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展華:吳作人書畫作品辨偽

黎展華:吳作人書畫作品辨偽

圖一

黎展華:吳作人書畫作品辨偽

圖二

吳作人(1908~1997),名之壽,字作人,原籍安徽省涇縣,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在油畫和中國畫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1927年,20歲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美術系,初露才華,為徐悲鴻所賞識。1928年隨徐悲鴻到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工作室學習,師從徐悲鴻先生。

1930年赴歐洲留學,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考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家美術學院巴思天院長畫室學習,暑期全院油畫大會考中得第一名,獲金質獎章和桂冠生榮譽。

28歲時,1935年應徐悲鴻函約回國。1946年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務主任和油畫系主任。1950年後在中央美術學院擔任教授、第一任教務長,後曾任副院長、院長和名譽院長。

作品先後在英國、法國、瑞士舉辦畫展,其作品為海內外收藏家、博物館所搜求。生前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地講學、舉辦個展或聯展、以及參觀訪問、文化交流等活動。出版了大量的畫集,其中有:《吳作人畫選》、《吳作人詩詞卷》、《吳作人油畫卷》、《吳作人素描速寫水彩卷》等,對中國美術教育貢獻突出。

王明明、陳玉先、劉大為等著名畫家都曾求教於他。1979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1984年獲授“藝術與文學最高勳章”(法國政府文化部)。1985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曾當選第一至第六界全國人大代表。同年,榮獲比利時王國王冠級榮譽勳章。1997年4月9日病逝於北京。

吳作人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深深紮根於中華優秀的文化沃土中。他稟賦深厚,學貫中西,刻意探求,大膽創新。他以“法由我變,藝為人生”的藝術觀,循著“師造化,奪天工”的創作道路,繼承和發展傳統,為“中國水墨畫”開拓了新的風貌,從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我國當代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

吳作人中國畫創作上的個性風格特徵,藝術造型準確、神態真切,有著高雅與平易的統一,及外柔內剛的個人風格。創作上主張美術面向人生,革新傳統,張揚個性,創造意境。作品既富有傳統繪畫特色,又有鮮明的中國藝術韻味和民族風格。他的中國畫立意自然、含蓄、筆墨瀟灑,善用比興狀物,風格凝練簡潔、清明流暢,構圖新穎,境界廣闊,寓意深邃。

吳作人的藝術到他的盛年發生了決定性的轉折,他在跋涉青藏高原深入蒙藏人民放牧生活中,在廣漠大氣的懷抱中,發覺到中國水墨的語言更能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意向,中國畫作為中國的文化現象有它不可代替的藝術特色。通過創作實際,他進一步領會並掌握了民族繪畫的審美特徵,造型嚴謹而筆墨灑脫的“牧駝”產生了……

圖一圖二都是吳作人特徵風格比較明顯的畫作,均為無垠的大漠和行進的駝隊,主題為:駝隊,象徵沙漠之舟,是畫中的重點。

圖一和圖二在構圖上都是突出了兩隻大駱駝,圖一還多出現了一個牧駝的人以及兩個帳篷。乍一看兩幅駱駝身上的用墨濃淡乾溼髮揮得不錯,造型構圖都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但細心分析和鑑定,卻發現有天壤之別。

圖一的駱駝與圖二的駱駝比較,會發現駱駝面部的刻畫有差別,圖一的駱駝輪廓沒有抓準,造型用線勾勒鬆垮,尤其是駱駝的眼睛交代比較含糊,造成駱駝的面部表情蒼白而毫無生氣,而圖二駱駝的臉部造型準確,線條有張力並且靈活多變,駱駝的眼睛十分生動和傳神。

另,圖一的構圖未能突出大漠的無垠而顯得構圖空間的擁堵,中景的駱駝和遠景的駱駝比例大小過於接近,破壞了畫面空間透視的效果,還有,遠景的駱駝沒刻畫好,陣腳有點亂,成了駱駝堆。圖一的駝隊儘管畫了很多的駱駝,甚至還多畫了一個牧駝人,企圖藉此討好觀眾,用複雜性和難度來矇混過關,可惜欲蓋彌彰。

特別要指出的是:圖一的題目寫著“戈壁牧野”,不知何意?戈壁何來的“野”呢?一個錯別字已經令人啼笑皆非,同時又洩露出了“天機”,實在是畫蛇添足。實際應為“戈壁牧駝”較為合適。綜上所述,圖一為假,圖二為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