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8,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8,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一、现状概况

天长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以发展旅游业和以建材、化工、陶瓷、机械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天长镇区实际居住人口16557人,城镇建设用地约300公顷。

二、历史沿革

据《井陉县志》记载,天长镇作为村落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200余年。公元前204年韩信带兵伐赵时曾屯守于此。唐代命名为天长镇,设有天长军。宋熙宁八年(金天会七年)井陉县徙治天长镇。金代井陉县属威州,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1913年属保定道。1928年直隶河北省。1958年井陉与获鹿县合并为井获县,治所迁至微水,天长遂改为公社、区公所、乡驻地。1984年改为井陉县建制镇之一。悠久的历史,使天长镇镇区建设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色彩,镇区现状古建筑风格以明清时风貌为主,主要文物和古城墙保护较好,堪称冀中地区一颗古镇明珠。

2007年,河北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8年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是迄今为止石家庄市唯一一个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建制镇。

天长镇保护规划2011年11月省政府批复,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4年8月市政府批复。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8,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三、天长古城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

据《井陉县志》记载,天长镇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200余年。公元前204年韩信带兵伐赵时曾屯守于此;唐代正式命名为天长镇,设有天长军;宋熙宋八年(公元1075年)建立县治,系以后历代县治之所,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以及民国等历史时期。

2)文物古迹丰富

天长古城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井陉窑城关窑址、井陉古驿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天长古城、文庙、城隍庙、通济桥、龙窝寺石窟、唐家垴古墓群、皆山书院、王家大院、大石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3)军事地位重要

天长古城西依太行,三面环水(绵河),地理环境险要,扼冀晋交通咽喉,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曾有“绵河潆于前,陉山踞于后,固关之险控带西南,抱犊之雄延亘东北,上焉藩屏神京,下之保障民社,盖古岩邑也”的阐述。汉淮阴侯韩信带兵伐赵时,曾在这一带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背水一战”,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壮举,三国时曹操也曾在此驻兵垦荒。

4)城区空间格局完整

天长古城山水相依,城景交融,形成了“河、道、山、城”的古城城区空间格局。

河:绵河源于山西绵山,先后绕古城西侧、南侧、东侧流经,成为装点古城一道流动的景观。

道:二纵一横主干道和鱼骨状巷道构成了古城城区空间格局,并营造出东关、北关、城内大街等特色商业街空间和传统居住街巷空间。

山:北侧玉峰山、南侧雪花山,山上绿荫古寺,唐代诗人王维过天长镇时,诗云:“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苍山。”更添古城的历史文化韵味。

城:天长古城背山面水,扼守燕晋通衢,成为点缀巍巍太行群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5)古城形态独特

天长古城在东、南、西分别开有三座城门,东南角外另有小南门一座,城墙环似簸箕,因此有“簸箕城”之称。

古城城墙长约1758米,全毛石砌筑,南城门有瓮城,城楼已毁,现残高6米;西城门原有瓮城,瓮城门依存,城楼已毁,现残高6米;北城墙长400米,高18米,地基宽18米,顶宽不等,全为土墙。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8,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