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你好,我是“學子成長計劃”,最近對80、90後媽媽“既要養娃,又想養家”的兩難問題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孩子開始上學,媽媽怎麼才能做到既照顧孩子的學習,又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上學期,小洋媽媽苦不堪言——學校老師總是會請她去“喝茶”——孩子讀三年級,考試成績總在50分上下徘徊——平時上課時東張西望,作業時偷奸耍滑。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小洋媽媽是超市售貨員,既要照顧孩子又得賺錢養家——丈夫每個月也就三四千的收入,完全不能支撐一家的支出。更可氣的是丈夫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孩子在客廳做作業,丈夫為了看電視,把孩子趕去了陽臺——美其名:自己上班這麼辛苦,看會兒電視休息一下不應該嗎?

小洋媽媽很無奈——“我想時刻陪著你學習,卻沒有足夠的錢供你吃喝”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媽媽就像是一個超人,勞心勞力,默默付出,使不完的力氣,操不完的心。

以孩子的學習為重心——很多媽媽不惜成為“全職媽媽”,整天忙碌於孩子的學習,卻落得家人埋怨,孩子抱怨的下場;以工作為重心——孩子一有問題,老師就會找家長,工作做不好,孩子的學習也成問題。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作為母親,不能丟掉對孩子的責任——有母愛,孩子才有安全感;作為女人,不能放棄自己的事業——有收入,才有對家庭的話語權。

媽媽總是在工作和孩子之間來回折騰,忙暈了自己,脾氣也越來越暴躁——缺乏圖紙的工人,很難建出一棟合格的房屋。媽媽就像是一張“圖紙”,孩子就如同“工人”。孩子想要完成蛻變,就需要媽媽的榜樣力量——做自律、讓孩子自豪的媽媽。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英國學者羅·阿謝姆說:“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

1、自律的媽媽,懂得合理安排日程

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說:“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

我的理財課班主任蘇蘇——有耐心、又自律的職場媽媽,但最初的蘇蘇只是個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的失敗媽媽。

15年,蘇蘇跟風做P2P(點對點網絡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差點賠光自家的全部財產。那時的她還是全職媽媽,送孩子上學後,就無所事事。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看到大街小巷,網絡瘋傳的高利息誘惑,就急著把錢砸了進去,但16年,多家P2P公司相繼出現“兌付危機”(不能按時兌付,造成投資者或債權人無法收回投資,進而影響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的行為),蘇蘇的錢也全部打了水漂。

好在有家人的理解,蘇蘇痛定思痛,決意改變自己。她加入了一個在線理財教育服務機構,從最初的學員晉升為助教,再競選成為了班主任。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成為班主任後,蘇蘇變得更加自律

疫情來臨,孩子們都得在家裡上網課。為了不耽擱學員們的線上學習,也不影響自家孩子的網課,蘇蘇會在前一天,把第二天要講的課提前準備好。每天6點30起床,7點開始分享;8點準備早餐,吃完早飯就會陪著孩子一起上網課,同時,蘇蘇會查看學員們早上的分享作業並解答疑惑。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12點30,蘇蘇會進行中午的“加餐”——分享理財經驗。下午就會陪著孩子看閱讀、玩遊戲、做運動。晚上19:00,又開始課程講解,繼續幫助學員解答疑惑。21:00會安排孩子睡覺,自己則把明天的課程做準備好。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2、自律的媽媽,懂得調節自我情緒

小黎媽媽自從孩子開始上網課之後就開始焦慮,經常會和我抱怨:小黎在家是怎樣的懶惰——上課不好好聽講,下課什麼作業都不會做。給她講題,她還厚臉皮地直接問“答案是什麼”。

每次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她就忍不住發火。但孩子好像是免疫了一般,任你“狂風暴雨”,我自“泰然處之”。打她吧,她就哭哭啼啼、可憐巴巴;不打她吧,怒火攻心,實在控制不住。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小黎媽媽每天都在暴怒的邊緣——就好像一座活火山,隨時可能爆發。不能調節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對自己更是一種傷害。

據美國威廉博士的研究表明——常常生氣的人,體內會產生過量的荷爾蒙,如腎上腺素。超過一定時間,超量的腎上腺素能引起高血壓並損害心臟。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小時候買的扇子上總有這麼一段話:“莫生氣,人生就像一場氣,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有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認識自己,征服自己,改變自己,方能影響周圍的人和事。

1、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1)放學時間規劃

孩子放學回家到休息睡覺,只有3、4個小時,合理安排是關鍵。媽媽和孩子的矛盾——孩子想多點時間玩樂,媽媽希望孩子多學習。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第一步,計劃好時間總量(幾點到家,幾點前必須睡覺);

第二步,做好時間規劃(作業多少時間,預習、複習多少時間,玩樂多長時間);

第三步,按計劃嚴格執行(必須告誡孩子:玩樂時間是由他自己決定的)

如果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玩樂,就必須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堅持兩三週的時間,孩子就會自覺遵守,以後也就不需要家長監督了。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2)作業效率養成計劃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怎麼提升孩子的作業效率呢?

第一,告誡孩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上課記筆記,能集中注意力聽課;

第二,難點要做勾畫,下課可以問老師或者同學,及時解決疑惑;

第三,回到家,作業先難後易。不會的題先留著,最後再來思考;

第四,提前預習明天的課程,準備好幾個疑問;

第五,做完所有事情後,閉眼反思(反思指的是花幾分鐘複習最近學過的課程或取得的經驗)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3)小便籤提醒法

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媽媽還是孩子,都可能在這過程中鬆懈。

第一、顯眼處,貼上列好的每日完成清單;

第二、任何影響自己完成任務的東西(比如電視、手機等),都應該貼一個提醒標籤;

第三、親子間,如果有矛盾實在忍不住怒火,建議先用小便籤交流;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2、固定親子時間

(1)固定晚餐時間

工作再忙,也一定不要錯過和孩子的晚餐。期間,一家人可以互相分享今天遇到的趣事,媽媽可以先“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分享學校的趣事——這也能幫助孩子回憶一天的生活,增加作文素材。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2)固定陪伴時間

孩子做完作業,一定要留給孩子一個專屬的“陪伴”時間。可以用來看電視,也可以一起玩遊戲——陪伴必須要有質量。

看電視時,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分析劇中的人物——比如某個人有什麼特點,某個人生氣的時候是什麼表現等等。玩遊戲的時候,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適當給予孩子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3)固定睡前交流時間

一到晚上,人就會變得多愁善感。睡前,媽媽可以和孩子談心,以睡前故事為導引:比如故事中講到小白兔被同伴遠離,可以問問孩子:在學校和同伴們玩得開心嗎?

要幫助孩子及時梳理情緒——儘管我們常說,孩子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唯有得到媽媽的理解,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3、成立家庭委員會(保留孩子申述的權利)

人人平等的社會,不要剝奪孩子自由發言的權利。媽媽可以成立一個家庭委員會,給孩子安排一個監督員的職位。作為監督員,他有權利監督父母親的一切不正當行為,比如父親抽菸、媽媽亂花錢等等。既能提高孩子的參與積極性,還能讓孩子明白更多錯誤行為。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作為委員會成員,孩子有申訴的權利——孩子認為某些事情父母處理不當,可以提出申述,由家庭委員會協商解決。

4、全家提高執行力

所有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高效執行力的基礎上。養成習慣是一個長期工程,無論對家長還是孩子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風雨之後見彩虹,辛苦勞作得豐收,唯有堅持才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第一,所有家庭成員必須嚴格遵守所有規定,違者必懲;

第二,言出必行——父母做榜樣,給孩子承諾就必須要做到,否則別承諾;

第三,全員參與家規制定,背熟家規;

80、90後媽媽最大的不幸:既要養娃,又想養家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想要改變孩子,就需要作出更大、更多的犧牲。就像《學會寫作》的作者粥佐羅說的那樣——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如果踏不出第一步,就永遠不可能擁有下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