鮑爾三分的確大幅進步了,但證明自己投射的時間尚短,目前罰球命中率56.7%,還需再提升。而基德從早期罰球命中率不到70%,到中後期罰球命中率超過80%,生涯平均水準是78.5%,投射基本功依然是鮑爾需要追趕的;


鮑爾的快攻上球雖然不可小覷,但基德是快攻傳球的藝術家;


鮑爾的防守的確是不錯,基德的防守,那是一句不錯能形容的嗎?


我的意思是,基德作為鮑爾的模板,當然是鮑爾需要追趕的,拿基德跟鮑爾對比,是他放在今天時,在打法上的定位——他沒法像庫裡、利拉德、歐文這樣的球員瘋狂砍分,事實上,洛瑞這樣偏輔助的打法,也比基德在主攻表現上更直接,畢竟洛瑞在需要時,拿出穩定的小打大不成問題,還有擋拆持球投三分射程,基德要這麼打,效率就不能看了。


所以,基德放在今天,你要說能到什麼高度,我的答案就是,可以成為頂級強隊,甚至冠軍級球隊的重要成員——2011年距離現在並不遠。


但成為幾當家就說不定了。


沒辦法,基德類型的傳統控衛,他們發揮價值的方式並不直接——不要去跟保羅比,保羅跟基德比,一點也不傳統。這個年代,有人可以藉著掩護投出諾天王級別的效率,有人用個人威脅,就能不斷為隊友創造機會。那麼,給頂級鋒線或內線喂球,為跑位的隊友們及時上球,或者隊友靠得分威脅創造機會,你去當個串聯者,這些作用,就顯得有點迂迴,不夠直接了。


沒辦法,誰讓這個快餐時代的特點就是,能直給,你就別繞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